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染細細回想當晚毛皇後召見自己的情形,當時百思不解之事,在聽到毛皇後死訊後,似乎就霍然貫通。毛皇後一清醒過來,便急著召見他,隻因毛皇後自知身體不行了,自己又將要外出調軍,所以才不避嫌疑連夜召見。
風染聽到皇後召見自己,本來還以為皇後存著敵意,哪知皇後絲毫不提搶夫奪子之仇,反倒一再地,鄭重地把風賀響響托付給自己,求自己要對風賀響響好,要扶持風賀響響繼位。隻因毛皇後自知身體不行了,她再不想放手,也必須放手,她再看不開,也必須看開,再提搶夫奪子,已經沒有意義了,萬般無奈之下,她隻能一麵滿含著對自己的怨恨,一麵又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給自己。甚至為了自己能全力扶持風賀響響繼位,毛皇後不惜讓毛氏向自己低頭退步,以臣服之姿謀求風毛聯手。
風染回想毛皇後召見自己的情形,多次提到感覺將會是非常久遠之後的事,現在想來,一句一句,那都是毛皇後的死前托孤!
隨後,風染一邊操練調整軍隊,一邊漸漸聽到了更多關於毛皇後的傳聞。據說經太醫診斷,毛皇後死於溺水之後引起的心肺感染,手三陰經同時瘀結堵塞,衰竭而亡。但是毛皇後為什麼會失足落水?還是跳水尋死?或者另有隱情?毛皇後活著,太後要給皇後麵子,不好追查,毛皇後死了,太後便要把這事追查到底。再說,若不查出個根由來,不好跟毛家人交待,好端端的,皇後怎麼會掉水裏去?導致綺年玉貌香消玉殞。太後便把鳳棲殿上的一幹內侍女侍全都抓起來投進內務廷大牢,下令必要審問個水落石出。
毛皇後落水之時,賀月正跟風染坐在菁華宮正殿上聊天說話。哪料到,內務廷竟然審問出幾份口供,說遠遠看見了有個穿著素白黃邊公子袍服的男子,在鳳棲殿和靜菡軒一帶出沒,武功極高,一閃而過,看不真切。皇宮裏的內侍們都穿著內侍的服色和式樣,當時在皇宮裏能夠穿著素白黃邊公子袍服且武功極高的男子,不言而喻,是隱射風染!賀月看著那幾份口供,當時就隻覺得無名之火一冒三丈!好在那幾份口供也沒敢直指風染,賀月惱怒之下,便叫把那幾個人提出來嚴刑拷打,細問供詞。
鳳棲殿下人口供誣指風染,隻是件小事,賀月自己就可以證實風染對毛皇後落水之事完全無關。可是透過誣指風染這件事,賀月能感受到來自朝堂和後宮對風染的濃厚敵意和怨恨。
自己是皇帝,做什麼都是對的,大臣和後宮都不敢對自己不敬。有錯的隻能是自己身邊的人,因此大臣和後宮都把敵意和怨恨的目標轉向風染,深心裏,對這個忤逆了君臣大倫的重將和獨占了聖寵雨露的男人必要除而後快!
盡管因為自己態度強硬,皇威浩浩,風染又執掌重兵,籌謀戰局,至關重要,才使得朝堂眾臣和後宮迫於時局和自己的威壓,不得不對自己和風染這種不正當的君臣關係做出讓步,暫時視而不見。可是,這種讓步,並不代表著他們心裏的臣服,他們對自己跟風染的忤倫關係充滿著敵意鄙夷和怨恨,隻要逮到機會就要發作出來,其表現形式就是對風染不擇手段地進行落井下石!
一旦戰爭結束,時局的壓力解除,和平時期,風染的軍事才幹無用武之地,朝堂大臣和後宮妃嬪會不會對風染群起而攻?賀月可以想像,這樣的情形,在戰後,隻要一個時機就會一觸即發!
賀月不得不想,怎麼才能避免發生這樣的情形?
賀月清楚,之所以他跟風染的關係一直招人垢病,主要是兩個原因。其一,他跟風染在名義上是君臣關係,就該守君臣之倫,他們之間任何超過君臣關係的舉動,就是違禮逆倫之舉,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其二,他們都是男人。
其實在鳳夢大陸,也不是沒有男子把臠童收歸後宅,但那是主寵關係,跟賀月和風染的關係有著本質的區別。一個男人想以正室之禮迎娶另一個男人,這種事也許民間會有,但這等忤逆人倫,違背禮儀,傷風敗俗之事,從未在史書中有過記載。兩個男人結褵,或者形成一種類似的結褵關係,這種行為本身就是離經叛道,驚世駭俗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