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
槍的產生和發展
據史料記載,在1259年,中國就製成了以黑火藥發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隨後,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火銑,到明代已在軍隊中大量裝備。
14世紀時歐洲也有了從槍管後端火門點火發射的火門槍。15世紀歐洲的火繩槍,從槍口裝入黑火藥和鉛丸,轉動一個杠杆,用硝酸鉀浸過的燃著的火繩頭移近火孔,即可用手點燃火藥發射。
最有名的火繩槍是16世紀20年代出現於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槍。這種火槍的口徑在23毫米以內,槍重8-10千克,彈丸重約50克,射程達250米。彈丸用木製的或鐵製的通條從槍口裝填。裝備“穆什克特”火槍的步兵稱為火槍手。由於火繩雨天容易熄滅,夜間容易暴露,這種槍在16世紀後逐漸被燧石槍所代替。
來複槍
早期的槍械部是前裝滑膛槍。1520年,德國紐倫堡的一名鐵匠戈特,為了簡化前裝手續,減少氣體泄出,使彈丸在槍膛內起緊塞作用並提高裝填速度,發明了直線式線膛槍,采用圓形鉛球彈丸。由於“膛線”一詞的英文讀音是“田田來複”,所以線膛槍也被稱作來複槍。至今,印有戈特姓名和1616年生產日期的步槍還保存在博物館內。這種帶有膛線的來複槍射擊精度大大超過了滑膛槍。
16世紀以後,膛線由直線形改為螺旋形,發射時能使長形鉛丸作旋轉運動,出膛後飛行穩定,提高了射擊精度,增加了射程。較為有名的是法國的米寧前裝式來複槍。此槍重約43千克,有4條螺旋形膛線,最大射程914米。彈丸長形,頭部蛋形,底部中空,略小於口徑,比較容易從槍口填裝,發射時火藥氣體使彈底部膨脹而嵌入膛線以發生旋轉。但由於這種線膛槍前裝很費時間,因而直到後裝槍真正得到發展以後,螺旋形膛線才被廣泛采用。
最有名的是英國帕特裏克弗格森於1776年發明的一種新式來複步槍。這種槍射程達180米,平均每分鍾可射4-6次。這比起當時每分鍾隻能發射一次,射程僅如米的一般步槍來說確是巨大進步。弗格森在槍膛內刻上螺旋形的紋路即來複線,使發射的彈頭旋轉前進,增加了子彈飛行的穩定性、射程和穿透力;又在槍上安裝了調整距離和瞄準的標尺,提高了射擊命中率。
19世紀,人們對槍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25年,法國軍官德爾文設計了一種槍管尾部帶藥室的步槍,采用球形彈丸,彈丸裝入槍管後,利用探條衝打,使彈丸變形而嵌入膛線。這種槍的射程和精度都有明顯提高。德爾文被稱為“現代步槍之父”。
1848年出現的米涅式步槍,構造比德爾文步槍更加簡化,省去了專門的藥室,彈丸也改為中空式。
從後麵裝彈的擊發槍
1800年,人們發現了雷汞,緊接著便又發明了含雷汞擊發藥的火帽。把火帽套在帶火孔的擊砧上,打擊火帽即可引燃膛內火藥,這就是擊發式槍機。隨後,1812年在法國出現了定裝式槍彈。它是將彈頭、發射藥和紙彈殼連成一體的槍彈。於是,人們開始從槍管尾部裝填槍彈。這是由一位普魯士軍械工人馮·德雷澤1835年發明的,他把自己造的槍稱為“針槍”。一勾扳機,一根長撞針便從彈藥筒的底部穿過,插入炸藥,刺在雷管,引發炸藥爆炸,將彈丸發射出去。後膛迅速裝彈使德雷澤槍成了一種優越的武器,並於1840年裝備普魯士軍隊。
擊針槍比以前的槍具有更高的射速,而且射手能以任何一種姿勢重新填子彈。可是在當時,幾乎所有的國家和極力反對後裝槍。戰爭使對後裝槍持反對意見的人改變了看法。1866年,奧地利軍隊在戰爭中遭到了後獲槍的沉重打擊,於是法國、俄國、奧地利,還有歐洲其他國家都紛紛裝備了後裝槍。
1866年,法國裝備了A·沙斯波式擊針槍,俄國則裝備了英國人卡萊式結構的擊針槍。然而,紙殼子彈沒有可靠的密閉,影響射擊精度,並使槍機結構複雜化了。因此,在19世紀70年代,擊針槍被更完善的機柄式步槍所代替,這種步槍使用定裝式金屬殼子彈和裝有彈簧擊針的活動槍機,把氣體由封起來,解決了後噴問題。
這種從後麵裝彈的武器從此才真正具有了前人無法想象的射程、準確性和發射速度,因此威力大增。從此,槍在戰爭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1870年的色丹戰役中,曆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騎兵衝鋒,在一次群射中遭到了慘重的打擊。
首先使用金屬殼子彈的毛瑟步槍
1871年,普魯士王國姓毛瑟的兩兄弟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發射金屬外殼子彈的步槍,並用它來裝備軍隊。這是一種采用金屬彈殼槍彈的機柄式步槍。這種槍的口徑為11毫米,有螺旋膛線,發射定裝式槍彈,由射手操縱槍機機柄,實現開鎖、退殼、裝彈和閉鎖。這種槍可靠性好,操作簡單方便,很快顯示出它的威力來。
1881年,毛瑟步槍改進後,在槍管下方槍托裏裝上可容8發槍彈的管形彈倉,將彈倉裝滿後,可多次發射,1882年被普魯土政府用作基本的步兵武器。毛瑟又進一步改進其設計,最後發明出一種裝在槍內的5發匣式彈倉。這種槍成為德軍的製式步兵武器,並被世界備國所仿造。1886年無煙火藥首先在法國用作槍彈發射藥後,由於火藥性能提高,殘渣減少,以及金屬深孔加工技術的進步,步槍的口徑大都減小到8毫米以下,彈頭初速也進一步得到提高。1896年,毛瑟步槍也改為使用這種無煙火藥製造的槍彈,並將口徑改為792毫米。不久,很多國家都購買和裝備了這種先進的步槍。
