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人。原來名叫敦實,因為要避英宗以前的名諱,所以改名敦頤。
周敦頤在二十歲得時候受到舅舅龍圖閣學士鄭向的推薦,擔任了分寧主簿。周敦頤上任後,發現有好多案件都沒有判決,於是,他馬上就開始審理這些案件,並且一次就把案件給審理清楚了。他管轄的地方人驚訝的說:他比以前的官員要厲害得多。刑部的使者發現周敦頤的才能,向部裏推薦。因此,朝廷調周敦頤做了南安軍司理參軍。
在做司理參軍的時候,周敦頤發現有一個轉運使名叫王逵,此人非常的冷酷凶悍,所有人都怕他。一次,有一個人犯了法被抓了起來,王逵想借機嚴厲的懲治他。其他的人都不敢替這個犯人出來說句話,隻有周敦頤站出來跟王逵爭辯,不接受王逵的意見。周敦頤說:我做不出這樣的事情來,你讓我殺人來向你獻媚奉承,我不會這麼做的,你一定要讓我做,那我就辭官回家。王逵聽了周敦頤的話後幡然醒悟,後悔自己的作為,這個犯人也因此逃過死亡的處罰。
周敦頤因為出色的表現被調到郴州桂陽做縣令。在那裏,他的政績成效非常大。郡守李初平認為他是非常賢能的一個人才,對他求教說:我想要讀書,你覺得我怎麼樣啊?周敦頤說:你已經老了,現在讀書有點來不及了,我請求教你讀書吧。兩年後,李初平果然學到了很多知識,周敦頤也被調到南昌去做官了。南昌人知道周敦頤到來後說:周敦頤就是在寧縣分辨清楚很多案情的人,我們去打官司肯定能得到公正的判決。一時之間,南昌城裏的富豪和有勢力的大家族、凶橫陰險的小吏和凶惡的官家少爺都不敢為非作歹。他們每天都惶恐不安的擔心違反了周敦頤的命令,並且以損害這些善政為恥。
周敦頤在合州做判官的時候,事務沒有經過他處理的,小吏不敢擅自作出決斷,不是周敦頤的命令,百姓也不會遵從。刑部使者趙抃被一些人所迷惑,認為周敦頤不好,所以對周敦頤非常嚴厲。周敦頤麵對趙抃的嚴厲,沒有生氣,反倒泰然處之。後來,周敦頤做了虔州的通判,正好趙抃是虔州的知州。這個時候,趙抃才有機會詳細的了解周敦頤的為人。了解了周敦頤後的趙抃恍然大悟,拉著周敦頤的手說:我差點失去你,從現在開始我知道你周茂叔的為人了。
熙寧初年,因為趙抃和呂公著的推薦,周敦頤被朝廷任命為廣南路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他在任上以清理冤獄,潤澤萬物為自己的責任,為公事不怕辛苦。廣南路有很多地方布滿惡毒的瘴氣,但是他還是親自去檢查、斷決處理事務。終於,因為積勞成疾,病退回家。後來趙抃想重新啟用他,但是他還沒有上任就因為生病去世了。那一年,周敦頤五十七歲。
黃庭堅這樣稱讚周敦頤:他的品格、道德修養都非常高,而且胸襟寬廣、處世灑脫,就好像晴天的陽光和風,晚上一輪皎潔的明月。他做的事情並不是為了獲得自己的名聲,而是為了積極的實現自己遠大的誌向。他一生並不注重自己的享受,但是對待百姓是非常仁厚的。他自己的俸祿很少,但是還是拿出來去照顧那些孤寡的人。他鄙視那些世俗的人,崇尚那些高尚的古人。
周敦頤學識非常淵博,著作有《太極圖》和《通書》四十篇。在《通書》的序裏是這樣寫著的:他的話語非常簡單,但是所講得道理是非常大的,文字是非常質樸的,但是所表達的意思是非常精妙細微的。又善於教導開發學生。周敦頤在南安任職的時候,程珦擔任通判軍事。程珦見周敦頤氣質非凡,不是尋常的人,就和周敦頤做了朋友,同時送自己的兩個兒子程顥、程頤跟隨周敦頤接受教育。周敦頤讓他們兩兄弟每天都探尋孔子、顏子的快樂之處,後來程顥、程頤的學說源頭是在這裏。所以,程顥才會說出:自從見到周茂叔後,每天都以吟誦風月景物為業,這個和我的觀點有點相同。侯師聖跟隨程頤學習,沒有悟出道理來,於是就去拜訪周敦頤。周敦頤對侯師聖說:我老了,說的話不能不詳細。兩個人就在臥榻上麵對麵的坐著交談,這一談就是整整三天。三天後,侯師聖見到程頤,程頤驚訝的說:你這些話莫非是從周茂叔那裏學來的?
周敦頤愛蓮,寫愛蓮說,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句,正是他本人寫照。
宗澤(1060-1128),字汝霖,浙江義烏人,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抗金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