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好時間管理,你必須注意下麵的事情:
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價值觀。你知道什麼是沮喪嗎?那就是當你花了一生的時間爬梯子並最終達到頂端的時候,卻發現梯子架的並不是你想上的那堵牆。時間管理的重點不在於管理時間,而在於如何分配時間。你永遠沒有時間做每件事,但你永遠有時間做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要想給所做的事情排順序,你必須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假如你不了解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不知道對自己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也即你不知道自己內心的價值觀,不知道評判優先順序的標準,那一切的安排對你來說都沒什麼意義。
再次,你需要明白你的時間都浪費在哪裏。為此你需要對現在的時間使用進行跟蹤,正如我在前麵所敘述的,每做一件事,你都需要標明它所用的時間,當你記錄了一天、一周、一個月的時間使用情況時,你便可以發現你的時間浪費在什麼地方了。
再次,將要做的事情根據優先程度分先後順序。將80%的時間分配到能夠帶來成績的最主要的20%的知識點上。集中主要精力解決最重要的問題。
最後,立即行動,並不斷檢查執行結果,同時修正時間安排。一旦確定好了事情的先後順序,你要做的就是立即行動,拖延的結果隻會導致更多的時間浪費,一旦你行動了,就需要不斷檢查行動的結果,同時,要對自己時間安排的順序作出調整。
了解時間管理的步驟:樹圖法
樹圖法具體內容如下:
首先,請在腦海中想象一棵大樹,樹根是你的價值觀,樹幹是你的目標,樹的主枝是你的主要任務,樹的細枝和葉子是你的次要任務。你所做的一切應源於你的價值觀,它是樹根。你的目標支撐著各種各樣的任務,它們都是為實現你的目標服務的。樹的姿態和生長方向由它的主枝表現出來,同樣,你通過主要任務來實現你的目標。樹葉為樹的生長提供養分,你通過完成各種次要任務,保持你現有的生活。
然後,請拿出一張白紙,畫出一棵樹,如下:在樹根處寫上你認為最重要的價值,在樹幹處寫上你的目標,在幾個主枝中寫上你的主要任務,在葉子和細枝旁寫上各種次要任務,完成這幅圖。你可以按照下麵的步驟進行:
1.樹根:寫上你認為最重要的價值。如果你對這一點比較模糊,不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請試一試這個辦法——重新拿一張紙,寫下所有想要的東西,如成績、健康、金錢、幸福的家庭、愛情、事業、自由自在、旅行、安定……寫完之後,劃去你認為最不重要的一項,再從剩下的項目中劃去一個最不重要的,一直劃下去,直到隻剩下一項,它就是你最重視的東西。
2.樹幹:寫上你的人生目標。注意,你的人生目標應與你的價值觀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你寫下的樹根確實是你最珍視的東西嗎?或者,你寫下的人生目標真的是你最大的希望嗎?
3.主枝:寫上幾個主要任務。這些主要任務應是直接為你的目標服務的,實現這些任務有助於達到目標。如果不是這樣,請思考是否有必要在這個任務上麵投入時間和精力。
4.樹葉:寫上次要任務。有些次要任務是實現主要任務的手段,有些次要任務用來維持現在的生活。次要任務是不可缺少的,沒有樹葉的樹無法生長,但它們不應占據你的主要精力。
通過樹圖法,你對時間管理的步驟就會形成進一步的認識。
時間管理的實踐方法:每天隻需一個任務清單
管理自己的時間,其實很簡單,你隻需要每天列一個任務清單,把它放在最顯眼的地方,並把它作為你行動的指導即可。把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寫下來,這樣做首先能讓你隨時都明確自己手頭上的任務。不要輕信自己可以用腦子把每件事情都記住,而當你看到自己長長的列表時,也會產生緊迫感。製定任務清單其實並不複雜,每天晚上抽出5分鍾思考一下第二天要做什麼事情,列在清單上,安排好要做事情的先後順序,並且做出所做事情的時刻表;第二天清晨抽出5分鍾,拿出昨晚列的清單,思考下是否需要調整。注意:每天晚上都要思考一下今天的事情是否完成,完成情況如何,是否需要改進,如何改進。
你可以參考下麵的表格製定適合自己的任務清單:每日任務清單高優先級的任務執行順序任務名稱任務內容執行時間完成情況緣由說明常規任務說明:執行時間需要列出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譬如上午10點25分00秒開始,下午3點15分00秒結束。很多同學不太注意秒的問題,我建議你以後重視起來,不要覺得這個可有可無。一定要記住:要對所做事情進行優先級排序。
