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外果真把錢交給夥計,當夥計把錢送到窮人家時,這對夫妻剛拿到錢時真的很快樂,但過不了一會兒他們的煩惱就來了,晚上竟然睡不著覺了。想要把錢放在家中,門又沒法關嚴;要藏在牆壁裏麵,牆用手一扒就會開;要把它放在枕頭下又怕丟掉;要……他們一整晚都為這貫錢操心,一會兒躺上床,一會兒又爬起來,整夜就這樣反複折騰,無法睡眠。
妻子看丈夫坐立不安,也被惹煩了,就說:“現在你已經有錢了,你又在煩惱什麼呢?”
丈夫說:“有了這些錢,我們該怎樣處理呢?把錢放在家中又怕丟了。
現在我滿腦子都是煩惱。”
隔天一早他把錢帶出門,可是繞來繞去不知要做什麼好,繞到太陽下山,月亮上來了,他又把錢帶回家,垂頭喪氣的不知如何是好。想做小生意不甘願,要做大生意錢又不夠,他向妻子說:“這些錢說少,卻也不少,說多又做不了大生意,真正是傷腦筋啊!”
那天晚上員外站在對麵,果然聽不到拉弦和唱歌了,因此就到他家去問他怎麼了?這對夫妻說:“員外啊!我看我把錢還給你好了。我寧可每天一大早出去撿破爛,也比有了這些錢輕鬆啊!”這時候員外突然恍然大悟,原來,有錢不知足,也是一種負擔。
不被貪婪所誘惑的人最沒有負擔。因為沒有人與他結怨,他也沒有心機來和別人計較。這種日子最輕鬆,這樣的人生最快樂。
在紛繁複雜的生活之中,順也好,逆也好,一個人應該有一個能永遠讓自己獲得動力和幸福的源頭,有一個支撐自己整個生活和全部靈魂的支點,這個支點就是知足。它能使你從中獲得生活的勇氣和動力,能讓你透過生活的平淡甚至痛苦,看到生活的美好。找準這個支點,便足以讓你在困惑中,或從艱辛困苦中品味出生活的意義。
3.事能知足心常樂
事能知足心常樂是一種心境,一種感悟,更是人生之至理,生存之智慧。懂得知足方能常樂,清代紀昀(曉嵐)的老師陳白崖就曾手書一副對聯“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懸於書室。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過分膨脹自己的欲望隻會讓心靈疲憊痛苦,不堪重負,還是知足常樂為好。
人活一生不滿百歲,都是匆匆過客,何苦要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煩惱無邊呢?人活著不需要費盡心機追求錦衣玉食,隻要有粗衣淡飯能夠解決溫飽就夠了;也不需要拚命地去追求高大寬敞的房屋,隻要有一間不大不小幹淨整潔的屋子能夠遮風避雨也足夠了。一切東西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何苦讓欲望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呢!
的確,知足常樂,對自己目前擁有的感到滿足,無過多的不切實際的奢望,就能始終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緒上的穩定。普希金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裏那貪婪的老太婆有了漂亮的小木屋就想要高大的樓房,有了高大的樓房就想當女皇,當上了女皇又想當海上女霸王,竟然妄圖控製金魚。在不斷攀升的欲望的促使下,最終什麼也沒有得到。這都是因為不知足引起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懂得知足才能常樂。
富人無歡,在厭倦了所擁有世間的榮華富貴後,決定告別人間,正當他準備自行了斷時,看到了一無所有卻十分快樂的窮人知足——擁有溫暖的陽光他感激地微笑著,能夠自由地呼吸路邊的空氣,他開心地微笑著,麵對路人他坦誠地微笑著,從來就沒有什麼煩心的事情,盡管他身無分文,但是他卻擁有快樂。
富人無歡從中得到啟發,決定放棄死亡,追尋曾經擁有的快樂。他決定把隨身攜帶的99枚金幣送給擁有快樂的這位窮人知足,內心祝福他從此更加快樂。
窮人知足得到了99枚金幣。大喜過望之後,從來沒有擁有過如此巨大財富的窮人知足,開始不“知足”起來,他開始有了夢想,希望攢足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