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時,項羽將劉邦父親五花大綁於陣前,並揚言要將劉公剁成肉泥,煮成肉羹而食。項羽意在以親情刺激劉邦,讓劉邦在這種壓力下,自縛投降。但是劉邦非常聰明,也很冷靜,沒有為情所蒙蔽,他忍住了父親被害的悲痛,他的理智戰勝了一時的情緒。
項羽根本沒想到,以致無策回應,隻能潦草收兵。
人在心智冷靜的時候,大都不容易犯錯。而世上總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有時故意製造一些“導火索”,來刺激你的情緒,讓你在情緒躁動中,失去理智,從而犯錯。當你情緒被“導火索”點燃後,對方卻鎮定自若,不理不睬。在這個較量過程中,發怒的人很明顯輸了。看來,打倒一個憤怒的對方,沒有比冷靜更好的辦法了。
三國時諸葛亮和司馬懿祁山交戰,諸葛亮千裏勞師欲速戰。司馬懿看穿孔明急於求戰的心理,因為蜀軍遠征,糧草供給線過長,時間越久越對蜀軍不利,所以他便以逸待勞,堅壁不出,以空耗蜀軍士氣,然後伺機取勝。
諸葛亮麵對司馬懿的閉門不戰,無計可施,最後想出一招,送一套女裝給司馬懿,以羞辱他閉門不戰宛若婦人。這是一般人根本無法忍受的侮辱,可司馬懿畢竟非同一般,他落落大方地接受了女兒裝,並未影響情緒,還是堅壁不出,諸葛亮幾乎無計可施,最後身死五丈原。司馬懿靠冷靜達到了勝戰的目的。
很多吃過這樣苦頭的過來人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忠告:不要因為別人發怒,你便心情不好,情緒不穩定,相反,這個時候正是你需要心平氣和的時候。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能夠控製自己的情緒,但是這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需要靠後天去慢慢地修煉。當你想發怒的時候,你不妨設想這樣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這樣到底會不會損害你的利益,損害的利益有多大。如果你能真正地意識到發怒隻能把事情搞砸,而絕對不能把事情完美辦好的話,你就會好好地約束自己的情感,好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
70.用沉著擊退困難的挑戰
越是險惡的環境,越能使強者有所表現。所以我們在辦事的過程中,要沉著冷靜地麵對複雜的局麵,在磨難和挫折中繼續生存,靠奔騰不息的雄心和勇氣去迎接困難的挑戰,戰勝困境獲得成功。
1950年夏天,辦事一向幹脆利落的李嘉誠用自己多年的積蓄和向親友籌借的5萬港元在香港九龍租了一間廠房,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專門從事塑膠玩具和簡單日用品的生產,由此起步,開始了他在世界經濟史上叱吒風雲的創業之路。
幾次小小的成功,使得年輕且經驗不足的李嘉誠忽略了商海戰場中變幻莫測的特點,他開始過於自信了。他急切地去擴大他那原本資金不足、設備簡陋的塑膠企業。於是,他的資金開始周轉不靈,塑膠產品的質量開始下降,迫在眉睫的交貨期使一貫重視產品質量的李嘉誠也無暇顧及愈來愈嚴重的質量問題。於是,倉庫堆滿了因質量問題和交貨的延誤而退回來的產品,工廠的虧損愈來愈嚴重,塑膠原料商開始上門催繳原料費,客戶也紛紛上門索賠。
這時的李嘉誠每天都忙著應付不斷上門催還貸款的銀行職員,應付不斷上門威逼他還原料費的原料商,應付不斷上門來連打帶鬧要求賠償的客戶,以及拖家帶口上門哭哭鬧鬧、要求按時發放工資的工人們。
但難能可貴的是,李嘉誠並未就此而灰心喪氣,而是勇敢地麵對他所遭遇的失敗,堅定地樹立起他一定會戰勝失敗的信心。
經過一係列周密、詳細的調查研究之後,李嘉誠發現,在種類繁多的塑膠產品中,自己的工廠所生產的塑膠玩具和小商品在國際市場及香港市場上已經趨於飽和狀態,似乎已經沒有足夠的生存能力了。這就意味著他將必須重新選擇一種能救活企業,在國際市場、國內市場中均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產品,從而實現其塑膠廠的“轉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