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做事要精於籌劃——預則立不預則廢,運籌帷幄勝千裏(3)(3 / 3)

在強生的進一步演算之下,教堂定下了最終的預算——700萬美元。而這筆數額龐大的款項對於當時的舒樂博士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無法企及的目標,更是一種無法理解的金錢概念:他這一輩子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錢。

當天夜裏,舒樂博士拿出一張白紙,在上麵寫上“700萬美元”,然後又寫下10行字:

一、尋找1筆700萬美元的捐款;

二、尋找7筆100萬美元的捐款;

三、尋找14筆50萬美元的捐款;

四、尋找28筆25萬美元的捐款;

五、尋找70筆10萬美元的捐款;

六、尋找100筆7萬美元的捐款;

七、尋找140筆5萬美元的捐款;

八、尋找280筆25000美元的捐款;

九、尋找700筆1萬美元的捐款;

十、賣掉10000扇窗,每扇700美元。

在短短的60天後,舒樂博士向富商約翰·可林講述了自己對於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設計,對方被深深地打動了,而且捐出了第一筆100萬美元。

第65天,一對傾聽了舒樂博士演講的農民夫婦,捐出了第一筆1000美元的捐款。

第90天,一位被舒樂堅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動的陌生人,在其生日當天,給舒樂博士寄出了一張100萬美元的銀行支票。

8個月後,一名捐款者對舒樂博士說:“如果你的誠意與努力能籌到600萬美元,剩下的100萬美元由我來支付。”

第二年,舒樂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價格請求美國人對水晶大教堂的窗戶進行認購,分為10個月的分期付款,每個月付50美元。6個月內,一萬多扇窗戶全部售出。

1980年9月,曆時12年之後,可以容納一萬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成為了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與經典,更成為了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進行瞻仰的勝景。水晶大教堂在最終建築好了之後,其花費為2000萬美元,比最初的預算高出了1300萬美元,而這筆巨款全部是舒樂博士一點一滴籌集來的。

不是每個人都要建立起一座驚人的水晶大教堂,也不是每個人都要將王屋與太行移走,但是每個人都有對自己的夢想進行設計的權利,坐下來好好地進行計劃,便可以找到最佳的實現夢想的途徑。

因此,每個人在做事情的時候,都應該像舒樂博士一樣,有一個長遠計劃和短期計劃,在這些計劃中,其細節越詳細越好。如果你沒有了長期的目標,那麼暫時的阻礙便有可能會變成無法避免的挫折。如果你沒有了一個長期的目標,你便有可能會被短期的種種挫折所擊倒。理由非常簡單:沒有人會像你一樣如此關心你是否能夠成功。你的每一個計劃中的任何一個細節都有可能會成為阻礙你前進的最大敵人。

人生目標是人生一大誌向,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終生為之奮鬥。這樣的目標難以精確詳細地表現出來,特別是對一些成功經驗不足、閱曆不深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但是隨著成功經驗的增加、階段性的短期目標的實現,人會站得更高,而且對人生總目標的確立會逐漸清晰明確。

查理·庫冷先生曾以一種有意義的解說表示了他對於計劃的創意理解,他說:“成為偉大的機會並不像急流般的尼亞加拉瀑布那樣傾瀉而下,而是緩慢的一點一滴。”如果你本身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那麼,你做事便沒有瞄準和射擊的目標,更沒有更崇高的使命能給你希望。正如道格拉斯·勒頓所言:“你決定人生追求什麼之後,你就作出了人生最重大的選擇。要能如願,首先要弄清你的願望是什麼。”一個人有了理想,也就看清了自己想取得什麼樣的成就;一個人有了目標,也就有了一股無論順境逆境都勇往直前的衝勁;而這一切,都是你製定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結果;製定一個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使你更有信心去超越自己,使你離成功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