小口徑自動步槍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人們普遍認識到單兵突擊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1958年,美軍首先開始試驗發射556毫米雷明頓槍彈的小口徑自動步槍AR15。它由美國著名槍械設計師斯通納設計,1963年定名為M16步槍並裝備部隊,開槍械小口徑化的先河。M16步槍重3l千克,有效射程為400米,彈頭命中目標後能產生翻滾,在有效射程內的殺傷威力較大。這種槍後來的改進型M16AI和M16AZ步槍,均用來裝備美軍。
許多國家也研製出多種發射小口徑槍彈的步槍。前蘇聯於1974年定型了口徑為545毫米的AK74自動槍和P11K74輕機槍。在歐洲一些國家還裝備了無托步槍。這種槍握把在彈匣前方,可保持足夠的槍管長度,槍長明顯縮短,如法國的FAMAS步槍,奧地利的施太爾通用槍和英國的SA80步槍。1980年10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選定556毫米作為槍械的第二標準口徑,並在各公約國軍隊中裝備這種高射速小口徑的自動步槍。
毛瑟手槍
毛瑟手槍是世界著名的手槍之一,該槍由德國人費德勒兄弟三人研製,1896年以P·P·毛瑟的名義獲得專利,首批由德國毛瑟兵工廠生產,型號定為1896年式,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該槍采用槍管短後坐式自動原理,卡鐵起落式閉鎖機構,口徑7.63毫米,槍重1.16千克,槍長288毫米,12發彈匣供彈,射擊方式采用單、連發射擊方式,有效射程在手槍射擊時為50米,在抵肩射擊時為150米。
毛瑟手槍威力大,性能可靠,使用方便,許多國家的軍隊都仿製和裝備過毛瑟手槍,因而產生了許多不同型號的變型槍,俄國在1918-1920年的內戰期間就廣泛使用了1908年式7.63毫米毛瑟自動手槍。
毛瑟手槍有連在一起的,能裝6發和10發子彈的彈倉,也有能裝20發子彈的加裝式彈倉,常見的口徑有7.63毫米與9毫米兩種,1932年式毛瑟衝鋒手槍,采用20發彈匣供彈,木製槍盒可兼做槍托,抵肩射擊以提高連發火刀密度,增大有效射程。1921年中國也開始仿造這種手槍,並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廣泛使用,中國把這種槍叫做“駁殼槍”、“盒子炮”、“自來得”、“二十響”等。
德國魯格手槍
魯格手槍是美籍德國人雨果·博查特研製的一種手槍,1893年供應歐洲市場,該槍外形笨拙,性能卻十分出色,它的口徑為7.63毫米,可卸彈匣安裝於握把這內,博查特後來到了德國,槍就在那裏投產,開始生產的手槍帶有可卸槍托。
1908年,博查特的一個助手喬治·魯格改進了博查手槍,並進行大規模生產,這就是世界聞名的1908年式魯格手槍。該槍使用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全槍重0.87千克,全槍長223毫米,采用半自動射擊方式,使用8發可卸彈匣供彈,此槍從1908年到1938年在德國軍隊中服役達30年之久,口徑增加至9毫米,取消了其前身1904年式所帶的握把保險。1942年6月,該槍停產,但在軍隊中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魯格手槍有一種變型槍稱為炮兵08式、1914年式或1917年式,該槍配用長槍管,帶有弧形表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人曾製造了一種容彈32發的蝸形彈鼓供彈,由於使用不便,又改用8發彈匣。魯格手槍表尺射程可達800米,這在手槍中是罕見的。
自動手槍
自動手槍是射擊中在火藥氣體的作用下,可實現再次裝彈入膛的手槍。
自動手槍分為兩種,一種是隻能打單發的半自動手槍,又稱自動裝填手槍。由於半自動手槍使用最為廣泛,習慣上也稱為自動手槍。另一種是可以打連發的全自動手槍,又稱衝鋒手槍。
自動手槍的口徑通常為743毫米,以9毫米為多見;長200-300毫米,重約1公斤,大多采用裝於握把內的彈匣供彈,容彈量通常為8發,打單發時,射速約40發/分,有效射程約50米。
自動手槍出現於19世紀末葉,由於其具有裝彈快、容彈多、射速快、威力大等特點,很快世界各國都開始使用,以此取代了轉輪手槍。有的全自動手槍在必要時可加裝肩托,用雙手握持抵肩射擊,有效射程可增加到150米,所加肩托一般由槍盒或其他附件兼做。連發射擊時火力猛、射速快,有的射速高達110發/分。
世界上最早被廣泛使用的衝鋒手槍是1932年德國製造的毛瑟衝鋒手槍。
從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手槍問世到現在,已經一個多世紀了。自動手槍的出現,標誌著手槍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現在世界各國所裝備的手槍大多是這類槍。而真正的自動手槍是既能自動裝填,而又能連發射擊,如德國的毛瑟1932式自動手槍和蘇聯的斯捷什金戰鬥手槍等。
手槍和步槍的自動方式不同。由於手槍彈的能量比一般槍彈小,所以現代自動裝填手槍大都采用以射擊時的彈底壓力來完成自動循環的槍管短後坐式和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
