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習慣幫你實現夢想(2 / 3)

訣竅五:養成習慣要注意選擇“幫助工具”。

養成習慣也有工具嗎?是的,不過這個工具很特別,它是一些表格記錄,記錄了我們要養成的習慣,記錄了我們養成習慣要做的事情,記錄了我們完成的情況。下邊的表格是我結合自己情況以及很多參與習慣養成實驗者的情況總結出來的,你可以結合自身實際稍作修改。習慣養成說明要養成的習慣:習慣養成開始時間:習慣養成結束時間:習慣量化說明:(每天要做什麼,堅持做多少,譬如每天記20個單詞;做的時間安排,可以固定某個時間段,也可以是零散的)

養成習慣的通用步驟如下。

第一步:分析自身的習慣。盡可能列出自身所有不好的習慣和準備培養的好習慣,列出不是在頭腦中想象,而是要寫在紙上,如下麵的表格。個人習慣分析自身不好的習慣:準備養成的好習慣:第二步:選擇切合自己現狀的習慣。第一步列出了所有的習慣,根據習慣養成的訣竅選擇出從自身情況出發的便於培養的習慣。

第三步:製訂習慣養成的計劃,量化習慣為可衡量的數字。

第四步:利用習慣養成日誌,開展習慣養成活動。

第五步:堅持、堅持、再堅持!

如何吃掉一頭大象

很多孩子問我數學學不好怎麼辦?物理學不好怎麼辦?怎樣快速提高成績?說實話,問題的答案並不在我這裏,而在每個孩子身上,隻不過他們沒做一件事情。在說這件事情前,我想讓大家明白一件事,為什麼孩子不知道怎麼學習這門課?很多孩子不知道怎麼學,不知道從哪裏下手,其實不是真的不知道,而是問題太多了,反而不知道從哪裏下手,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家長的恐懼跟孩子一樣,不知道怎麼幫孩子,實際不是不知道,而是孩子在太多方麵需要提升,在太多方麵有問題,結果搞得父母反而不知道從哪個方麵著手。解決學習問題,解決成長問題,孩子沒做的一件事,家長沒做的一件事是:沒有列出來學習上的所有問題,沒有列出來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列出來問題後,事情開始變得簡單起來,隻需要選所有問題中最主要、最關鍵的問題,先解決這類問題。解決問題又是將問題分解,譬如,怎麼提高數學成績,根據考試試卷和作業情況,列出來自己丟分、不理解的知識點,找出這些知識點中常考的;接下來就來解決這個知識點,這個知識點又會涉及多少類型的題目;每一個類型的題目找出來一道,研究每一道題的標準化解法,從而掌握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再找一兩道同類型題來練習掌握的方法。說起來很簡單吧?是的,所有的問題本來就沒有那麼複雜,為何變的複雜了?那是因為我們想的太多,更要命的是我們僅僅是在想,而沒有行動,所以,一旦明白了問題,就行動下去,隻有行動才能解決問題。

為什麼我們遇到問題,常常不知所措?是因為我們知道問題涉及了太多的方麵,腦子中飛來飛去的全是問題的方方麵麵,始終沒有寫出來,沒有選擇出來一個入手角度腳踏實地的解決。人都有惰性,很多問題,之所以成為大問題,是因為累積的問題太多了。一開始可能是一道題一個知識點不會,慢慢的變成了很多題很多知識點;一開始也許孩子隻是出現了一個小問題,結果小問題越來越多,結果慢慢變成了大問題,再解決便複雜困難了。問題像一頭大象,我們要吃掉這頭大象怎麼辦?站著看是不會起作用的,隻有行動才能起作用,我們不可能一口就吃掉大象,隻能一點兒一點兒、一塊兒一塊兒的吃。

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關鍵是我們要把問題列出來,選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步一步去做,重複、重複、再重複,形成習慣,從而自發、自動、樂動地解決問題。

作為一個完結,我希望大家牢記這句話:“習慣仿佛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為它纏上新的一股,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記住它,並且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我們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很喜歡這句話,希望對你也有啟發:“人這一生可以不顯赫,可以不飛黃騰達,但是不能不努力,努力了沒有達到目的也不會遺憾;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不能庸碌地過一輩子!”

附錄 如何預習

家長經常向我抱怨,為什麼我們家的孩子上課總走神,不能專注的聽課?我對我們家孩子都快要無助了,我……

家長有很多的困惑,其實,孩子比你更困惑,因為父母是他們最親的人,自己的困惑如果父母都不能全心的接受和幫助,還能找誰?孩子的注意力是有一定時間的,年齡越小,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越短,從開始的10~15分鍾,到後來的30~40分鍾。說句實話,即使成年人上課時,也會走神的。對於孩子上課能否集中聽課,最大的解決辦法是調動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是有一個好的預習。

很多孩子都沒有預習的習慣,即使有預習的,做的也不太好。預習是什麼呢?就是將第二天要講的知識過一遍,了解個大概,知道老師第二天講什麼嗎?這是不夠的!記得去山西一個中學做講座時,一個高一的孩子跟我說,和老師你說預習怎樣最有效呢?然後,他一口氣列出了4、5種方法,接下來又說複習,考試,每一個又有好幾種方法,我當時很感慨,孩子,你是在學習知識,還是學習方法呢?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其實,預習很簡單,我們可以從以下六點去做。

第一,第二天老師要講的知識點是什麼?

