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揚長避短(2 / 3)

帖木兒大軍數十萬之眾踏上征途以來,撒裏維吾爾的胡商近乎絕跡,西寧候宋晟見狀不禁心中狐疑,忙命手下軍士詳加打探,自一些前來交易的遊牧部族口中獲悉這個橫掃亞細亞諸國,滅國屠城,自稱鐵木真後裔的帖木兒在其都城召開所謂的反明複元大會後,集結起以帖木兒帝國大軍為主,東西察合台汗國,金帳汗國等為輔的部族大軍,號稱百萬之眾,悍然來犯,不禁大驚,一麵整軍備戰,一麵以快馬向遠在南京的朝廷傳遞軍情。

當這個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消息傳到大明朝文武百官耳中之時,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文官心中驚疑不定,實在有點不敢相信昔年曾遣使朝貢,向洪武皇帝俯首稱臣的蠻子帖木兒如何說翻臉就翻臉,竟然不宣而戰,就衝著大明狠狠撲來?

寧王朱權昔年曾和來自帖木兒國的使者有過一麵之緣,內心之中對於這個遙遠的帖木兒國始終保持一絲警惕之心,眼見對麵一眾文官聞得帖木兒大軍號稱百萬之眾,不乏有人麵露驚懼之色,當即邁步出列,對朱棣躬身奏道:“戎狄蠻夷素來殘忍嗜殺,豈能以常理人性度之?突厥跛子雖自稱鐵木真後裔,這百萬之眾怕也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縱以我大明目下人口而言,集結百萬大軍也是勉為其難,況其遠征千裏而來?

一眾文官聽得朱權這般言語,麵麵相覷之間不禁心中略定。他們縱然對兵事一無所知,卻也知曉自古以來史書上所述大戰,雙方兵力皆有誇大之處,想來這帖木兒也會詐稱軍力,以收震懾之效。

永樂皇帝朱棣沉著臉站起身來,目光掃視一眾文武百官,冷冷言道:“唐時名臣魏征曾有言道:夫戎狄人麵獸心,弱則請服,強則叛亂,固其長性。這個突厥跛子昔日強敵環視之際,詐作恭順,向先皇貢表臣服,如今自持牙尖爪利,興兵來犯我大明,朕自當號令大軍與其一戰到底。”他雖登基日久,但昔年也曾統帥大軍,可謂身經百戰,此時聽聞帖木兒氣勢洶洶而來,心中沒有絲毫懼意,胸中反倒似有一股火焰升騰而起。

朱棣當即詢問兵部尚書,侍郎等官員,西域各位所,要害城市的駐軍兵力,並傳下旨意,讓兵部官員準備調運糧草輜重,以滿足即將北上的大軍所需。

午後時分,朱權,成國公朱能,淇國公邱福肅立禦書房中,掃視懸掛在身前不遠的西域地形圖,細看之下不禁都是微微皺眉。

原來朱棣雖則絕無意讓朱權領兵征戰,卻深知他昔日也曾獨領大軍鎮守大寧,追隨自己靖難之中也算得慣經戰陣,故此將他與自己的股肱之臣,朱能邱福一同召來商議即將麵臨的大戰之事。這副地圖卻是西寧侯宋晨自鎮守西域,設置衛所後遣人細查撒裏維吾爾周遭地勢繪製而成,連同軍情塘報快馬加鞭送至南京。

眼見地圖之上所繪,目下西寧侯宋晨遣兵駐守的大明西域三個衛所所處周圍地勢,多有荒漠戈壁之地,地理狀況險惡異常,朱棣,朱權,朱能,邱福等人心情不禁甚是沉重,他一幹久經沙場之人自然知曉帖木兒國大軍雖絕無百萬之眾,隻怕也不下六七十萬,這般雄強的兵力強攻而來,絕非西寧侯宋晟手中八萬大軍可以力敵。朝廷大軍縱然集結北上,糧草籌措轉運而前,隻怕數月時光也難以盡數完成,更為可慮的還在於雖則帖木兒國雖遠在西域千裏之外,目下自己一幹君臣卻不知他們究竟何時出發?目下已然行軍到了何處?

朱棣沉聲說道:“據宋晟測度,此番帖木兒大軍來犯之事,恐是草原之上韃靼暗自通風報信而來。”

朱權略一思忖後躬身奏道:“帖木兒雖是出身突厥,卻詐稱蠻夷鐵木真後裔,韃靼蠻酋本雅失裏自稱黃金家族後裔,想來昔日便多有勾結。想那韃靼目下以阿蘇特部族首領阿魯台為國師,此人素來老奸巨猾,想來不會甘心受帖木兒驅策,折損自己部族人馬,反倒希望咱們大明在西域和帖木兒大戰一場,以收坐山觀虎鬥之功,這才私下知會西寧侯。以待咱們兩敗俱傷,西域之地大亂,他們才好收漁翁之利。”說到這裏,走上兩步後手指地圖上撒裏維吾爾附近沉聲說道:“帖木兒國能在異域橫掃數國,相繼征服察合台汗國,金帳汗國,土耳其國,想來騎兵異常彪悍善戰。依仗火炮攻克土耳其都城布爾薩,想來野戰攻堅都具有強悍戰力。我大明王師縱然急調北上,倉促之間在撒裏維吾爾這般一無堅城,二無山地,完全對騎兵有利的地勢決戰,絕非上策。”嘴裏這樣說,心中不禁暗自忖道:一支由極端宗教武裝的狂熱信徒,數量龐大,野戰犀利的剽悍騎兵,再加上火炮之威,今天的大明朝,華夏子民要麵對的敵人恐怕比之滅宋的蠻夷忽必烈大軍,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