手槍在近年來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一些新的自動原理和結構已在手槍上采用。在自動原理方麵,出現了氣體延遲後坐方式。這種方式的作用原理是,發射時,利用火藥氣體壓力先使槍管轉動開鎖,然後套筒後坐,結果延遲了套筒向後運動,所以也稱做氣體延遲後坐原理。
這種自動原理的優點在於,減小了後坐力,從而減小了槍口上跳,提高了射擊精度。這一點對手槍來說尤為重要。因為手槍通常是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要求先發製人,首發命中。現在采用這種原理的手槍有:美國的VASP手槍,法國的PA15手槍和聯邦德國的P7手槍等。
目前,世界各國的手槍大都采用9毫米口徑,但也有采用小口徑的。從現代戰爭對手槍的要求來看,手槍的發展趨勢是武器係列化和彈藥通用化,以及研製適應使用要求的手槍族。
美國11.43毫米柯爾特M1911A1自動手槍
11.4毫米柯爾特M1911A1自動手槍是世界著名的手槍之一,已經被許多國家所采用。M1911A1式基於勃朗寧設計的M1805式手槍,於1911年定型式M1911式。1923年,美國新普林菲爾德魯工廠對該槍進行改進,取名M1911A1式,於1926年正式裝備。
美國11.43毫米柯爾特進攻型手槍
11.43毫米柯爾特進攻型手槍,是為滿足美國特種作戰指揮部需要而研製的,樣槍於1992年8月送交美國海軍作戰武器支援中心進行試驗,但是未能進入第三階段。柯爾特進攻型手槍采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槍管回轉式閉鎖方式,可以進行舉動或雙動擊發,用10發彈匣供彈。與HK公司的進攻型手槍一樣,它也是由手槍、消聲器和激光瞄準具3部分組成。手槍是在柯爾特生產的“雙鷹”手槍的套筒座上加裝泛美2000手槍的套用,並借鑒了泛美2000手槍的旋轉槍管,因此閉鎖不是通過槍管的起落完成,而是靠槍管旋轉一角度來完成,消聲器兼有消焰功能,通過一個按紐式彈簧卡銷固定在槍口製退器上,激光瞄準具有4種方式可供選取用:可見光瞄準具有4種方式可供選用;可見光瞄準點、可見光瞄準點與紅外照明。手槍發射11.43毫米的柯爾特自動手槍彈,單發射擊,槍管長121毫米,全槍長249毫米,連同彈匣槍重2.54千克。
勃朗寧手槍
勃朗寧手槍為美國槍械設計師勃朗寧設計。這款槍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它的設計思想一直影響著美國等國家後來槍械的設計。該槍采用槍管短後坐式自動方式,槍管偏移式閉鎖機構。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口徑為9毫米,槍長196毫米,槍重0.9千克,初速335米/秒,采用13發彈匣。之所以叫它為大威力手槍,是因為彈匣容量大,而且可以將手槍裝在手槍盒上使用,這時射程可增加到130米。勃朗寧9毫米大威力手槍已誕生70年了,至今許多國家還在繼續使用。
美國勃朗寧手槍
世界上製造勃朗寧手槍最大的兩家公司,一是美國的柯爾特火器製造公司,一是比利時國家兵工廠。柯爾特公司的產品主要源於1897年美國專利580924號。
其中有M1900、M1902、M1905、M1907、M1909、M1903、M1911、M1911A1等主要型號,前兩種的口徑為9.65毫米;比利時國家兵工廠的產品主要類型有M1899/1900、M1903、M1910、M1910/1922、M1935等,其中前4種源於1897年美國專利580926號。M1935為美國柯爾特公司M1911的改造。口徑為9毫米,有固定表尺型和可調表尺型兩種,此槍常稱為勃朗寧9毫米大威力手槍。柯爾特公司和FN工廠製造的勃朗寧手槍廣泛仿造這一勃朗寧手槍供軍用,蘇聯的托卡列夫1930年式手槍,法國的MAS1935A手槍,瑞士的P210手槍,比利時的M1935大威力手槍等,都是勃朗寧手槍的仿製改型。
美國9毫米勃朗寧大威力手槍
9毫米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有固定表尺型和可調表尺型兩種,使用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全槍重0.94千克,槍長196毫米,用13發彈匣裝彈。單手發射有效射程45米左右,隻能單發射擊,設有手動保險、扳機彈匣保險和不到位保險,彈盡時有空倉持機裝置將套筒停在後方。該槍有3種型號;1型、2型和3型。1型於1925年由勃朗寧設計,1935年在比利時投產。2型是1型的一種變形手槍。
1987-1988年FN公司全麵檢查了大威力手槍的設計並安裝了一條生產新設計產品的計算機控製生產線,這種新產品被稱為3型。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曾經仿造此槍。由於該槍容彈13發,膛內可存1米,因此能連續發射14發彈,俗稱“十四連手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占領比利時,該槍改由加拿大生產,一些中國人稱其為“加拿大手槍”。目前,該槍仍是世界上廣泛使用的手槍之一。
隱身手槍
隱身手槍又稱間諜手槍,是一種以日常用品形狀偽裝外形的手槍,其主要特征是口徑小,重量輕,響聲微弱,是能隨身攜帶而不易被察用的一種射擊工具,主要有鋼筆手槍、手套手槍、手杖手槍、提包手槍、雨傘手槍、煙盒手槍和打火機手槍等。
