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藝術設計專業開展書法與篆刻的教學要明確意義和目標
對於當代設計而言,人們越來越重視民族性和本土化語言的體現,書法和篆刻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瑰寶。隻有了解和認識了中國的書法與篆刻藝術,才有可能在設計中很好地運用這些元素。領會和理解漢字文化以及書法藝術的崇高和深廣的哲思情理,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養愛國主義思想情感,塑造完美人格。從根本上講,書法教育是一種審美教育。結合藝術設計的書法與篆刻的教學目標是對書法與篆刻的認識與鑒賞。隨著書法學習實踐的不斷深入,藝術設計的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領悟力、分辨力以及創造力就會越強,對書法的鑒賞能力也會發生質的飛躍。
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掌握書法篆刻的基本形式和規律才能在設計中運用自如,否則也會出現許多運用不當的案例。例如某飯店起名“××人家”,左圖,作者想當然地從楷書“人”變出篆體“人”,實際上正好反相了。右圖,幹脆就變成了小篆的“入”字。這都是因為設計者本人缺乏必要的書法知識而造成的。
篆書誤用實例一
又如“戊子大吉”,以印的形式作郵票中圖形,本來是很好的,但作者可能不理解篆刻,更不熟悉古文字。“子”字篆書上部為一個圓形,當時可能是指嬰孩的大腦袋。所以它絕非“口”,不能將左右兩筆看作豎且處理為向上出頭。“大吉”二字,作盤回屈曲的幾筆,也不合理,不好看。在形式的處理上,也顯得簡單。
二、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要廣泛,注重應用,激發學生的興趣
對於藝術設計的學生,書法的教學不能太講究單一性和研究性。書法中篆、隸、真、行、草、篆刻等都應該成為教學的內容,讓學生能對中國的書法有較為全麵的了解,在實踐中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結合實踐課題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書法的特征,提高鑒賞能力。
三、適當降低對徒手書、刻的要求,相應地加入計算機輔助作業的內容
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專業起點不一,但多不具備書法和篆刻的專業基礎。而計算機輔助設計是該專業學生的特長。可以適當降低對徒手寫和刻的要求,加入用計算機圖形設計軟件來輔助完成作業內容,尤其適合篆書、鳥蟲書、金文和篆刻之類的作品。就臨摹而言,可以由教師為學生提供較為優秀的作品,然後讓學生通過圖形軟件來摹寫出相同的書法與篆刻。以下是短期課程中設計專業學生電腦製作的“臨摹”和創作的作業。
四、課程的部分作業可與設計實例結合
設計是一門實用藝術,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意識到書法與篆刻在實際設計案例中發揮的作用,掌握運用的方法,以及明確在不同門類設計中的不同要求,課程的部分作業應與設計案例結合,要注重不同的書法在設計中的不同應用。
近幾年來由方正公司組織的字體設計比賽中,也頻頻能看到許多受到中國傳統書法與篆刻影響的獲獎作品。例如,第二屆中的一等獎作品倪初萬設計的“筆墨的表情”,專家與評委的點評中說道:“該字體筆畫流暢,有氣勢澎湃之感,該字體設計者有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兼有書法和印刷字體基礎,能熟練應用先進的變化無窮的電腦技術……激揚的線條,生動的畫麵,宏大的氣魄……”
仇寅設計的“現代派”,同樣有著書法的影子。
獲得第二屆三等獎的其中一件作品,由王麗設計的“印章體”從形式上吸取了中國篆刻的特征,既古樸又美觀,富有金石的韻味,從漢印“繆篆”中得到啟迪,所呈現的塊麵、線條,構成各自不同的韻律節奏,為渾厚古樸的樂章主旋律增添了既豐富又微妙的細節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