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網絡成癮——你看得清“虛擬世界”中的自己嗎(1 / 3)

【情景再現】

網遊——可怕的魔障

2009年,一位湖北的媽媽帶著兒子來北京參加一個戒網癮的訓練營。一次偶然的機會,這位媽媽帶著孩子來到了北大,我跟這位媽媽和兒子做了一次交流。兒子高二了,馬上就升高三。孩子的家境很不錯,但是沉迷於網絡,天天去網吧,孩子喜歡計算機。我嚐試著從計算機和遊戲的角度跟孩子溝通,聊著聊著我發現孩子還喜歡管理。他玩網遊,在當地有一個將近200人的網遊小隊,他是副隊長。跟孩子的聊天中,我發現他幾乎不能分清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他告訴我玩網絡遊戲可以掙錢,他們小組每年能夠創造幾千萬的價值,隻是他們沒有兌現成人民幣還是遊戲幣。當我問既然你們那麼能掙錢,為什麼每個月還要從家裏拿錢玩遊戲時,他又開始支支吾吾了,要命的是他的隊長由於玩遊戲已經住院了。虛擬的網絡讓孩子對錢完全沒有概念,他甚至告訴我他跺跺腳就可以讓湖北十堰市震三震。這就是沉迷於網絡的孩子……

2010年,一位14歲的兒子迷戀上網,在多次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昨日,孩子的母親竟以割脈自殺這種極端的方式勸阻,幸好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14歲的兒子酷愛上網,以至於學業受到影響。她多次勸兒子不要迷戀網絡,但沒有效果。某天,汪女士看到兒子又玩了一天電腦,勸說時與兒子發生爭吵。為了讓孩子遠離網絡,這位媽媽竟然拿刀割破手腕。

有一位女士為了幫兒子戒網癮,她支持丈夫玩網遊,可是沒想到丈夫學會網絡遊戲後,慢慢地變得癡迷起網遊來,甚至和兒子一起玩起了遊戲。父子二人天天在一起“練級”,打怪獸。李先生還經常向兒子“請教”遊戲中的問題,張女士怎麼勸也沒有用,父子二人儼然成了親密“戰友”。結果兒子還沒戒掉老公又上癮了。

【學子之惑——網癮背後的秘密】

為什麼要上網

20世紀末網絡開始發展,21世紀已成了信息化的社會,網絡鋪天蓋地而來。1999年我剛上大學時,連電腦真實的樣子都沒有見過,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時,連開機都不懂。從我的描述中你可以知道我當時是怎樣的“菜鳥”了。

對於新鮮新奇甚至說陌生的事物,當它離你如此之近,你又觸手可及時,自然而然地就會接觸它。接觸使用不僅正常,而且很有用,從網絡上我獲得了很多專業的知識,可以查到任何需要的資料,對我的幫助很大。但是,有人喜歡有人愁,我宿舍裏的4名同學由於天天上網玩遊戲而荒廢了學業,最後在大學留級退學了。辛辛苦苦考上大學卻抵擋不了遊戲的誘惑,最後將自己努力了12年才考上的大學,輕易地放棄了,真是讓人心痛。

而現在,接觸網絡的人的年齡越來越小,相比之下,真的是羨慕你們的機會。可是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濕鞋,在網絡時代,有歡喜就有憂愁,很多同學竟也陷入了網絡和遊戲的誘惑中。有一個新的名詞——“網絡成癮”躍入你的眼簾,你聽到的都是種種可怕的事情,甚至到了你的父母談之色變的地步。