1978年9月,在英國倫敦發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暗殺事件。受害人格奧爾基馬科夫以前是保加利亞文化官員,後來在英國廣播公司工作。一天,他穿過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時,突然感到右腿好象被什麼尖東西刺了一下。他回頭一看,一名男子拿著一把黑傘慌慌張張地逃走了。
回到辦公室後,他感到很不舒服,就被立即送到醫院診治。4天以後馬科夫竟在醫院死去。
原來,這是一起令人震驚的暗殺事件。凶手利用英國人出門常帶的雨傘作為凶器,偽裝得很巧妙,使人難以防備。所以,當時在英國和西歐都為此事所震動,人心惶恐,輿論嘩然。
據調查和驗屍分析,凶手是用毒傘槍射出一種劇毒彈丸來致人死命的。當時從死者身上找到了這種特製的金屬彈珠。
以鉑銥合金製成的彈珠,直徑很小,約為2毫米。在彈珠上有兩個凹槽,專門盛裝毒性極大的蓖麻毒藥。整個彈珠外麵用蠟密封。毒彈是由藏在傘內的發射裝置射出的。
這種毒傘槍的結構並不複雜,它是以氣體的壓力將彈珠推出的。發射時,扣動板機,擊錘被釋放,並在彈簧力作用下撞擊氣瓶,氣體以其突然增大的壓力將毒彈從槍管中射出。
間諜槍一般多偽裝成日常生活用具,有的還裝有消音器等。
例如,一種偽裝成公文箱的間諜槍,是在扁平的普通公文箱中裝置著一支槍管較短的來複槍,並帶有消聲筒。箱子的提手環就是擊發控製機構。它通過一個傳動杆與擊發裝置相連接。在箱子前麵的皮革上開有小孔,子彈從這裏射出。
煙盒、打火機也常是間諜槍的“藏身之處”。另外,還有用煙鬥、鋼筆、鑰匙、鉛筆、甚至腰帶扣等偽裝起來的間諜槍,五花八門,式樣繁多。
除了隨身攜帶的間諜槍以外,還有一種固定在一定位置上的自衛槍。伊朗前國王從美國訂購的轎車,在駕駛員旁邊的座位底下,安裝了一支霰彈槍,槍口向上。如果坐在這個座椅上的人威脅駕駛員,司機按動電鈕,就能立即擊發。
現代科學技術也被用於間諜武器上。例如,美國曾查獲過一種稱為“特死槍”的電子武器。
這種槍的外殼用塑膠製成,便於手持射擊。它裏麵藏有一根長約4米的絕緣導線,其一端通過插頭與電源相接,另一端裝有兩個金屬小倒鉤。當開槍射擊時,槍內的電容器放電係統就放出5萬伏特的可變電流,將倒鉤噴射出來。若這種倒鉤附著在人身上,就會使人的心髒劇烈跳動而失去戰鬥力。
步槍
步槍指單兵肩射的長管槍械。主要用於發射槍彈,殺傷暴露的有生目標,有效射程一般為400米;也可用刺刀、槍托格鬥;有的還可發射槍榴彈,具有點麵殺傷和反裝甲能力。
步槍按自動化程度分為非自動、半自動和全自動3種,現代步槍多為自動步槍。
按用途分,除普通步槍外,還有騎槍(卡賓槍)、突擊步槍和狙擊步槍。狙擊步槍是一種特製的高精度步槍,一般僅能單發,多數配有光學瞄準鏡,有的還帶有兩腳架,裝備狙擊手,用於殺傷600-800米以內重要的單個有生目標。
步槍的由來
步槍是由產生於13世紀出現的射擊火器後,經過600多年的演變而成的,最初的步槍是非自動的。1908年墨西哥的蒙德拉貢設計出第一隻半自動步槍。自後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步槍在戰爭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步槍的研製也非常迅速。戰後,為了統一彈藥,簡化彈種和槍種,有些國家以步槍為基礎,發展了基本結構相同,多數零部件可以互換,使用同種槍彈的通用槍族。
1958年美國開始試驗556毫米自動步槍,開創了步槍小口徑化的進程。該槍1963年定名為M16自動步槍,口徑小,初速高,殺傷威力強並且精度高,重量輕,提高了士兵的連續作戰能力。自後許多國家也競相開始研製小口徑步槍。
德國毛瑟步槍
毛瑟步槍是德國著名槍城設計師P·毛瑟及其兄W·毛瑟共同設計的一種步槍,1868年,P·毛瑟在W·毛瑟和美國人S·諾裏斯的協助下,在美國取得第一支口徑為11毫米的步槍的專利。1871年正式定型生產。1871年,普魯士政府宣布使用步槍裝備軍隊,定名為1871年式,這是世界上第一支金屬彈殼槍彈的步槍。1884年,該槍經改進,在槍管下方增加一個容彈8發的彈倉。1888年,毛瑟步槍改為發射流線型尖頭彈丸。1898年K式毛瑟步槍口徑為7.92毫米,發射7.92毫米毛瑟彈,全槍重4.08千克,全槍長1100毫米,隻可單發射擊。使用5發固定彈倉供彈,有效射程為800米。98K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步兵的主要裝備。中國早期仿製的毛瑟步槍因槍管外有一套筒,俗稱“老套筒”;1893年在漢陽兵工廠仿造的稱為“漢陽”式。1907年仿造的6.8毫米毛瑟步槍,在1912年辛亥革命後改稱“元年式”步槍;1935年仿造的7.9毫米短管毛瑟步槍,稱為“二四式”步槍或“中正式”步槍。
普通步槍
德國4.7毫米G11無殼彈步槍
從紙殼子彈到金屬殼子彈是一大進步,但這種優勢現在已經不那麼重要了,由於現代防彈裝備的不斷完善,士兵必須攜帶大量金屬子彈投入作戰,這樣一來,作戰機動性就受到影響。於是,人們又開始使用無殼子彈,在保證裝藥量不變的前提下使子彈的重量大為減輕。
4.7毫米G11無殼彈步槍是由聯邦德國研製的。1969年,聯邦德國開始無殼彈步槍的研製,1974年造出樣槍,但在1977-1980年間的北約步槍選取型中未獲通過,後幾經改進,漸趨成熟。該槍口徑為4.7毫米,發射4.7毫米無殼彈,全槍重4.3千克。全槍長為750毫米。可單發,連發射擊或3發點射,使用5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為400米。該槍由於使用無殼彈,火力持續性能好,射擊精度也大幅度提高。全槍采用無托結構,彈匣水平置於槍管上方,上方提把內裝有倍率為1∶1的光學瞄準鏡。
