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次在7班的班主任帶領下,再次地回到7班,班主任笑容可掬地領著她上講台,她拽著肩膀上的書包背帶,努力地讓自己的目光平視前方,麵頰卻是那般的饑黃,多年來的營養跟不上,讓她發育地比同齡孩子瘦小多了,在同學們的眼裏,她仿若來自外星,跟他們是這樣的格格不入。
她在心裏暗暗告訴自己,張娟,抬起自己的頭,沒什麼好怕的,可是她的自卑心卻在生根發芽,上課完全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課間沒有同學願意與她聊天,她一個人坐在臨時的座位上,撐著自己的腦袋,懷念在老家那艱苦卻又毫無煩惱的日子。
她跟這些天之驕子差的不是一點點,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在他們眼裏輕而易舉隨便就能報出答案的題,她甚至算上一天也算不出來,隻有語文課、曆史課,她才能聽上幾句。
第一次年級期中考試,顧佳怡考了全年級倒數第一,她的分數別說在杭二中裏墊底,哪怕一般的職高生都未必考的比她差,數理化依靠幾個瞎猜的選擇題和完全送分題,都在20分左右,語文到還行,100分的卷子,考了80分,曆史、政治、地理也就在五六十分左右徘徊。
7班因為她的分數,全班的平均分下降至全年級倒數第一,她在7班成眾矢之的,班主任也三番五次地跟年級主任表明,要不,給顧佳怡換班,要不,單獨把顧佳怡的分數拎出去,不計入7班總分。
在分數至上的杭二中,誰能忍受這樣的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7班個別家長更是出麵要求學校必須給一個交代,怎麼能夠容許自己的孩子跟這樣的學生呆在一個教室裏學習。
學校在家長的壓力下不得不找到顧佳怡的父母,委婉的告之,顧佳怡學生不適應杭二中高強度和快節奏的教學,為其好,還是應該找尋更適合她的學校。
沒有人為顧佳怡的轉學表示吃驚,更多的是大鬆一口氣,包括顧佳欣,她終於可以擺脫別人用她姐姐的事來打趣她,憑什麼她姐姐做得一切丟臉的事她都必須跟著承擔。
譚澈知道顧佳怡轉學的消息,到也沒啥反應,好像這件事本身就是天經地義的,譚澈當然不是看不起人家成績差,他自己成績也好不到哪裏去,他隻是覺得覺得顧佳怡不屬於他們的世界,他們是生活在陽光下的向日葵,而她隻是生活在陰暗牆角的苔蘚,你怎麼能指望向日葵讀懂苔蘚的悲涼呢。
顧母也不在一意孤行地堅持要把女兒送名校,選擇聽從丈夫的安排,擇近選擇了一所靠家不遠的高中,更多的也是怕大女兒人生地不熟,沒有小女兒的帶路,萬一路遠,迷路就不妥了,畢竟弄丟過她一次,心裏始終是有陰影的。
一方麵也打算給佳怡請個輔導老師,畢竟地基不牢固,再想怎麼造房都造不起來,山村裏的教育水平畢竟跟大城市裏的教育水平差距太多,她又隻讀到初中,畢竟天才是少數,大部分人都是靠著不斷地積累,才打好基礎的。
顧母和顧父通過多條途徑打聽,有個叫吳正洪的吳老師每年都被評為杭州市優秀教師,雖身為學軍中學的物理老師,但數理化各科都精通,他的妻子胡秀還是一所職高的教導主任,負責英語教學,如果可以讓吳正洪親自輔導,成績定會提高不少。
人出名,自然找上的家長就多,各路當官的小孩、富商的孩子都爭先恐後地上門求輔導,他除了雙休日有空,每周一到每周五的晚上,還要輔導很多孩子的學業。
當然雙休日的價碼是最高的,也不是一般人想來輔導就能來輔導的,還必須是有強大的背景才能有機會過去輔導,顧父通過自己在官場的人脈,花了大量的錢,順利地將顧佳怡送進吳老師的輔導班,進行一對一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