每個人上網都有自己的理由,你上網的理由是什麼?假如你不是第一次接觸網絡接觸遊戲,甚至你已經開始迷戀起了網絡,你覺得你喜歡迷戀它的原因是什麼?我希望你能思考下這個問題,把下麵這個表格完成,假如可能希望你能將答案發至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使用網絡或者迷戀網絡的思考1.最初使用網絡或玩遊戲的原因是:2.你迷戀網絡或遊戲的原因是:3.你使用網絡或玩遊戲的感覺是:4.你覺得使用網絡或玩遊戲有什麼好處:5.迷戀網絡或遊戲帶來的壞處是:6.自己為什麼不能遠離讓你迷戀的網絡或遊戲:假如你是正常對待和使用網絡的同學,我為你感到高興,也羨慕你的機會,因為你可以利用網絡學到很多知識。假如你陷入網絡的誤區,迷戀起遊戲,甚至出現各種各樣問題,為關心你愛你的人帶來了困擾,我為你的遭遇感到難過,我想每個問題的背後總有讓人心酸的原因。

為什麼會上網,為什麼會沉迷遊戲?

習以為常的慣性: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譬如,每天安排晚上9點到10點是上網時間,每天晚上這個時間段,都用來上網,時間一久,你在這個時間段的第一想法就是上網,這就是一種慣性。無論做什麼事情,一旦養成做它的習慣,就會有慣性。開始玩遊戲並沒有特別的想法,純粹是感覺新奇和好玩,嚐試了之後覺得不錯,就開始玩兒了,開始也沒有把這個當作多重要的事情去做,時間長了就有了玩一玩的習慣,這不會讓你沉迷,它僅僅是一個開始。

殘酷的現實:沒有誰不想考出好成績,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考出好成績。很多同學跟我交流的內容就是成績,怎樣才能提升成績,甚至有些人渴望到了瘋狂。越是瘋狂,有時候結果越是無奈,當你覺得自己已經努力了,可沒有取得好成績時,你會如何?你知道父母最關心的是什麼,老師最關心的是什麼,說白了都是成績。父母雖然意識到了成績不是一切,可是實際能做到忘記成績的卻是少之又少,所以你可能常常被父母批評,甚至被老師批評。地球很是危險,充滿了挫折與困難。

追求成就感:我們很喜歡好萊塢大片,因為裏邊總有讓你熱血沸騰的英雄人物,有不少同學喜歡看小說,說實話我也愛看,而且那種超級愛看的,我發現現在的小說有一個特色,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經過了努力就變得超級厲害,最後打遍天下無敵手,更贏得了帥男美女的愛。成就感是我們做一件事情的動力,說實話沒有誰不喜歡被表揚被稱讚的,正是由於殘酷的現實,我們渴求的成就感不能得到滿足,才會壓抑在內心,而虛擬世界,網絡遊戲給了你施展的機會。按幾下鍵盤或按鍵,就可以體驗勝利的滋味,在學校如果不到畢業班考試的次數是很少的,即使考試了也不能馬上得到回饋,也要隔兩天,你能體會成就感的時間和次數並不多。而且由於很多人學習成績一般或不好,在家在學校都沒法子得到表揚,結果遊戲一出現,你便紮進去了。

壓力:你覺得中學階段最大的壓力是什麼?很多同學告訴我是學習,可是真的是學習嗎?我想是學習背後的東西,老師天天在講學習,父母天天在講學習,甚至全社會的人都在講,都在談中學階段你應該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所有人都關注你的學習,將你的學習和未來掛鉤,學習不好,讓你似乎有種沒有未來的感覺,加上現在的信息如此發達,社會上的競爭壓力,殘酷的信息也傳達給你,壓力無時無刻不包圍著你。

逃避的“窩”:亞裏士多德曾說過:“人的本性是追求快樂而逃避痛苦”。當你覺得自己生活在壓力中時,當你覺得一切都讓你痛苦時你會怎樣?很多人選擇逃避,像蝸牛一樣縮進自己的殼裏,可是你並沒有“殼”,而虛擬世界恰恰就這樣出現了,你希望日子能夠快點過去,不想去麵對現實,隻有在虛擬世界你才可以忘記所有的一切。於是,不少同學選擇了逃避,向網絡逃避,把一切讓你痛苦的問題拋到腦後。可是,這就像鴕鳥,你把頭紮進沙子裏,問題就會解決嗎?不會!