美國5.56毫米M16步槍
5.56毫米M16步槍是美軍裝備的世界上第一種小口徑軍用槍,1957年美國槍械設計師尤金·斯能納設計的5.56毫米AR15步槍在美國招標時中標,1958年美軍正式裝備這種步槍,並命名為M16步槍。
該槍口徑為5.56毫米。發射5.56毫米M193步槍彈。全槍重3.1千克,全槍長990毫米。可單、連發射擊,使用20或30發梯形彈匣供彈。有放射徑為400米,該槍采用導氣管直接氣推導氣式自動方式,固定直槍托,瞄準線較高,直立三角形準星座,表尺在提把中,裝有槍口消焰器。
M16步槍的射擊精度好,殺傷力大,持續作戰能力強,采用鋁合金,塑料等輕質材料和先進的加工製造工藝製造。M16步槍的不足之處在於卡殼故障率高。
美國5.56毫米CAR15槍族
5.56毫米CAR15槍族是美國柯爾特公司以AR15步槍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個槍族。族內各槍發射同一5.56毫米彈種,基本原理相同,結構上僅有微小差別,主要是尺寸、重量和和用途不同。這些槍包括:(1)CAR15衝鋒槍,槍長730毫米,裝滿彈槍重2.68千克,彈頭初速8.305米/秒,(2)CAR15卡賓槍,槍長865米/秒;(3)MAR15卡賓槍管突擊步槍,槍長990毫米,裝滿彈槍重3.82千克,彈頭初速1000米/秒;(4)CAR15自衛槍,采用伸縮式槍托、喇叭狀消焰器,槍長736毫米,裝滿彈槍重2.45千克,彈頭初速830米/秒;(5)帶榴彈發射器的AR15步槍,榴彈發射器口徑為40毫米,掛於槍管下方,連槍全重4千克。
蘇聯7.62毫米西蒙諾夫半自動步槍
7.62毫米西蒙諾夫半自動步槍由蘇聯槍械設計師謝爾蓋加裏洛維奇西蒙諾夫於1946年設計。這是一種僅可單發射擊的半自動步槍,也稱CKC半自動步槍。其口徑為7.62毫米。發射7.62毫米43式步槍彈。全槍重3.85千克。全槍長1021毫米,用10發固定彈倉供彈。有效射程為400米。
該槍為蘇聯發射7.62毫米中間型步槍彈的第一種武器,主要用於裝備蘇聯和華約國家軍隊。1956年中國曾仿造,命名為1956年式7.62毫米半自動步槍並裝備軍隊。
日本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是1905年由日本有阪兵工廠生產的一種步槍。該槍口徑6.5毫米,發射6.5毫米有阪彈。全槍重3.9千克。金槍長1270毫米。有效射程為400米。使用5發固定彈倉供彈,隻能單發射擊。槍口可裝刀長395毫米的單刃刺刀,可用於肉搏拚刺或劈殺。它還有馬槍、狙擊步槍等變型槍。該槍射擊精度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三八式步槍在侵華日軍中大量使用,因該槍上方有一防蓋差,能隨槍機前後運動,在中國被稱為“三八大蓋”。此槍在20世紀初時是世界上口徑最小的步槍之一。1924年,中國太原兵工廠曾仿造過此槍。
法國5.56毫米FAMAS步槍
5.56毫米FAMAS步槍是法國研製的第一種5.56毫米自動步槍,1979年由法國陸軍軍械工業集團所屬的聖艾蒂安兵工廠研製並裝備法軍,1984年開始向國外出口。該槍口徑為5.56毫米。發射5.56毫米北約槍彈。全槍重3.61千克。全槍長757毫米。可單發、連發、3發點射。使用25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為300米。該槍采用機匣裝入槍托、彈匣置於扳機後方的無托結構,保持槍管長度。全槍使用大量輕合金與塑料零件,彈殼材料為鋼,較大的框形塑膠提把可安裝發射槍榴彈的直接瞄準具。
意大利7.62毫米BM59自動步槍
7.62毫米VM59自動步槍由意大利設計師在美國加蘭德步槍的基礎上改造設計而成。它發射7.62毫米北約步槍彈。全槍重46千克。全槍長1095毫米。可以單、連發射擊。使用2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為600米。該槍可以發射任何尾管內徑為22毫米的槍榴彈。意大利早已不再生產BM59步槍,印度尼西亞和摩洛哥還特許生產該槍。
瑞士5.56毫米SG540自動步槍
5.56毫米SG540自動步槍是瑞士工業公司在SG530-1自動步槍基礎上研製的一種自動步槍,主要變化是閉鎖機構改用了槍機回轉式,重量及長度減少。
該槍口徑為5.56毫米。發射5.56毫米M193彈。全槍重326千克(固定托時)。全槍長950毫米(固定托時)。可單、連發射擊。使用20或3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為400米。該槍還可裝3發點射機構。消焰器可作為榴彈發射具使用。可裝棱形刺刀。該槍有固定槍托型和折疊槍托型兩種。該槍變型槍SG542自動步槍改為發射7.62毫米北約彈。除此之外,SG542自動步槍與SG540完全相同。
奧地利施太爾先進戰鬥步槍
5.56毫米施太爾先進戰鬥步槍與奧地利5.56毫米AUG突擊步槍相似,也是無托結構,外形粗壯,並大量采用塑料件,使全槍重量大為減輕。采用導氣式自動方式。其獨特之處在於采用彈膛起落式閉鎖方式。槍管很特殊,固定活塞與槍管套猶如一個活動的圓柱體,操作的滑塊與槍管套連接。當射擊循環開始時,滑塊在彈簧力作用下向前運動,從彈匣裏抓一發槍彈選入彈膛。槍彈入膛後,即把前一發槍彈的彈殼頂出。彈膛在導銷及滑動件的作用下上升,直到擊針與槍彈接觸,才使槍彈被擊發。該槍瞄準鏡為1.5倍和3.5倍雙通道瞄準鏡。可連發與3發點射。用24發彈匣供彈。全槍長765毫米,全槍重3.23千克。
