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湖明珠(1 / 2)

馬湖、瀘沽湖、邛海,被譽為川西南三大明珠。

當你行走在茶馬古道上,沿著金沙江畔的新市鎮一帶,穿越十幾個公路隧道,經過時空隧道般的迷離恍惚,再九曲十八拐,翻過一道大山梁,山窮水盡疑無路時,猛然間就會看見一塊碧玉般的高山大湖。

湖裏波光粼粼,水鳥蹁躚,仙霧繚繞。湖中有島,綠樹蔥蘢,三麵環山,一麵有清溪流入,湖畔杉林合圍,疑似桃花源。

這美景自然會令你莫名地喜悅起來。特別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和這大湖僅隔一座山,比這大湖低幾百米的大峽穀裏,就流淌著著名的金沙江,而且離這裏30公裏處,正在建設僅次於三峽電站的溪洛渡水電站,那就一定會令你歎為奇觀了。

這湖,就是中國三大高山深水湖之一,地處四川雷波縣的馬湖。

我來到馬湖的季節,正值隆冬,這裏已經絲毫沒有了遊客的蹤影,抬頭隨處可見大樹上用枯枝築成的鳥巢。渡口的遊船都整齊地停靠在岸,隻有零星的捕撈銀魚的小木船在湖裏蕩起一點漣漪。湖麵,冷清得有些蕭索,但這蕭索中又彌漫著大自然的另一番情趣。

湖畔不遠處已經被開墾多年的莊稼地裏,油菜已經開花了。黃黃的油菜花,有些像大家熟悉的青海湖油菜花,但是這裏的油菜地沒有大片綿延的景象,而是山區的梯田狀,高低錯落,立體有致,輕舞飛揚。

油菜地旁有一處古鎮,有兩千年以上的曆史了,名叫黃琅鎮,留下過諸葛亮和孟獲的故事。古鎮之畔,晶瑩宛若江南水鄉,水麵上種植著美味可口的睡蓮——蓴菜。

再遠些,是四川內地通往小涼山的分水嶺——黃毛埂。這是一座森林密布的高山,和雅安通往康定的二郎山一樣有名。這時節正是冰凍期,汽車路過一定要帶上鐵鏈子,不然就刹不住車。帶上鐵鏈之後,汽車一刹車,鐵鏈子就像牙齒一樣咬合住地麵的冰淩,發出低沉的喳喳的聲音。如果沒有這鐵鏈,汽車可能就會像風中的綢緞那樣,不知道飄到哪個山穀裏去呢。

山上森林裏的大樹和小樹,都布滿了冰淩,大樹上有長數丈的冰柱,看上去似水晶宮一般,這汽車自然就恍若遊魚了。小樹的枝葉上,都是凍雨,風一吹,就微動,滿天繁星似的。如果是秦少遊到此一遊,那一定會留下一句:山抹微冰。

如果遠觀這黃毛埂,便沒有了那份驚險,而是好像一位害羞的姑娘,用巨幅的紗巾遮掩了臉麵。這是因為滿山的細雪,並不能像北方的大雪那樣覆蓋整座大山,而是有許多樹梢挺立在山間和霧中,形成一些暗色的圖案,恰似中國畫的水墨濃淡形成的效果。

雪就是白紙,樹就是濃墨,風就是手腕,地球讓它一抖動,“我手寫我心”,於是眼前就是一幅冬旅山水圖了。

雖然是寒冬,既然有了這意境奇妙的水墨遠山,再配上一灣清淡的丹青靜湖,不僅不覺冷清,反而更令人喜歡這冷清的感覺。這時候才是傾聽天籟,和大自然對話的好時機。

這時候,你會想,人可能不僅僅是需要每天都和別人對話,也不僅僅是需要到寺廟去和菩薩對話,而且更需要和山水、星月、花草、蟲魚、冰雪對話吧?

這時,我聽見大樹頂端的鳥巢裏傳出的鳥鳴,聽見湖水裏魚兒的跳躍聲,聽見野鴨子嘎嘎地在枯黃的葦草中發聲,甚至聽見漁人劃船去湖中打撈銀魚的槳聲,都仿佛是地球對我們的深情的絮語。

許久以來,我曾經對一個問題感到費解,那就是瑜伽的發明。後來是一次到了印度采訪,才有機會弄明白:原來是5000年前的古印度人奇怪於動物沒有醫生,為什麼能夠自己治愈許多病痛?於是,古印度人向自然界的動植物學習,發明了瑜伽。這瑜伽現在也成了我們許多城裏人解放肉體和心靈的奇跡。

如果我們真正像古印度人那樣去聆聽自然,人類不就沒有那麼多的糾結和抑鬱了嗎?

聽馬湖人說,到了夏天度假季節,這裏也和城裏沒有兩樣,喧囂得很,整個湖邊都是跳水、洗澡、釣魚的人,湖中有許多遊船過往。我聽了有些感慨,想到成都的繁華地段春熙路,開玩笑說那就是“水上春熙路了”。我是暗自慶幸這冰天雪地,才得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中有我心”。太熱鬧了,隻顧玩了,可能往往失卻了本心。

馬湖現在是地質公園,與長白山天池和雲南撫仙湖並列三大高山深水湖。除了大湖之外,還有岩溶洞穴、丹霞地貌、火山熔岩、金沙江峽穀,也有人文方麵的諸葛亮南征留下的與孟獲有關的文化古跡。

海拔1100米的馬湖,在古代是發生過驚心動魄的一幕的。這裏屬於古冰川高原峽穀構造帶,造山運動在多少億年間,持續緩慢而給力,人們根本感覺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