很多人隻是看看課本,了解第二天講什麼內容,這隻是粗略的,考試真正考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識,難題都是基本知識點的累積。好的預習,應該是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來這節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又涉及了哪些其他知識點,思考前邊學習的知識點是否與這節的知識點有聯係。

第二,新知識點包含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做完第一點後,你列出了要講的知識點,你可以在知識點下簡要列出你認為的這個知識點的重點內容。

第三,新知識點內容,包含了哪些解題方法?

新知識點,都有例題,可是多數人看例題,都是自己看下隻要了解了會了就完成了,即使做題也僅僅要求會做。這樣做實際是不夠了,例題的研究很重要,要學習課本上例題的解題思路和標準化步驟。題目是對這個知識點的哪個角度的考查,為什麼按這樣的步驟寫下來,每一步有什麼樣的道理,也就是從上一步到下一步,包含了哪些知識點,這類題的方法步驟是什麼。你需要將這個總結出來。

第四,對新知識點,你有什麼是不明白的?

新知識點,自己預習,有不明白的地方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將這些不明白的地方全列出來,這些是第二天聽課的重點,你要在第二天聽聽老師的思路,老師解釋這個知識點的思路。聽老師講這個知識點與你自己的想法有什麼出入,有對比才能集中注意力,如果你的思路好,甚至可以提出來告訴老師,分享它,這就是一種學習的快樂。

第五,拿一頁空白紙,勾畫知識點內容。

在這頁紙上,將這節知識點的所有點列出來,自己畫一棵知識點樹,每個枝節都是這些知識點的細節,每個細節上列出解題方法,解題方法按照這樣的樣子列出來:

考察知識點的角度:……

步驟安排: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該解題方法的陷阱是:……

該類題目考核的意圖是:……

以上是我對預習的一些看法。有些同學開始可能不太適應,這是正常的,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堅持21次,就會有一定的雛形,從“刻意不自然”到“刻意自然”再到“不經意自然”你就將掌握一個好的方法,提升自己注意力,掌握知識點背後的東西,掌握解題的規範化步驟。

請記住,例題很重要,一定要重視,要養成規範化解題的步驟。我曾有個師兄,在高考“二模”時,數理化三科在老師隻找錯誤的情況下才扣了5分,用老師的話說“他的答案就是標準答案”。現在的考試,是按照答題步驟給分的,需要找準踩分點。我曾與出題、閱卷的老師交流過,他們深感現在的孩子在步驟上做得不到位,不是什麼所謂的粗心馬虎,而是很多同學自己根本不了解什麼是規範化步驟,沒有總結好例題的解題步驟,沒有思考上一步推出下一步用了什麼知識點,怎麼推到下一步的,以後凡是做題都要檢查上一步能否推出下一步,如果推不出一定是錯誤的,推出來了要考慮用了什麼知識點(定理、推論之類的),條件要羅列全。

一旦養成了好的習慣,掌握了規範化解題,你的成績就會出現奇跡性的變化。

如何做題

這個問題是我被問的非常多的一個問題,也是現在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很多家長告訴我他們的孩子疲勞於作業,做課外習題的時間不夠。這裏我要講一講如何做題。你一定要明白這兩個問題:孩子一定要搞“題海”戰術嗎?做題的目的是什麼?

很多人非常熟悉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主人公張無忌集各派神功於一身,他精通“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七傷拳”“少林龍爪手”,武當派的“太極拳”和“太極劍”,其功力已然天下無雙。仔細分析張無忌練就這一身武功的曆程,可以發現,他的所有功力都是以“九陽神功”為根基稍加修煉而成的。金庸先生書中言道,張無忌被困深山之中,花四年時間練就了九陽神功。在光明頂的密室中花兩個時辰練就了“乾坤大挪移”神功,並且一練就練到了第七層。在光明頂上與六大門派高手比武之時,忽而回憶起小時候背誦的口訣,當即練成了“七傷拳”,觀看了少林神僧的武功後立刻領悟到了“少林龍爪手”的精要,在武當山上隻由張三豐指點了一個時辰便領悟了“太極拳”和“太極劍”。他之所以能進展如此神速,完全在於他有強大的“九陽神功”作為根基。

做題時,我們的“九陽神功”是什麼?接下來我將分析下如何做題,找到我們所需要的“九陽神功”。

談如何做題,首先需要明白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做題?做題的目的應該是掌握知識點,因為不同的題目考察的是知識點的不同側麵。出於這個目的,我們做題應該區分,應該掌握題目背後的東西——知識點的類型。很多同學,做題不善於總結不善於分析這道題考察什麼。接下來我從幾個方麵談談做題。