說實話,時間管理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那麼恐怖,關鍵就在於你能不能堅持,能不能把要做的事情列出來,能不能安排好要做事情的先後順序,然後就是不遺餘力的執行。
嚐試一下吧。
克服拖拉的一些建議
建議一:學會分解任務,一點一點地做。有些目標,乍一看,感覺很困難無法實現,或是需要莫大的努力,結果就導致了你什麼都沒做。這時,你不妨任務分解,分解至你能做的小任務,這樣你便可以著手去做了。看看下麵這個故事,你會更加清楚我的意思:
一隻新組裝好的小鍾放在了兩隻舊鍾當中。兩隻舊鍾“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著。其中一隻舊鍾對小鍾說:“來吧,你也該工作了。可是我有點擔心,你走完3200萬次以後,恐怕便吃不消了。”“天哪!3200萬次。”小鍾吃驚不已,“要我做這麼大的事?辦不到,辦不到。”另一隻舊鍾說:“別聽它胡說八道。不用害怕,你隻要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情。”小鍾將信將疑,“如果這樣,我就試試吧。”小鍾很輕鬆地每秒鍾“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擺了3200萬次。
建議二:列出所有你拖拉的事情。把你一直拖拉,沒有完成的事情列出來,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段(時間段不一定要多長譬如15分鍾、30分鍾都可以),這個時間段你全都用來處理一直推遲、拖延的事情,我想你肯定會發現這短時間的專注和努力足以使自己越過拖遝推遲的障礙。
建議三:避免“帕金森現象”。要給任何事情,哪怕是小事也要設定完成的期限,否則事情會像橡皮筋一樣被拉得很長,沒完沒了。這就是所謂的“帕金森現象”。正如帕金森所說:“你有多少時間完成工作,工作就會自動變成需要那麼多時間。”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做某項工作,你就會花一天的時間去做它,而如果你隻有一小時的時間可以做這項工作,你就會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時內做完它。所以,一定要嚴格規定完成期限。
建議四:剔除分散你注意力的東西。你要養成整潔條理的習慣,書桌上盡量幹淨,隻擺放你當下複習的書籍。書包中也不要裝太多的複習資料,減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現在很多同學都有了手機,我發現有太多的同學上課掛著QQ,請在上課、學習期間關閉QQ。任何能夠插入你和你計劃要完成的事情中間的事情都會中斷你現有的活動,導致拖拉的產生。所以最好通過消除任何可能導致你突然終止工作的幹擾因素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建議五:確立你不願意被打擾的時間。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時到一小時的“不被幹擾”時間。假如你能有一個小時完全不受任何人幹擾,把自己關在自己的空間裏麵學習或思考,這一個小時的效率甚至可以抵過你平時幾個小時的效率。
建議六:學會獎賞自己。即使一個小小的成功,也應該慶祝一下,你可以事先給自己許下一個獎賞諾言,事情成功之後一定要履行諾言。
建議七:學會說“不”。一旦確定了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對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應當說“不”。
建議八:今日事今日畢。一旦確定好今天要做的事情,同時,確定這個事情今天可以完成,那就不要拖到明天,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情做。
建議九:利用好零碎時間。在學習、生活中,你總有一段時間是空白的,譬如等車、上廁所、吃飯前的等待時間、理發的等待時間……請不要浪費了這些時間,你完全可以在這些時間做些事情。譬如,在上學等車的時候背一些單詞、在中午打飯的時候回憶一下公式、在晚間洗漱的時候練一下英語聽力……把這些零碎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會對自己的成績提高有很大幫助。正如一位曆史學家說的:“好些年總想找個比較長的完整時間寫東西,可是總等不來,可以利用的時間也就輕易地滑溜過去了;如今一有時間就寫,化零為整,許多零碎時間妥善地利用起來,不就是一個大整數?這筆賬過去不會算,自己想想,真是蠢得可以。”