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送禮有技巧(2)(1 / 3)

同學之間通常出於麵子的需要,覺得一件小東西拿不出手,要送老師禮物,就得送貨真價實的大禮。錢雖然花了不少,但效果卻未必好。其實老師隻要學生學習好,他心裏就高興,你一家夥提了那麼多禮物,他還可能認為你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呢!怎敢收呢?如果老師不肯收,你的處境就尷尬了,提走不是,不提走也不是。於是你推我讓,最後,首先難下台的還是你。

如果取消“經濟價值”的標準,那麼什麼是合適的送禮標準呢?我們說當然是以令對方高興為標準,而價錢高低不應作為衡量的標準。

有一個同學喜歡給雜誌投稿,於是他以自己發表的作品作為饋贈的禮物,深得周圍同學師長的喜愛。

你願做個聰明人嗎?那麼當你送禮時就不要隻考慮麵子,還是要記住“禮輕情義重”這句古訓,能使對方高興足矣。

投其所好最相宜

在送禮之前,要了解一下對方的興趣愛好,這樣有針對性地送出的禮物會讓受贈者格外喜愛,留下特別深的印象,愛“禮”及人,這樣一來,對送禮者也就格外有好感了。

比如給喜愛藝術的人贈送的禮品,在之前,您應該了解一些具體情況,以便禮品的選擇更有針對性。他是專業還是僅供消遣而從事這項活動?在這方麵他最喜歡或最崇拜的是哪位?他的認知程度和鑒賞、創作、表現水平如何?

送給音樂愛好者的禮物:為其訂一份音樂雜誌;贈送帶音樂圖案的物品,如印有樂器、樂譜的。贈送一本他喜愛的作曲家、演奏者、歌唱者的傳記;送一張他喜歡的唱片或磁帶;音樂會的入場券等。

送給美術愛好者的禮物:一本美術畫冊;為其報名參加培訓班、學習班;一支畫筆,一張素描紙或畫布;美術作品展的參觀券;有關理論書籍。

送給電影、戲劇藝術愛好者:訂一份有關的雜誌;著名演員的劇照加簽名;邀請觀看電影、戲劇回顧展;劇照剪貼集。

誠意盡在禮品中

送禮的目的在於帶給別人一份快樂與欣喜,用一種有限的物質形態去表示出自己對對方一種無限的真心誠意。

我們不妨先分析一下送禮者的種種送禮時的心態,看看送禮者的心態是否有違送禮——這一禮節本義的。

的確,送禮有時會成為一種負擔,可那也是指禮物過重,超出自己經濟承受的能力和送禮次數太多,太集中而言的。

真正代表送禮者真心誠意又讓受禮者能坦然收下並心存感謝的禮物,並不在於它的價格昂貴與否。而在於禮物本身所蘊含的那份誠心與關愛。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你對受禮者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比方對方的喜好、性格,平時做個有心人,留意合適的禮物,免得禮到送時選擇難。

一件合適的禮物,表現了送禮者對對方的了解,也反映了你——送禮人的品位及個性,大方或吝嗇,實在或虛榮,高雅或俗氣……

有一種送禮者出手大方,頗有一擲千金的“瀟灑”與“豪邁”。其實,他隻希望自己的禮物帶給對方一個信息:我很“富有”,在親友麵前炫耀一番,似乎這樣便高人一等,出人頭地了。

有的人還要看看受禮人是不是對自己“有用”……他們的禮物隻能送給投桃報李的人,而不能考慮自己的禮物是否能給受禮者帶去溫暖與歡樂。

人與人的交往,注重的是一個真正的“情”字。送禮,既不是對他人的施舍,也不是資助,因此,也就不應該將禮物放到金錢的秤磅上去稱量它的價值。

送禮是一件發自內心的極為愉快的交流感情的活動,是親切的贈與。送禮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藝術。

如何讓禮輕情重

如果你真要饋贈以表心意而又拿不出“多少”的話,請牢記中國的一句古話,叫“千裏送鵝毛,禮輕情義重”。那麼,怎麼個“禮輕”,又怎麼個“義重”呢?

一、禮物對收禮人最好有特殊意義在考慮買什麼禮物時,先想清楚什麼對受禮人最重要。能夠知道並饋贈對方所珍視的,本身就是一件好禮物。

媽媽40歲生日,穀雨送給媽媽一座一米寬、一米半長的木製娃娃屋作為禮物。穀雨曾聽媽媽談起她小時候特別想擁有一座娃娃屋,卻始終未能如願。媽媽收到禮物,十分高興地,說:“穀宏真是個有心的孩子,送給了我一份最能打動我心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