第一,怎麼看待課本上的例題。

很多人覺得書本上的例題很簡單,一看就會了,就不太重視了。其實,我們犯了一個大錯誤,我們不應該輕視例題。縱觀考試,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題目都源於例題,卻又衍生變化的。對待例題我們要做到這兩點:

第一點:掌握例題的標準解法。很多人做題隻求會做,對於標準化解題不注重,這是最要不得的,熟不知你的馬虎粗心大意都是由於做題不標準導致的。

現在判卷子是按照步驟給分的,如果答案不正確,步驟不在得分點上,分數就打了折扣,關注標準化解法是做題的根本。

第二點:掌握例題考察的知識點,從中得到這類題的標準解法。任何一道題都是考察知識點,或者是一個定理的應用,或者是推論的應用,題目無非就是知識點的應用,從例題中學習知識點怎麼在實踐中應用。

第二,怎麼看待課後習題和老師作業。

我對於課後習題的看法是不要隻圖做完作業,作業的目的在於對今天學習的知識點的考核。習題一般是從多個角度去考查知識點的。我們做完後也需要總結下,都從哪幾個角度考查了,角度不同,容易出錯的地方是不是變化了。找到題目背後不變的東西,這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老師的作業,我同樣抱這樣的看法,老師給我們的作業一般不是無的放矢的,綜合複習的試卷作業,考查的知識點就多了,每一道題都需要認真對待,做一道掌握一道,然後,將這份試卷考查的知識點列到紙上,看看考核了多少,這些知識點有哪些是你不太熟悉的,這個題目考查的是不是你不熟悉的,如果是自己把它複習了學會了就是一種進步。

第三,做題之後你是否總結了。

做題之後一定要總結,很多人做完題不反過來看看題目,而是直接做下一道了。這種做法在平時的作業中,我是不提倡的,做完後看看自己的步驟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可以再優化,是不是隻有一種做法,這道題目和別的題目有什麼不同,同一個知識點的考察,解法有沒有不同。

第四,如何做題。

怎麼樣分析題目並做題?我喜歡數學也最喜歡講數學的題目,拿數學題目來說,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將題目的已知條件列出來,然後,在條件下邊列出需要求解的問題。不要都在腦子裏思考,寫出來是最直觀的,便於你思考和解決問題。見到題目,列出已知後,思考下這道題的知識點是什麼,考核這類知識點,一般怎麼入手,這是你總結的結果。從這類題目方法入手思考,看已知條件是否可以直接得出結論,如果不能利用已知條件怎麼樣求出未知條件再去解題。

從上一步得到下一步一定是有理由的,即使最簡單的四則運算法則(加減乘除)也是理由,每一步推出下一步的理由自己要明白,然後看是否能夠推出來,如果推不出來,就一定是錯的。

有些人由於不列出已知條件,沒有時刻關注條件,結果就出現題目做著做著已知條件就弄丟了,或者自己創造出新的條件來,這是要不得的。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想我們需要的“九陽神功”就浮出水麵了,就是規範化的解題步驟和良好的解題習慣,就是上邊所提到的四個需要注意的點。歸納下來,做題就是六個步驟:

步驟一:列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步驟二:明白要考察的知識點;

步驟三:按照這類知識點的做法,拿筆寫下去,不斷將條件應用進去(直接或者利用條件推出新條件);

步驟四:每推出一步都要檢查上一步是否能推出下一步;

步驟五:做完題目後做個總結和思考,看是否自己的步驟很完善(每應用一個定理或者推論、條件,一定要列出來,然後寫明通過什麼定理得出你的結論);

步驟六:將解這類題目的方法總結出來,寫進自己的總結本和記在腦子裏。

如何考試

現今中國是一個應試教育體製下的中國,對於同學們來說,真是“分分我們的命根”。所有的考核到了老師、父母的眼裏都是成績,如果成績不好,意味著喪失了很多,甚至是一切。不可否認,在當今如果學習成績不好,就意味著沒有學校上,不容易成功。從個人體會來講,一個好的大學,就有更好的就業機會。譬如說,同樣計算機係,北大的學生就更容易找到工作,工資也更高些。正是由於這樣,老師、家長甚至孩子也都越來越看重成績,隻有好的成績,才有好的出路。

也正是由於我們被灌輸了這個觀念,學習成績才成了重擔,原本學習的樂趣成了不斷追逐成績的重擔。失衡的心態帶來了學習上各種各樣的問題。其實,考試是一種技巧,很多同學掌握的知識點並不比其他人少,認真程度也一樣可就是成績比別人低,這不是因為他不聰明,而是因為他不了解考試技巧。這個技巧,你一定要了解,這至少可以幫助你提升不少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