利用好閑餘時間: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每天臨睡前擠出15分鍾看書,一年就可以讀20本書,這個數目是可觀的,遠遠超過了世界上人均年閱讀量。然而這並不難實現。如果你覺得自己缺乏思考問題的空閑時間,不妨試著堅持每天睡前擠出十幾分鍾的時間,一旦形成了習慣,就很容易長期堅持。在利用好這些零碎時間的同時,也要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身的特點和習慣進行自我分析,尋找到一個平衡點,拿出一小段時間來放鬆身心以換取整體的高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家長方法——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待】
父母往往喜歡說孩子拖拉,認為這是孩子常見的毛病,殊不知,自己也是一個拖拉者。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想解決孩子的問題,就需要先解決自己的問題。
父母不要做“批評家”:父母總是戴著“問題”的眼鏡,尋找的都是孩子的缺點,他們試圖去看孩子的優點,但是,又總缺乏耐心,加上愛之深責之切,結果看到的就隻剩下缺點了。說實話,作為成人,很多人並不合格,有很多人喜歡作評論家,說這個不好,說那個不好,覺得這個做的有問題,覺得那個做的有問題,總喜歡去評論別人。因為談論別人總比自己去做要容易的多,你有這樣的缺點嗎?你是一個“批評家”嗎?我更希望你能做一個實幹家,真真切切地去做一些事情,而不僅僅是評論。不要總是對孩子指手畫腳,你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有什麼樣的你,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不要給孩子不切實際、過高的期望,不要期望你能教育出來一個完美的孩子,不要試圖孩子能夠做到完美;不要做一個“專製”的父母,你不可能控製自己的孩子的,不要總是懷疑自己的孩子,他們不是小孩,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讓他們自己嚐試著作決定,你要有耐心讓他們實踐,不要動不動就打擊孩子,說他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給孩子自信吧;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給孩子疏遠的感覺,要注意自己情緒的克製,不要因為自己的問題,而傷害了孩子脆弱的心。
世界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是訂了計劃就能按計劃去做的;第二種人是愛訂計劃卻沒有耐心執行的;第三種人知道自己沒有執行力,所以也就不再訂計劃。
要想讓孩子克服拖拉的習慣,你得自己先克服,你也應該學習一下孩子克服拖拉的方法,在這個問題上,孩子和父母是一樣的。為了孩子的成長,你也應該學習如何克服拖延的習慣,有這樣一個故事,當你看了之後,請你思考一下,有哪些是你想為孩子做又遲遲沒做的,有些事情不能等,有些事情不能拖。請記住: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待。
一位年輕的女士在懷孕時非常高興地在丈夫的陪同下買回了一些顏色漂亮的毛線,她打算為自己腹中的孩子織一身最漂亮的毛衣毛褲。可是她卻遲遲沒有動手,有時想拿起那些毛線編織時,她會告訴自己:“現在先看一會兒電視吧,等一會兒再織”,等到她說的“一會兒”過去之後,可能丈夫已經下班回家了。於是她又把這件事情拖到明天,原因是“要陪著丈夫聊聊天”。等到孩子快要出生了,那些毛線還是則買回的樣子放在櫃子裏。丈夫因為心疼妻子,所以也並不催她。後來,婆婆看到那些毛線,告訴兒媳不如自己替她織吧,可是兒媳卻表示一定要自己親手織給孩子。隻不過她現在又改變了主意,想等孩子生下來之後再織,她還說:“如果是女孩子,我就織一件漂亮的毛裙,如果是男孩就織毛衣毛褲,上麵一定要有漂亮的卡通圖案。”
孩子生下來了,是個漂亮的男孩。在初為人母的忙忙碌碌中孩子一天一天地漸漸長大。很快孩子就一歲了,可是他的毛衣毛褲還沒有開始織。後來,這位年輕的母親發現,當初買的毛線已經不夠給孩子織一身衣服了,於是打算隻給他織一件毛衣,不過打算歸打算,動手的日子卻被一拖再拖。
當孩子兩歲時,毛衣還沒有織。
當孩子三歲時,母親想,也許那團毛線隻夠給孩子織一件毛背心了,可是毛背心始終沒有織成。
……
漸漸地,這位母親已經想不起來這些毛線了。
孩子開始上小學了,一天孩子在翻找東西時,發現了這些毛線。孩子說真好看,可惜毛線被蟲子蛀蝕了,便問媽媽這些毛線是幹什麼用的。此時媽媽才又想起自己曾經憧憬的、漂亮的、帶有卡通圖案的花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