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天縱奇才(2 / 2)

朱權回想這些部族的遊牧習性,暗暗佩服,忖道:你挖草地種田這招,不是要這些蒙古人的老命麼?轉念一想,忍不住皺眉問道:“即使種地,那糧食也不是立即可得,咱們這麼耗下去,還沒等糧食收獲,所帶的糧草就要消耗殆盡,若是咱們撤軍,豈非前功盡棄。”

朱棣笑了笑,用棍子指了指地圖上大寧的位置,笑道:“此地距離大寧並不甚遠,咱們大軍離開大寧之時,築城已然頗具規模,若是納哈楚真的糧草充足且沉得住氣,咱們就請陛下再調遣一隻十五萬以上的大軍駐守大寧這座堅城,將後方源源不斷送到大寧的糧草再送到咱們大軍之中,若是大寧相距咱們大軍太遠,送糧大軍路途之上,自己都要消耗巨大的糧草,待得送到咱們這裏,已然不多。所幸大寧相距兀良哈三衛的地盤並不遠,這一招笨辦法盡可用得。待得咱們收獲了糧食,再調遣大軍增援遼東,在各地建立衛所駐軍屯田,步步蠶食地盤,良田越挖越多,草地越來越少,且看納哈楚這些韃子能否耗得過咱們。”

藍玉,王弼等眾將,聽得朱棣的戰略都是點頭,顯見得頗為讚同。

朱權也是暗暗心服,想道:朱老四這一招看起來是平平無奇,但有些法子越簡單就越是有效。

馮勝和傅友德心中都是暗暗吃驚,原來他們在修築大寧之時,早已想到了納哈楚會采用的拖延戰術,此時聽燕王朱棣這一招步步為營,竟然和自己所構想的戰略不謀而合,不約而同的忖道:難怪陛下平日裏甚為看重這個燕王,他這還是首次隨軍遠征,竟是有此深謀遠慮,的確不可小覷。

傅友德目光閃爍,看了看朱棣,緩緩說道:“遼東元軍的分屬地盤加起來甚是廣闊,以殿下之見,咱們大軍該當從哪裏入手,修築營寨屯田?”

“以本王所見,此處最佳。”朱棣一麵說著話,一麵舉起木棍指向了三衛中,屬於兀良哈衛塔賓帖木兒的地盤。”

馮勝沉聲問道:“殿下選擇這兀良哈部族的地盤下手,有何因由?”

朱棣轉頭看了看朱權,笑道:“兀良哈三衛人馬雖是精銳,但數量總共也就六萬左右,一個部族估計人馬兩到三萬,以權弟在商隊中三衛首領接觸所見,這塔賓帖木兒為人最是滑頭,這種人最是吃不得虧,目光短淺,隻要咱們大軍牢牢控製住他的地盤,隻怕他就睡不安穩了。他自己部族中隻有兩三萬人馬,即使能說動其餘兩衛首領合兵而來,麵對傅帥,藍玉將軍的五萬多人馬,也沒有多少勝算。即使咱們不和他硬拚,待到草木複蘇之時,五萬餘騎兵也足以讓兀良哈三衛部族難以在自己的地盤上放牧。不能放牧牛羊馬匹,無疑於斷絕了這三個部族的生路。情急之下,他們隻有兩個選擇,要麼勸說納哈楚大軍統帥全軍和咱們決一死戰,要麼就隻有投降一途。即使納哈楚全軍襲來,麵對咱們堅實的營寨和火器,他也占不到任何便宜。”

朱權聽他如此解說,心中暗暗忖道:怪不得朱老四這兩日老是在我麵前羅嗦不休,原來是為了了解遼東元軍各部族首領的性子特點,他雖然從來沒有領軍作戰,但這麼一手看準了對方兵力,首領性子的招數,不和朱老爺子當年先打陳友諒,不管張士誠如出一轍麼,深合攻心為上的兵法道理。若是納哈楚率軍來死戰,占不到便宜,不來和咱們打,兀良哈三衛就會大大不滿納哈楚,甚至是投降於我明朝大軍,勢必造成遼東元軍的分裂。姥姥的,什麼叫天才,朱老四就是個天才。在這個年紀,他老頭子隻怕都未必有這麼厲害,難怪這小子會成為後來開創永樂盛世的大明朝永樂皇帝。

馮勝個傅友德相視一笑,突然緩緩伸手捶了捶腰,笑道:“看來老馮和老傅真是老了,後生可畏啊。本來我兩個老家夥還擔心,若是北元韃子餘孽,在咱們這些老家夥這一代解決不了,日後恐有死灰複燃之憂,此刻看來,倒真是杞人憂天了。”原來他和傅友德在大寧商議的策略和朱棣大致相同,不過他們選擇先下手的目標是兀良哈三衛中的泰寧衛。朱棣的策略對人而發,顯見得猶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