比利時7.62毫米FNFAL自動步槍
7.62毫米FNFAL自動步槍由比利時製造。20世紀50年代初由比利時國家兵工廠研製而成。該槍口徑為7.62毫米。發射7.62毫米北約彈。全槍重4.31千克。全槍長1100毫米。可單、連發射擊。使用10或20發彈匣供彈。戰鬥射速為60發/分(單發時)或120發/分。有效射程為600米。
該槍堅實可靠,射擊精度好,成本較低,便於製造,曾被40多個國家采用或仿製。此槍可換重槍管加兩腳架,當輕機槍使用。該型槍共發展了4型。
捷克7.62毫米VZ52半自動步槍
7.62毫米VZ52半自動步槍是由捷克布爾諾兵工廠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計生產的一種半自動步槍。VZ52半自動步槍的口徑為7.62毫米。發射7.62毫米M52槍彈。全槍重4.1千克。全槍長1003毫米。隻能單發射擊。使用1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為400米。該槍結構複雜,成本高,重量較大,後來改用蘇聯的7.62毫米M43中間型槍彈,稱為VZ52/57。
美國柯爾特先進戰鬥步槍
柯爾特先進戰鬥步槍是美國先進戰鬥步槍4種方案之一,它由M16A2式派生而來,隨著先進戰鬥步槍計劃的結束,該槍研製自然停止。與M16A2步槍不同的是,該槍采用伸縮性槍托,以便調整投機與槍托底板之間的距離;該散熱盤在急射時,可以起瞄準具的作用;采用新型槍口製退補償器,它前麵裝有四周開孔的、底部封閉的消焰器;該槍托內裝有油壓式緩衝器,該緩衝器與槍口製退補償器一道,使槍的後生衝力比M16A2步槍減少40%;采用加拿大3.5倍的、低能見度條件下射擊用的光學瞄準鏡。該槍發射M855槍彈時的初速為948米/秒,發射雙頭彈的初速為884米1秒,采用單、連發射擊方式。全槍長1031毫米,槍重3.3千克。最大射程325米。
蘇聯7.62毫米1944年式騎槍
7.62毫米1944年式騎槍是蘇聯軍隊20世紀40年代的裝備。該槍曆史較老。1891年,由俄軍上校槍械設計師莫辛設計出該槍的原型,彈倉部分由比利時人納幹作了調整,通稱莫辛-納幹步槍或1891年式步槍,此後又有1891年式騎兵步槍、1891/1930年式步槍、1891/1930年式狙擊步槍、1910年式騎槍、1938年式騎槍和1944年式騎槍等改型。其口徑為7.62毫米。發射7.62毫米1908年式步槍彈。全槍重4千克。全槍長1016毫米。最大射程為1000米。采用5發單排直立固定彈倉供彈。隻可以單發射擊。裝有四棱錐形刺刀。該槍射擊精度好,性能穩定。中國曾於50年代仿製,1953年定型生產,作為中國軍隊的製式武器,稱為1953年式7.62毫米步騎槍。
卡賓槍
卡賓槍,又叫騎槍、馬槍,是一種槍管較短,子彈初速較低的步槍。中文“卡賓”是英文carbine一詞的音譯。據說是當年騎兵將普通步槍槍管截短後製成的,後來步兵也使用卡賓槍。早期的卡賓槍槍管長762毫米,現代的卡賓槍槍管一般短於588.8毫米。20世紀40年代美國專門研製了M1和M2卡賓槍。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朝鮮戰爭是近代卡賓槍發展與裝備的黃金時代。
突擊步槍
德國7.92毫米MP43突擊步槍
7.92毫米MP43突擊步槍是德國於1942年研製的世界上第一支突擊步槍。其口徑為7.92毫米。全槍重5.22千克。全槍長940毫米。可單、連發射擊。使用3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為550米。該槍1944年後改名為StG44。
美國5.56毫米M16AZ步槍
1982年美國海軍陸戰隊采用了改進的M16AI步槍,命名為M16AZ步槍,1984年3月陸軍正式采用M16AZ步槍,它成為美軍正式裝備的製式武器。全槍重3.4千克。全槍長1000毫米。使用20或30發彈匣供彈。M16AZ步槍改用剛度較大的重槍管,膛線纏距由M16AI的305毫米降低至178毫米,發射5.56毫米北約標準彈,最大有效射程提高到800米。發射方式為單發和3發點射,也可以選用單發和連發。它的槍托、小握把均改用高強度材料製造。取消了消焰器朝下的開口,抑製射擊時槍口上跳,增加了射擊精度。
俄羅斯APS水下突擊步槍
APS是披露於世的第一支水下突擊步槍,主要供特種部隊與武裝蛙人作戰時使用,也可用於攻擊危險的水下動物。
該槍結構類似於卡拉什尼科夫步槍,采用導氣式自動方式與槍機回轉式閉鎖機構,使用折疊槍托。該槍主要特點是發射箭形彈,而容納箭形彈的彈匣又特別大。
水下突擊步槍發射的長為150毫米(箭形彈頭長為120毫米)的箭形彈,靠較重的後部在水中保持飛行穩定。在5米水深時,其有效射程為30米,水深40米時,有效射程11米。在有效作用距離內,箭形彈能穿透常規潛水艇和5毫米厚的有機玻璃(麵罩),還能對其後的有生目標產生致命的殺傷效果。該槍在地麵上的有效射程為100米。APS步槍可單、連發射擊,用26發彈匣供彈,托伸時全槍長840毫米,空槍重2.4千克。
美國AN94突擊步槍
