正文 第15章 培養禮儀意識(2 / 2)

“小姐,我是上海大華公司的……”對方見柯玲沒有抬頭,便主動上前自我介紹道。可他話還沒說完,便被柯玲打斷了,她冰冷地說:“對不起,我們總經理不在,你明天再來吧。”

“我……”對方剛一開口,柯玲又搶著說:“別找理由了,總經理不在,你和我說什麼都是多餘的。”

那位客人見狀,說:“那我就不打擾了。不過,還是請你告訴你們總經理,就說上海大華公司的方毅來過。”客人說完,轉身就走了。

“方毅?”柯玲愣了好一會兒,“方毅,不就是總經理前幾天特意叮囑過自己和陳香,要熱情接待的那位總經理嗎?”他的公司和柯玲所在的公司有很多生意上的往來,可以說是柯玲公司的“財神爺”呀!柯玲趕忙追上去,可對方早已上了一輛出租車,走遠了。

總經理回來,知道了這件事的真相後,便毫不猶豫地解雇了柯玲,因為類似的錯誤柯玲已經犯過不止一次了。

同樣的工作,陳香則十分注重禮儀。每次陳香值班時,隻要有客戶來訪,不管對方是西裝革履,隨從眾多,還是衣著樸素,輕車從簡;不管是經理,還是普通業務員,她都一視同仁,禮貌周到,因此常常博得客戶的讚賞。

即使在沒有客人來訪時,陳香也會安靜地坐在接待台後,並在上班時間關掉自己的手機,以免在接待客人時,手機的鈴聲會影響對方的情緒;而且從客人進公司起,陳香臉上就會帶著真誠的微笑,站起身對客人表示歡迎,同時確認對方的身份。她對客人說的第一句話永遠是:“您好,請問您是……”而不是像柯玲那樣大大咧咧地說:“找誰呀,有什麼事?”

如果來訪的客人事先有約,陳香在確認之後,馬上說:“我們總經理一直在等您,請這邊走。”然後帶領客人去會客室。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要隨時隨地培養自己的禮儀意識。懂禮節,重禮節不僅不會被別人厭煩,相反還會使自己更具競爭力。

孟德斯鳩曾說:“我們有禮貌是因為自尊。”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禮貌招待的人喜悅。生活中有許多口角、摩擦、矛盾、爭鬥,大多是起因於對小節的不注意。注重言談的禮儀,可以有一個和睦、友好的人際環境;注重行為的禮儀,可以有一個寧靜、整潔的生活環境,可以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也可以美化人生,美化社會。

人際關係是人們通過交際活動而形成的交際者之間直接的心理關係。人際關係的和諧離不開一定的情感因素,而這一情感因素的最好表達形式主要就是一種符合規範的禮儀。比如,作為子女,上學前向父母打個招呼;作為同事,見麵時熱情地問個好,這種看似細小的禮節,會像一條美麗的紐帶,把自己同交際對方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形成人際關係中美麗的風景線。禮儀在交流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因為隻有講究禮儀,共同用禮儀來規範彼此的交際活動,才能更好地表達對對方的尊重,增近相互問的了解和友誼。即使你心裏很尊重對方,如果不講究禮儀,也不一定會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觀察和了解,一般都是從禮儀開始的。人們常常有意無意地從他人對禮儀的履行程度,以及自己所感受到的禮遇來分析和判斷這其中折射出的對方的心態、情感和意向,而後便會產生一定的情緒體驗,或增加好感,或心生不快。講究禮儀,可以喚起人們的溝通欲望,建立好感和信任,進而形成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