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線也能做藝術
文娛
作者:江小魚
安迪·沃霍爾曾用一部攝像機一動不動地拍了帝國大廈8個小時,成就了一段前衛藝術傳奇。這是49年前的事了,今年,“安迪·沃霍爾:15分鍾的永恒”亞洲巡展北京站將於9月29日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展。
沃霍爾身份眾多:藝術家、電影導演、作家、搖滾樂作曲者、出版商、交際草、同性戀、戀物癖、男扮女裝者、迷戀浮華時尚虛榮的人、自我矛盾不知疲倦的人……但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安迪·沃霍爾?
上世紀70、80年代,沃霍爾先後推出《安迪·沃霍爾電視秀》及《安迪·沃霍爾的15分鍾》兩套電視節目,參與美國綜藝節目《周六夜現場》,為搖滾樂隊製作音樂片,並在時裝秀及無數平麵和電視廣告中亮相。
他同時具有灰姑娘和吸血鬼的人格特質,他和文學家杜魯門·卡波蒂秘密訂婚10年,相互以裸照為信物。他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無處不在的偶像,對於開創了美國波普文化的他來說,他更是除了畢加索之外,對當代流行文化影響最深遠的人,盡管絕大多數流行文化的消費者並不知道他是誰。
也許,一千個觀眾會有一萬個安迪·沃霍爾。
沃霍爾是大眾傳媒藝術的開創者,其作品與美國社會的消費主義、商業主義和名人崇拜緊密相連。他改變了美國藝術的現實和理想,在那個還是精英主宰文化潮流的年代逆流而上,不是用憤怒的叛逆,而是以歡樂的解構,消解了傳統的保守主義文化,為全球性的消費主義文化的到來指明了一條鮮豔而又混亂瘋狂的道路。
重複就是力量。他偏愛重複和複製。“我20年都吃相同的早餐。”沃霍爾通過畫作顏色和構圖的不斷變化,來不斷重複想要表達的重點。他曾經表示,重複能夠讓我們發現不同的樂趣,他堅信當無趣的主題不斷地重複,人們就能發現新的美感。而其實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重複性是工業化生產非常重要的因素,藝術的重複產生了工業美,這才是沃霍爾真正的目的所在。他的作品全是複製品,他就是要用無數的複製品來取代原作的地位,其作品中特有的單調、無聊和重複,隻為傳達冷漠、空虛、疏離的感覺,這正是高度發達的商業文明社會中,人們內在的真正情感。
工業是當代藝術真正的精神家園,沃霍爾在對作品的重複性製造中不斷道出工業美學的真相,其作品中的色彩與構圖在重複中富於變化的魅力,對於之後的工業產品藝術化有深遠的影響。沃霍爾的繪畫常出現塗汙的報紙網紋、套印不準的粗糙影像,讓人像看電視一閃而過,而不是欣賞繪畫般仔細觀看。他把那些取自大眾傳媒的圖像,如坎貝爾湯罐、可口可樂瓶子、美元鈔票、蒙娜麗莎像、死刑電椅、小人書、帝國大廈等,作為基本元素在畫上重複排列。他更從當下最熱門的名人明星入手,在為瑪麗蓮·夢露、米老鼠、愛因斯坦、貓王這些公眾人物繪製肖像時,采取符號化、概念化、商品化的手段,最終將他們從公眾的泛神偶像置換為消費主義時代被獻祭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