無拘無束的感覺:現實生活中,你很難跟別人無拘無束地交流,很多同學的朋友圈很窄,甚至沒什麼朋友。在家是學習,在學校是學習,即使對自己的朋友恐怕你都很難無拘無束地交流。誰都有自己的秘密,隻有網絡不怕,因為看不到(隻要不開視頻)摸不到,誰都不認識,你完全可以向對方吐露自己的心事。在網絡中,你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完美的人,也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糟糕的人,你完全可以隨心所欲,有人喜歡你,有人關心你,甚至有人愛你,當然,也有人利用網絡偽裝自己騙別人。但是無論哪一種,隻要沒有發現真相,總有讓你心動和迷戀的地方。

傷人的家:你最在乎誰的關注?你最想得到誰的稱讚?父母,我想除了父母很難有別人了。人是很矛盾的,明明彼此互相在乎,卻又莫名其妙地彼此傷害。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我做的調查問卷中,多數同學覺得自己的父母有“問題”,父母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甚至有不少人對自己的父母有怨言。現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父母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對你的要求也越來越多,關心你內心感受的時候越來越少了。家的氛圍變了,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成了傷人的“囚牢”。

“謠言”誤人:當你跟家人或者老師鬧矛盾,甚至反抗時,你聽到最多的是什麼?你處於青春期,你容易逆反,所以這是正常的。你可能也認可了,由於你是青春期,所以你會逆反。當你上網玩遊戲的時候,你的父母有什麼想法?太可怕了,孩子居然上網玩遊戲了,會不會有網癮啊。在他們心目中上網玩遊戲似乎成了十惡不赦的事情,似乎隻要你上網玩遊戲就會有不好的結果。還記得嗎:如果有一個人告訴你你是一匹馬,那是他瘋了;如果有三個人告訴你你是一匹馬,那他們一定是在醞釀一場陰謀;如果有十個人告訴你你是一匹馬,那你就該買個鞍座了。一旦你相信年輕就會逆反反抗,上網玩遊戲就會上癮,那你隻能得到你所想的結果。

精神上的空虛:這麼繁重的學習任務,怎麼可能會空虛呢?事實上,很多東西到了晚上容易胡思亂想,對未來對明天充滿了恐懼。吃的、穿的、用的,父母都會滿足你,甚至你的學習他們都會為你安排。他們可以滿足你任何物質生活上的需要,卻不能接觸你的內心,你內心真的需要什麼你的父母不知道,你也沒有告訴他們。很多同學現在很“懶”,幾乎沒有思考過,自己為什麼要學習,未來自己要做什麼,主動學習似乎變成了被動學習。

為何好的事情很難上“癮”

一提到上癮,似乎總能和不好的事情沾上邊,酒癮、煙癮、網癮等,但是很少聽人說諸如學習癮、工作癮、運動癮之類的話,為什麼好的事情很難上癮呢?難道大家不希望嗎?你有很多這樣的經曆,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很容易,但是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很難,甚至剛剛養成一個好習慣,就被一個不良的行為就毀掉了。

好的習慣肯定是針對你身上不好的問題的,而改變自己身上的問題,往往很痛苦,此時,你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本性,會跳出來阻礙你改變。

依賴讓你不願意改變:很多同學明知道自己有很多不好的習慣,卻因為痛苦而不願意改變,沒有別的原因,因為總有人會給他退路。他們知道有人會讓他們依靠,他們具有強烈的依賴感,因為愛他們的父母不忍心拋棄他們。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很是偏僻的小鎮發生了洪水,大家都在相繼逃命,隻有教父泰然地站在教堂門口看著驚慌失措的人們,似乎這突如其來的洪水和他沒有任何關係一樣。

洪水上漲到了腰,有人招呼:“教父趕快逃離,要不就沒有命了”。教父依然說:“沒事,你們走吧!上帝不會拋棄我的。”

