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既然不想死,那小人倒想問問,是你的功勞大呢,還是當年武安君白起的功勞大?”
“當年武安君南攻楚國,北伐燕國,為秦國奪取了無數土地,我這點功勞哪裏比得上他!”
“那麼是當年的相國範雎權勢大,還是今天的呂相國權勢大?”
“當然是呂相國權勢大。”
“當年範雎命武安君攻打趙國,武安君不從,範雎一生氣,把武安君逐出鹹陽,殺死在城外。今天呂相國請您去燕國為相,您竟不願前去,我不知道您將來要死在哪裏。所以,前來為您吊喪。”
張唐聽到這裏,大驚失色,馬上客客氣氣地說道:“多謝先生前來指教。請轉告相國,老夫現在就開始準備行裝。”
甘羅也正是利用因勢利導法來提醒對方,其實就是讓其順著自己走,控製了對方的思路,就等於控製了對方。
有一個地主,平時恃強淩弱,他訂了一條規矩:窮人見到他都要低頭行禮。觸犯這條規矩,就會遭到地主的報複。
這一天,濟公經過地主的門口,正好碰到了這個地主。
“臭和尚!你為何不向我行禮?”地主氣勢洶洶地說。
“我不認識你,為什麼要向你行禮?”濟公反問道。
“因為我是這裏最有錢的人,有錢就有地位、有勢力!窮和尚,你要不行禮,我就叫人揍你!”
濟公依然昂著頭。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地主又拿濟公沒有辦法,他眼珠一轉,低聲對濟公說:“這樣吧,和尚,我把我兜裏的十兩銀子分你一半,你就向我行個禮,然後快點走人吧!”
濟公不慌不忙把五兩銀子揣進懷裏,對地主說:“現在你有五兩銀子,我也有五兩銀子,我又憑什麼向你行禮呢?”
圍觀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地主又羞又怒,無可奈何,氣急敗壞地拿出剩下的五兩銀子:“好吧,臭和尚,這五兩銀子也給你,隻要你向我低頭。”
濟公拿著十兩銀子,一邊分給大家一邊對地主說:“現在,我們都有錢了,而你卻一個子兒都沒有,用你的話,有錢就有勢,你得向我們行禮了吧!”
濟公同樣是讓地主鑽進了自己所設下的“圈套”,從而把握住了事情發展的主動權。
人人都想當山中的獸王,做一個掌控大局的領導者,因為那樣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而要做到這些,你就需要施以因勢利導法,來把握事情的走向,引導對方的思路,使其按照你所設計的步驟,一步一步向前走。
高效做事就抓住關鍵點
做事高效率的人都具有超凡的判斷能力,他們善於抓住事情的關鍵點,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找到了事情的關鍵點,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所有難題也就能迎刃而解。
有個公司因為一台電機出現故障而停產,於是請了一位電機工程師前來修理。那位工程師在電機旁邊待了三天三夜,最後在那個出現故障的電機的某個部位用粉筆畫了一道。在這個工程師的指導下,維修人員把這裏打開修理,機器很快恢複了正常。事後,那位工程師向公司要1萬美元作為酬金。公司對這麼多的酬金表示很難接受,對那位工程師講:“你隻畫了一道,怎麼會值1萬美元?”
那位工程師認真地說道:“隨手畫一道隻需要支付1美元,而知道在哪個關鍵部位去畫,卻需要支付999美元。”
正如這位工程師所說,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找到事情的關鍵點,這就是做事效率高低的關鍵所在。如果找到了事情的關鍵點,對症下藥,難題就可以迎刃而解。相反,如果找不到解決問題的關鍵,而隻是到處亂撞,就不可能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