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進入鮑爾默後期
商業
58歲的比爾·蓋茨選擇了尊重鮑爾默的決定。後者剛剛對外宣布將在未來一年內退休,其間微軟會考慮新的CEO人選。
鮑爾默比蓋茨小一歲,已經在這個位置上待了13年。他是微軟的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的哈佛同班同學。2000年,他接替比爾·蓋茨成為微軟CEO,目前在微軟供職已有33年。
“我腦海裏總會有這樣一種想法,那就是從來都不會有一個完美的時間去退休。”鮑爾默在接受一位記者電話采訪時說,他個人持有微軟的許多股票,今後將繼續持有下去。
資本市場從來就是冰冷,不近人情的——就在鮑爾默宣布辭職當天,微軟股價上漲7%。不過,這也在另一個層麵說明,資本市場早就期待微軟換一個新的領導者了。
在此之前,鮑爾默領導下的微軟已被多次詬病。
從鮑爾默掌權的2000年開始,微軟的門廳就已不再是光著腳、身穿夏威夷襯衫的程序員們徹夜不眠地為了一個共同且輝煌的目標而努力工作的地方。
相反,微軟厚重的企業牆內的生活變得一成不變,而且殘酷——勢力割據已經悄然形成,掌控內部政治逐漸成為微軟員工事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在這些年當中,微軟加大了削弱競爭對手的力度,但是因為公司管理層一係列令人驚愕的愚蠢決定,讓已經被削弱的競爭對手常常能夠與微軟攜手共事。微軟的員工不是因為正確行事,而是因為確信同事失敗而得到獎勵。也正是這樣,微軟在一係列無休止的內部鬥爭中被損耗。
微軟前經理比爾·希爾曾經這樣評價鮑爾默接任後的微軟:“他們曾經嘲笑IBM。但現在,他們卻變成了自己曾經鄙視的那種企業。”
2012年,已經站在懸崖邊上的微軟有一個不成功便成仁的機會,或許是鮑爾默向華爾街證明他是引領微軟走向未來正確人選的最後一次機會—通過推出平板電腦Surface、Windows、Windows phone7、斥資85億美元收購免費的語音通訊軟件skype戰略。但當時微軟的高管們就認為,無論這些產品成功與否,微軟已經步入耄耋之年,那個曾經吸引著一代技術和軟件工程師熱情的公司早已不複存在。
執掌微軟13年的“重要第二人”史蒂夫·鮑爾默聲稱將退休。上周末,在致微軟員工的辭職信中,鮑爾默稱,將在1年內退休。
“我覺得微軟就是科技界的希爾斯百貨,”微軟前營銷經理科特·馬西說,“在40、50和60年代,希爾斯百貨如日中天,但現在門庭冷落。這就是微軟的明天,它再也不酷了。”
的確,“酷”是科技產品中消費者希望得到的東西。一個有力證據是,蘋果手機的營收已經超過了整個微軟的營收。2012年第一財季財報顯示,iPhone的營收為227億美元,而整個微軟隻有174億美元。
多名微軟高管認為,對於windows操作係統和office辦公套件這兩大產品的過於偏愛,導致公司一而再、再而三地錯過了使用新技術的大好機會。一名現任高管說:“windows就是上帝,一切都得圍著它轉。有關簡化型用戶界麵的移動計算創意,卻被該部門的大頭頭們視為並不重要,他們還極力扼殺此類項目。”
偏愛滲透到了整個微軟。這也導致微軟在麵臨新競爭對手的挑戰時,無法做出快速回應。一名軟件工程師表示,哪怕是想要編寫任何一個程序,都必須圍繞著windows或者現有產品,“這令人感到非常困惑,因為你花費了大量時間去解決問題,而這些問題與你的產品沒有關係,完全是因為你必須通過腦力勞動來想方設法地讓這一框架奏效。就是這樣,讓你開發產品的速度緩了下來。”
2000年,比爾·蓋茨把微軟CEO的衣缽交付給了鮑爾默。一名高管回憶說:“當蓋茨在2000年1月宣布出任公司首席軟件架構師,鮑爾默將接任CEO時,我對此感到非常震驚。雖然鮑爾默長期以來一直擔任蓋茨的頂級幕僚,但上世紀90年代的公司發展狀況,會讓你認為他不會成為CEO。我敢說蓋茨認為鮑爾默是一位非常睿智的高管,但他的才華主要來自於商業層麵,而不是技術層麵。也就是說,鮑爾默不是產品大師。”
鮑爾默比蓋茨小一歲,是微軟的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的哈佛同班同學。2000年,他接替比爾·蓋茨成為微軟CEO。
就這樣,一位擁有交易、財務和產品營銷背景的商人,取代了一位軟件和技術天才,成為了微軟首席執行官。在隨後的一年裏,微軟股價下跌了一半以上,而且再未返回至曾經創出的曆史高點。
其次,微軟員工中出現了嚴重的財富分化問題。有些員工每天開著自己新買的賓利上班,有些員工則開著廉價的“道奇霓虹”轎車。
財富分化還影響到了微軟新老員工之間的關係。微軟的企業政策也開始發生調整,這些調整足以讓那些未能及時加盟公司的員工不再成為百萬富翁—2003年前後,微軟決定通過不再向員工提供股票期權來削減支出。這一做法完全激怒了公司員工,因為這意味著老員工已經擁有百萬美元的財富,而新員工隻能獲得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