20世紀80年代,美國開始研製先進戰鬥步槍與理想的單兵戰鬥武器,聯邦德國研製了GII無殼彈步槍,蘇聯也不甘落後,開始研製新一代突擊步槍。1993年首次公開亮相的5.45毫米AN94式突擊步槍就是一支很成功的步槍。盡管它仍發射蘇聯/俄羅斯的5.45毫米X39毫米槍彈,但在結構上已與AK74式步槍大相徑庭。與AK74步槍相比,在戰鬥使用條件下,它的戰鬥有效性提高了1.5-2倍,以立姿實施了高速點射時,精度提高13倍。AN94突擊步槍之所以能大幅度提高射擊精度,是因為該槍采用了兩項十分獨特的技術。一是采用自動混合後坐衝力的原理,大幅度減輕後坐力對點射散布的不利影響;二是采用了雙射頻技術,即開始射擊時以1800發/分鍾的高射速,實施2發點射,然後從第3發開始,將理論射速自動地降低到一般步槍的射速,即600發/分鍾。所謂自動混合後坐衝力原理,是采用內外兩個機匣,內機匣容納槍機組件,通過槍機框帶動槍機運動,實現開閉鎖、退殼、拋殼、進彈等機構動作,閉鎖方式為槍機回轉閉鎖。內機匣與槍管連接,構成一個大的運動組件,沿外機匣上的導軌運動。進行射擊時,火藥氣體產生的後坐力,不會直接地作用到人體上,而是先作用於槍管與機匣,再通過外機匣傳到人體上,所以能大幅度減輕後坐力,有利於提高點射時的射擊精度。它可以加掛榴彈發射器與光學瞄準具。采用導氣式自動方式,機頭旋轉式閉鎖方式,可單發、2發點射與連發射擊,槍管長405毫米,全槍長943毫米(托伸)。
英國5.56毫米L85AI突擊步槍
5.56毫米L85AI突擊步槍由英國恩菲爾德公司研製、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恩菲爾德公司認為,小口徑軍用步槍的理想口徑是4.85毫米。它研製的4.85毫米槍彈能滿足北約所規定的在各個射程上的精度和殺傷作用標準,同時也研製出了4.85毫米IW槍族,包括步槍和輕機槍。但由於美國大力推薦5.56毫米口徑、許多國家紛紛采用,為了占領武器銷售市場,英國放棄4.85毫米口徑,轉為5.56毫米口徑,研製出L85AI。1985年1月,英軍宣布采用4t槍。該槍口徑為556毫米。發射556毫米北約標準彈。全槍重3.8千克。全槍長785毫米。可單、連發射擊。使用30發弧形彈匣供彈,6條右旋膛線,彈頭初速940發/分,戰鬥射速60-150發/分鍾,有效射程600米。該槍采用機匣縮入槍托、扳機位於彈匣前方的無托結構,槍口可裝刺刀。但該槍問題不少,受到多方批評。
意大利5.56毫米伯萊塔70/90突擊步槍
意大利伯萊塔70/90武器係統是為參加意大利陸軍未來步槍選型而設計的。該武器係統由4種槍組成:(1)AR70/90突擊步槍,供步兵使用;(2)SC70/90卡賓槍,供特種部隊使用;(3)SCS70/90特種卡賓槍,供裝甲部隊使用;(4)AS70/90輕機槍,作為自動武器使用。AR70/90采用導氣式自動方式,它有半自動、3發點射或全自動3種發射方式。它的供彈具是一個30發彈匣。該槍的附件包括刺刀、兩腳架及背帶等。使用槍彈為5.56毫米X45毫米槍彈。SC70/90卡賓槍與步槍的區別僅在於前者采用了折疊式鋼管槍托。SC70/90卡賓槍采用短槍管,不帶榴彈發射插座,不配用刺刀,槍托為折疊式鋼管槍托。
瑞士7.62毫米SG510-4突擊步槍
7.62毫米SG510-4突擊步槍是由瑞士工業公司(SIG)在7.5毫米StGM57步槍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一種步槍。StGM57原型是德國的StG45突擊步槍。SG510步槍係列隻有510-4投產。該槍口徑為7.62毫米。發射7.62毫米北約步槍彈。全槍重4.25千克。全槍長1016毫米。可單、連發射擊。使用2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為600米。SG510-4步槍機匣以薄鋼板衝壓而成。槍口可發射槍榴彈,可裝光學瞄準鏡和夜視瞄準具。
奧地利5.56毫米施太爾AUG突擊步槍
5.56毫米施太爾AUG步槍由奧地利陸軍與斯太爾-丹姆勒-普赫公司研製,1972年定型,1977年裝備奧地利軍隊,同時向中東、非洲等地區出口。該槍口徑為5.56毫米。發射5.56毫米M193彈或SS109彈。全槍重3.6千克(不帶彈匣時)。全槍長790毫米。可單、連發射擊。使用3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為400米。
該槍造型古怪,使用20%的塑料部件。采用無托結構,機匣裝入槍托。彈匣位於扳機後方,由透明塑料製成,能顯示存彈數量。用扳機行程控製單、連發。該槍通過更換不同長度的槍管,可組合成標準型、突擊卡賓槍型、短突擊步槍型和輕機槍型。此槍已形成一個槍族。
西班牙賽特米L型突擊步槍
5.56毫米賽特米L型突擊步槍是由西班牙特種金屬材料研究中心研製生產的一種突擊步槍。該槍口徑為5.56毫米。發射5.56毫米M193彈。全槍重3.4千克。全槍長925毫米。可單發或連發射擊,也可設定為3發點射。使用20或30發彈匣供彈。理論射速700-800發/分,彈頭初速920米/秒,射程400米。該槍與7.62毫米賽特米步槍結構大體相同,有固定槍托的標準型和伸縮托的短槍管型兩種。
以色列5.56毫米加利爾突擊步槍
5.56毫米加利爾突擊步槍是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以蘇聯的AK47步槍為原型,結合美國M16步槍和芬蘭的M62步槍的特點研製而成的。它已形成一個包括突擊機槍型、突擊步槍型和短突擊步槍型的槍族。該槍口徑為5.56毫米。發射5.56毫米M193步槍彈。全槍重3.9千克。全槍長742毫米。可單、連發射擊。使用35或5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為400米。該槍1973年開始裝備以色列軍隊。它打開兩腳架可當輕機槍用,折疊槍托即可當衝鋒槍使用,該槍結構可靠,適於在中東地區的風沙惡劣環境中使用,而且連發射擊精度好,火力持續性也好。機柄在機匣上方,適於左手射手使用。該槍兩腳架還可當做鋼絲剪使用。