當洪水上漲到脖子時,又過來一艘小船,喊教父上船逃命去。教父擺擺手說:“你們走吧!上帝會來救我的,我堅信上帝。”小船又不得不劃走了。

洪水還在不停地上漲,教父被迫爬到了教堂上去躲避洪水。又過了半個小時後,整個小鎮都已經被洪水淹沒,隻有孤零零的教堂矗立在洪水裏。這時有一直升飛機飛來,看到教堂上還有人在,就放下雲梯招呼教父爬上去,好脫離困境。這個時候教父依然固執地堅信上帝會來救他,所以拒絕了飛機的最後營救。

最後洪水把教堂也淹沒了,教父被淹死了。靈魂到了天堂見到上帝後質問:“我這麼堅信你,你為什麼不來救我呢?”

上帝無奈地回答:“當水齊腰的時候我派人喊你逃命,你不走;當洪水到脖子的時候,我又派艘船去救你,你不走;最後我還是不忍心放棄你,就又派了直升機去救你,可是你依然拒絕得救。是你自己選擇了放棄得救的機會,怎麼能怪我呢?”

很多同學就是因為知道無論自己會如何,都有父母的包容,都有父母可以依賴,才不願意去改變,可是假如有一天沒有人可以給你依靠時,你會怎麼辦?據天津的一項調查:51.9%的學生長期由家長整理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74.4%學生離開父母就束手無策。我常想你所有的反抗是不是知道父母會包容你,會給你依賴呢?

我常常在想科技的進步是人類的進步還是退步?有了計算器,我們很少自己用腦子用筆計算了,甚至有人說考試需要計算器,拿筆計算就是浪費精力,現在似乎沒多少人會用算盤了。電腦的出現是人類的進步,可是電腦卻在不知不覺間控製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產生了強大的依賴心理。有了電腦我以前寫信的習慣成了發E-mail,以前拿筆寫字,現在都是用計算機打字,可到了拿筆寫字時,經常提筆忘字,最糟糕的是,今年電腦意外丟失了,我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所有的工作資料、書稿、課程PPT、備課內容等全都丟失了,損失慘重。假如現在你的手機丟了,你會記住多少手機號碼呢?自從有了汽車,很多人似乎忘記了自行車、駿馬,甚至忘記了走路,動輒就開車。自從有了手表,我們隻知道低頭看指針或數字,卻忘記了抬頭看看日月星辰的運轉。網絡本身沒有錯,假如我們利用不好反被控製,就成了罪過。我們要做的不是怪罪網絡和遊戲,應該學習如何正確使用它,控製自己,不要讓依賴控製了我們。

缺乏危機感讓你退化:你聽說過這句話嗎——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當生活逼得你不得不成功時,你還有退路嗎?現在你有危機感嗎?你有不得不成功的理由嗎?假如你失敗了你有多少條退路?我估計你從來沒有思考過,因為你背後有父母在為你謀劃。與你分享一個故事:

在美國有一群瀕臨滅絕的鹿,被國家保護了起來,圈在一處水草豐美的地方,不讓任何天敵接近它們。這群鹿過著十分愜意的生活,天天吃了睡、睡了吃。很快鹿的數量越來越大,滅絕的危險解除了。但緊接著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鹿的身體越來越差,各種稀奇古怪的毛病出現在鹿身上,不是心血管病就是肥胖症。科學家使用了各種辦法治療它們,卻總不見好。最後有一個科學家提出來把“狼醫生”請過來,就是請一群狼來到鹿群中間。當這群狼來到鹿群中間時,鹿群已經不知道狼為何物,傻傻地站在那裏。狼看到美食就在眼前,自然撲上去就咬,這時鹿群才知道狼是來吃自己的,爭相逃命。就這樣,每天狼群追著鹿群在草原上飛奔,凡是跑不動的就被吃掉。幾個月之後,當醫生再次檢查鹿群的身體時,發現所有的疾病已經一掃而空,這群鹿在狼的追趕下,已經變得健步如飛,健壯如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