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低調一點,幸福一些(4)(1 / 2)

李離,春秋時期晉文公的法官。他一直秉公執法,剛正不阿。有一次,他因為聽信不實之辭而錯殺了一個人,發覺錯誤後,悔恨不已。於是他把自己拘禁起來,並判處自己死刑,晉文公勸他說:“官職有貴賤,所受的處分也應有輕重,大夫不應該被判死刑,何況,這是下屬官吏的過錯,罪責並不在你。”

李離說:“臣身為長官,職位高,並沒有讓位給下屬;臣領取的俸祿高,也沒有跟下屬分享。如今,臣審理案件出了差錯,誤殺了好人,怎能把罪過推給下屬呢?臣沒有聽說過這樣的道理。”他拒絕接受晉文公的赦令。

晉文公急了,說:“大夫因為與案子有關就自認為有罪,如此地推起來,豈不是連寡人也有罪嗎?”

李離回答說:“治獄斷案有規定:因為失察而誤判了刑,斷案人就要自己受刑;因為失察而錯殺了人,斷案人就應處以死刑。大王認為臣能夠明察秋毫,判決疑案,所以才派臣擔任法官。現在既然臣審理案子有了疏漏而置人於死地,理當接受死刑的處罰。”最後,他自殺謝罪。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敢於露出“廬山真麵目”方為上策。英國散文作家托馬斯·卡萊爾曾說過:“最大的錯誤,就是不自覺自己犯了什麼錯誤。”承認自己的缺點和過錯會增進自我了解,進而使人產生自信心。

有時候我們要等到自己看見並接受自己所犯的錯,才能真正認識我們自己的能力。當我們肯冒險承認錯誤時,其實這是很安全的一件事。因為我們借助予承認錯誤而表現出更人性化,使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亦較具人性,這樣別人的批評也就少些。

正是因為勇於承認失敗和錯誤,才使我們在不斷的發展中壯大。達爾文曾經說過:“任何改正都是進步。”歌德也說過:“最大的幸福在於我們的缺點得到糾正和我們的錯誤得到補救。”

6.放低姿態。感受幸福

王蒙說過:我常常提倡低調原則,就是你不論做什麼事情,不要把調子唱得太高,唱得太高了會吊起別人過高的希望值,過高的胃口,但你實際上並不能做到,就像有些寫作的人,非常想把自己的作品發表在什麼刊物上,是大的刊物而不是小的刊物,是登在頭條而不是最後。而我是恰恰相反,我有意識把作品放在小刊物上。因為你發頭條,放在大刊物上,人家對你要求高,對你的衡量,拿的就是一個比較嚴格的尺,如果是放在小刊物上就容易過去。

我們做人也一樣,做事情最好從低姿態做起,循序漸進,這樣才能打好基礎,蓄足勢頭,把事情做好。可是欲望常常使人失去理智,人的誤區往往就在於已得到金子後,還會念念不忘想要仙人那個點石成金的指頭。

在無邊無望的幻想和欲望前,能夠保持一顆平和之心是太重要了,行色匆匆的人,有幾個人明白這個道理,欲望像海水,總是越喝越渴。

有一位博士在找工作時,被許多家公司拒之門外,因為他提的要求太高了,沒有一個公司用得起他,在萬般無奈之下,博士決定換一種方法試試。

他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書,以一種最低的身份再去求職。不久,他被一家電腦公司錄用,而且做的是一名最基層的程序錄入員。但沒過多久,上司就發現他才華出眾,和一般的程序錄入員不一樣,竟然能指出程序中的錯誤,這絕非一般錄入員所能比的,這時,博士才亮出了自己的學士證書,於是老板給他調換了一個與本科畢業生對口的工作。

大約過了不到半年,老板又發現他在新的崗位上也遊刃有餘地發揮自己的能力,不但能出色地完成工作,還能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建議,這比一般大學生高明,這時博士亮出自己的碩士身份,老板再一次提升了他。

有了前兩次的事情,老板也比較注意觀察他,發現他比碩士還要有水平,就再次找他談話。這時博士拿出博士學位訌,並說明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老板恍然大悟,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他終於得到了那份屬於他自己的幸福。

其實,你以低姿態出現隻是一種表象,是為了讓對方從心理上感到一種滿足,使他願意合作。實際上越是表麵謙虛的人,越是非常聰明的人,越是工作認真的人。當你表現出大智若愚來,使對方陶醉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氣氛中時,你就已經受益匪淺,並已經完成了工作中很重要的那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