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告別(1 / 2)

第二天,汪正豪又說要帶侄女去騎馬。可到了半路,他卻換了方向,對汪秋平說;“我今天帶你去拜見我的師傅,你看怎麼樣?”這可合了汪秋平的心意。她正想看看道觀和山上的風光呢!兩人於是騎著馬向華靈觀走。到了山下,有一農家,汪正豪給主人打了招呼,給了他一個銀元,把馬拴在他家的院子裏。和汪秋平往山上走。他說,他在華靈觀拜師學藝,三年都是利用讀書時的兩個假期,接受師傅的專門教誨。平時就是靠自己多想、多練。因而才有今天的結果。汪秋平問;“叔叔,你的飛標也是在觀裏學的吧?”汪正豪說:“不是。那是我當兵後,我們的教官教給我的。因為我有武術功底,和教官在一起切磋,他就教了我飛標。這位教官是我的第二位師傅。他是北平人。‘七七’事變後,日本人占領北平,到處燒殺擄掠。他關心他的家人,說要回家看看。至今沒有消息。不知是死是活。日本人可惡啊!”說到這裏,他眼睛裏表現出無比的憤怒。

到了山上,進了道觀。道長和汪正豪的師傅胡吉誌都在。這時,老道長已60多歲,胡吉誌也40多了。見來了客人,而且是珍貴和熟悉的客人,兩人都很高興。汪正豪行了禮,並介紹了自己的侄女。老道長一見這麼年青的姑娘來到觀裏,而且是老施主的孫女,便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要胡吉誌去安排午飯。汪正豪說不用不用。我們坐坐就走。道長說:“既然來了,就吃頓便飯吧。”汪正豪說:“道長,真的不要麻煩,我們坐坐就走。我今天是來給師傅和道長告別的。我們的部隊,要開赴雲南參戰。日本人已從中國的東部向我們發動進攻,占領了我們的大片土地,現在又從西邊向我們發動進攻。他們是要東西彙合,占領全中國。”道長說:“是這樣啊!這些日本強盜,亡我之心不死。”他本來坐著的,一下站了起來,又激憤地說,“當年甲午海戰,擊沉了我們很多艦艇,又上岸屠殺我們的同胞。我們村的人死了十之八九,我家十口人,隻剩下我一個了。”說到這裏,道長顯得十分沉痛。接著說,“我老了,否則也要持三尺劍,上陣殺敵,報孝國家!”汪正豪說:“我一定牢記道長的心願,替道長多殺幾個日本鬼子!”說完又對師傅胡吉誌說:“望師傅多保重身體,照顧好道長,弟子上陣殺敵,不能侍奉道長和師傅了。”說完再次向道長和師傅行禮、告別。道長送到門口,還向叔侄倆鞠了一躬,表示敬意。

師傅胡吉誌則一直送到山下,才依依告別。臨別時,他對汪正豪說:“征戰殺敵,要注意保護自己。有事可以寫信來,我能幫的一定幫。”說著,眼睛裏淚光閃耀。汪正豪向師傅行了禮,轉身就走。他的眼睛裏也充滿淚水,差點流了下來。走了很遠,回頭一看,師傅還站在原地。他隻得回身向師傅揮手,等師傅轉身走了,他才和汪秋平去農家牽馬上路。

馬在路上慢慢走著。汪秋平想起在觀裏時叔叔和兩個道人說的話,她禁不住問:“叔叔,你真的要上前線呀?”她的心情也十分沉重。這意味著有犧牲。她隻有這麼一個親叔叔啊!汪正豪嚴肅地說;“這事先不要告訴你爺爺奶奶。到時我會給你說。”接著轉移了話題,“秋平,我給你講個笑話。”汪秋平說;“好呀!”其實,她心裏老想著叔叔要上戰場的事,可不想聽哪樣笑話。可叔叔要講,她隻得聽著。汪正豪便給她講了這樣一個笑話;

那是當年八國聯軍進北平燒殺搶掠、清政府被迫和談的時候。洋務總理李鴻章出麵談判。談判結束後,舉行記者會。這時候日本國代表站了出來,他不僅要在世人麵前炫耀武力,還想在文化上羞辱大清朝廷。當記者雲集後,這個日本國代表突然提了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我們日本有上聯對不出下聯,隻好求於漢字發源地的人了。”他亮出白絹上書寫的上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獨戰!”

這是一個拆字聯。難度較大。其意思是,日本兵強馬壯,駕馭的是奇馬,張的是強弓,文的也不簡單,無論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光“大王”就有八個,蓋世無雙。言外之意,日本“單戈獨戰”,即可踏平中國。

八國聯軍本以為無人能對此聯,想借機羞辱一下清廷。誰知李鴻章毫不示弱,大筆一揮,寫出下聯;“倭人委,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合手擒拿。”眾多記者看了,個個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