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史學一柱呂思勉(1 / 2)

史學一柱呂思勉

中吳風色

作者:張戩煒

常州城中有個古典園林,名字叫“近園”。近園者,近乎於園也。話說得很謙虛,其實是吳中名園。清代畫壇有6個大畫家,號稱“四王一吳一惲”,分別是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吳曆、惲格。這個園子裏,王翬、惲格同時住過。園林布置,亦曾得到過兩位大畫家的指點。

近園北麵有條街,名曰“十子街”。其名稱由來,可追溯到北宋時期。北宋吏部侍郎、龍圖閣待製鄒浩,家住此街。

鄒浩,宋元豐五年(1082年)進士,宋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他的曾祖父鄒元慶生育10子,其中3人中進士。子孫遍及城鄉,一門科第不絕。祖父鄒霖(宋天禧三年進士)就是鄒元慶第10個兒子。鄒家後裔為紀念始祖鄒霖,名其所居之地為“十子街”。

十子街是常州城中熱鬧之地,幾乎天天鑼鼓喧天。為什麼?舊時城內百姓辦喜事,新娘的花轎,一定要到十子街上走一走,取個吉兆,圖個將來子孫滿堂、科舉得意。城裏三天兩頭有人結婚,結婚必走十子街,這十子街,當然天天如同過節般喧嘩。

這個喧嘩之地上,有一戶呂姓人家,生了個兒子,取名思勉。這個叫呂思勉的孩子,與鄰居孩子大有不同。小小年紀,人家孩子一聽鑼鼓聲響,馬上就到門口看熱鬧去了,他卻端坐不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呂思勉讀書之早、之勤,著述之早、之勤,常人罕見。據《呂思勉先生編年事輯》載——

1889年(光緒十五年,己醜)6歲

隨同邑薛念辛先生受業,讀《通鑒輯覽》《水道提綱》《讀史方輿紀要》等,自言“每苦《提綱》頭緒紛繁,而於《輯覽》言曆代之治亂興亡,頗覺津津有味。”

1891年(光緒十七年,辛卯)8歲

先生讀書頗早,自言此時與史學發生關係。是年,母親、姐姐為先生講解《綱鑒正史約編》。父親令其讀《日知錄》《廿二史劄記》《經世文編》等。

1892年(光緒十八年,壬辰)9歲

父親選授江浦縣學教諭,合家同往,至1897年歸。先生居江浦4年。晚年曾撰《青年時代的回憶》,記早年江浦之生活。

1893年(光緒十九年,癸巳)10歲

先生家境開始轉壞,不再延師教讀,改由父親自教。父親無暇,則由母親、姐姐幫助講解。母親始授《說文解字》。

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11歲

先生始讀新書報刊。所讀之書有徐繼佘《瀛環誌略》、魏源《海國圖誌》、鄒沅帆《五洲列國圖》、日本岡本監輔《萬國史記》、蔡爾康譯《泰西新史攬要》、王韜《普法戰記》、黃公度《日本國誌》等。由此略知世界曆史。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丙申)13歲

先生始讀梁啟超所編《時務報》,梁氏著作殆無不寓目。其時最信康、梁之說,深受影響,“雖親炙之師友不逮也”。先生言其思想有三大變,此為思想之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