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通融達變才能瞬間辦成事

蕭伯納有句名言:“聰明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而不明智的人隻會堅持要世界適應自己。”同樣我們在辦事的過程中,適時地變通能夠使我們化尷尬為融洽,變劣勢為優勢。所以,辦事的過程中,如果想要遊刃有餘,那麼就必須懂得人際交往的方圓之術。當方則方,該圓則圓,從而使自己獲得一路暢通的通行證。

59.圓通是巧妙辦事的手段

在常人眼中,圓通等於圓滑,其實不然,圓通與圓滑有著很大的差別。圓滑給人的感覺是偷奸耍詐,而圓通則是靈活處理問題、巧妙辦事的一種手段。

人與人之間經常會產生矛盾,有的是因為認識的水平不同,有的是因為對對方不了解,有的是原本有某些偏見和誤解。如果你有較大的度量,以諒解的態度對待別人,忍住最容易爆發的激動情緒,這樣你就可能贏得時間,矛盾也可能得到緩和。

愛因斯坦是全世界都尊敬的人,他是全球數學、物理方麵無可爭議的專家。這位創造相對論和原子理論的人,竟然也咽下過一口“氣”。有一天,他上汽車後。正想一個問題,數錯了錢。售票員大聲諷刺他:“你這麼大個人,會不會算數呀!”愛因斯坦一笑置之:“不會就不會吧!”

社交過程中,由於偏見和誤解常常會使一方傷害另一方。假設另一方耿耿於懷,那關係就無法融洽。如果受傷害的一方有很大的度量,不念舊惡,那會使原先持偏見者感情受到震動。

度量問題不是個無關緊要的小問題。度量如海還是度量如杯,在重要關頭,它就可以關係到事業的成敗。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爭吵不休,既傷害感情,影響友誼,也無益於你成大事,結果不是雙贏而是兩敗。因此,捐棄個人成見,不在社交場合為區區小利爭鬥,不為炫耀自己而去貶低他人,發揚一點忍讓精神,對許多事情進行“冷處理”,擺脫相互之間無原則的糾纏和不必要的爭執,不計較一切無關大局的小事……那麼,你的風度將會獲得社交場合中眾人的青睞,你的事業也會如虎添翼,收到雙贏的效果。

有位愛爾蘭人名叫歐·哈裏,上過卡耐基的課。他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很愛抬杠。他當過人家的汽車司機,後來因為推銷卡車不順利,來求助於卡耐基。聽了幾個簡單的問題,卡耐基就發現他老是跟顧客爭辯。如果對方挑剔他的車子,他立刻會漲紅臉大聲強辯。歐·哈裏承認,他在口頭上贏得了不少的辯論,但沒能贏得顧客。他後來對卡耐基說:“在走出人家的辦公室時我總是對自己說,我總算整了那混蛋一次。我的確整了他一次,可是我什麼都沒能賣給他。”

所以,卡耐基的難題是如何訓練歐·哈裏自製,避免爭強好勝。歐·哈裏後來成了紐約懷德汽車公司的明星推銷員。他是怎麼成大事的?這是他的說法:“如果我現在走進顧客的辦公室,而對方說:‘什麼?懷德卡車?不好!你白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賽的卡車。’我會說:‘老兄,何賽的貨色的確不錯,買他們的卡車絕錯不了,何賽的車是優良產品。’這樣他就無話可說了,沒有抬杠的餘地。如果他說何賽的車子最好,我說沒錯,他隻有住嘴了。他總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後,還說一下午何賽的車子最好。我們接著不再談何賽,我就開始介紹懷德的優點。

“當年若是聽到他那種話,我早就氣得臉一陣紅一陣白了——我就會挑何賽的毛病,而我越挑剔別的車子不好,對方就越說它好。爭辯越激烈,對方就越喜歡我競爭對手的產品。

“現在回憶起來,真不知道過去是怎麼幹推銷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時間在抬杠上,現在我順水推舟了,果然有效。”

正如明智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所說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隻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都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是寧願要一種字麵上的、表麵上的勝利,還是要別人對你的好感?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爭論中改變別人的主意,一切都是徒勞。那就不妨試試先咽下一口氣再說。

60.大智若愚是為大智大勇

人生在世,不應對什麼事都斤斤計較,該糊塗時就糊塗,該聰明時就聰明,小事糊塗,不要耍小聰明,關鍵時刻,才表現出大智大謀。

沉默是金,大智若愚是智者的自保方式。無論才能有多高,要善於隱匿,即表麵上看似沒有,實則充滿境界。

現實人生確實有許多事不能太認真、太較勁。特別是涉及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盤根錯節,太認真,不是扯著胳膊,就是動了筋骨,越搞越複雜,越攪越亂乎。順其自然,裝一次糊塗,不喪失原則和人格;或為了公眾,為了長遠,哪怕暫時忍一忍,受點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數(樹),就不是荒山。有時候,事情逼到了那個分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麵上給他個“模糊數學”,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也是“難得糊塗”。“糊塗法”是既可免去不必要的人事糾紛,又能保持人格純淨的妙方。

愚並非真愚,大智若愚的人給人的印象是:虛懷若穀,寬厚敦和,不露鋒芒,甚至有點木訥。其實在“若愚”背後,隱含的是真正的智慧。大智若愚,這是兵家的計謀,也是處世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