狙擊步槍
德國毛瑟7.62毫米SP66和86SR狙擊步槍
SP66是一種重槍管非自動步槍,是毛瑟公司專門為司法機構和軍事狙擊手研製的。槍上配用的瞄準鏡座可以安裝蔡司ZA1.5-6×42毫米變焦望遠瞄準鏡,也可裝夜視瞄準具。使用7.62毫米X51毫米的狙擊步槍彈,自動方式為手動,供彈具為3發整體彈倉。
86SR是SP66型的替代產品。配用特製瞄準鏡座,可以安裝各種光學瞄準具或夜視瞄具。使用7.62毫米×51毫米北約製式槍彈,自動方式為非自動,供彈具采用9發雙排彈匣。以上兩種槍的作用距離在2000米左右。
美國巴雷特M82AI型“輕50”狙擊步槍
M82AI型“輕50”狙擊步槍是美國巴雷特武器製造公司研製的一種半自動武器,發射12.7毫米勃朗寧重機槍彈。該槍主要作為狙擊和遠射程武器使用,也可作為輕型遠洋艦艇的防衛武器,是軍、普通用型步槍。該槍的自動方式為槍管短後坐式,半自動。閉鎖方式為槍機回轉式。槍上裝有可調式兩腳架,配有專用的瞄準鏡,放大倍率為10,最大有效射程為1800米。供彈具為10發活動彈匣。全槍重14.7千克。全槍長1549毫米。該槍後繼型M90型已被美陸軍采購。
美國7.62毫米M600狙擊步槍
M600狙擊步槍由美國精密係統公司研究製造,是一種非自動高精度步槍。該槍有三種槍把供選擇木托、玻璃纖維槍托和金屬槍托。通用瞄具座可安裝各種瞄準鏡和圖象增強瞄具。此外,還備有激光彈著點指示儀供選用。M600狙擊步槍主要配用下述槍彈:10.89克“中等射程”槍彈,供500米以內射程使用;12.32克“遠射程”槍彈,供500-1000米射程使用;“亞音速”槍彈,供特殊情況下使用。
美國7.62毫米RAIM300遠射程步槍
7.62毫米RAIM300遠射程步槍由美國研究裝備工業公司研究製造,主要裝備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海軍部隊,目前已為警察部隊采用。
M300是一種普通式非自動高精度步槍,發射7.62毫米×51毫米北約槍彈,更換槍管和機頭後,可發射8.58毫米×51毫米槍彈。供彈方式為彈倉供彈,采用5發或4發盒式彈倉。槍上配有製式瞄準鏡座。可調式兩腳架裝在前托上。全槍重5.67千克,槍管長610毫米,彈頭初速800-915米/秒,射程遠,準確性高。
美國12.7毫米M500遠程狙擊步槍
12.7毫米M500遠射程狙擊步槍由美國研究裝備工業公司研究製造,主要裝備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海軍部隊,目前已被警察部隊采用。
M500發射12.7毫米×99毫米勃朗寧槍彈。它與普通的非自動武器不同,它的槍機非常短,由隻帶拉機柄的尾栓構成,裝彈或退彈時須將機柄徹底拉出來。裝彈時,將機柄上抬,待斷剖式機耳解脫後拉出槍機,將一發彈卡入槍機鏡麵並被拉殼鉤抓住,該彈便隨槍機送入彈膛,機柄落下,實現閉鎖。推入槍機,擊針成待發狀態。扣動扳機,擊發槍彈。然後,拉出槍機,槍機同時帶出空彈殼,接著裝填下一發彈。槍上未裝普通的機構瞄具,但配有瞄準鏡座,瞄準係統為望遠鏡式普通瞄準鏡。
全槍重13.6千克,彈頭初速888米/秒,戰鬥射速10-15發/分鍾。有效射程1500米,最大射程3000米。
英國7.62毫米恩菲爾德L42AI狙擊步槍
L42AI狙擊步槍是皇家兵工廠專門為狙擊手研製的高精度步槍,由於該槍技術明顯落後,已不生產,但仍裝備英國武裝部隊。L42AI采用7.62毫米×51毫米槍彈,彈匣容彈量為10發,自動方式為手動,單發射擊,閉鎖方式為槍機回轉式。全槍重4.43千克。全槍長1181毫米。瞄準裝置為機械瞄具或L1A1瞄準鏡。
意大利7.62毫米伯萊塔狙擊步槍
該槍為非自動武器,發射7.62毫米×51毫米北約槍彈。裝有機械瞄具,還配有製式瞄準鏡座,可配用各種光學或光電瞄準鏡,自動機為旋轉槍機,供彈具為5發盒式彈倉。全槍重5.55千克,全槍長1165毫米。
以色列7.62毫米加利爾狙擊步槍
加利爾狙擊步槍采用導氣式的自動方式和半自動射擊方式,發射7.62毫米×51毫米北約槍彈。射擊精度比較好,在300米距離上,射彈散布在直徑為120-150毫米圓內,在600米距離上,散布圓直徑為300毫米。兩腳架安裝在護木的後部,瞄鏡鏡座係精密件,木製槍托可折疊。供彈具采用20發彈匣。全槍重64千克。全槍長1115毫米。初速為780米/秒。
以色列7.62毫米瓦爾梅特微聲狙擊步槍
瓦爾梅特微聲狙擊步槍是一種非自動步槍。有兩種型號:SSRMark1,發射7.62毫米×51毫米北約彈;SSRMark3,發射5.56邊緣發火運動步槍彈。兩種型號都采用帶消聲裝置的整體槍管組件。瞄準鏡座可與各種瞄準鏡或光電瞄準鏡配合。SSRMarki全槍長1180毫米,全槍重4.1千克。供彈具為5發彈倉。SSRMark3全槍長1010毫米,全槍重3千克。
機槍
機槍槍械主要用於射擊較遠距離的有生力量,也可對空中、水麵或地麵輕型薄壁裝甲目標或火力點進行射擊。機槍有輕機槍、突擊機槍、重機槍、航空機槍、艦艇機槍等多種。
帕克爾和加特林發明手搖機槍
自從步槍成為軍隊的主要武器之後,步槍的裝彈方式大為改善,從而提高了射擊速度。但是,槍械的射擊速度仍然不能滿足戰爭的需要。為了提高槍械的發射速度,19世紀50年代前,許多國家都研製過連發槍械。英國人帕克爾發明的單管手搖機槍,1718年在英國取得專利。但由於槍身太重,裝彈困難,未引起普遍重視。一些國家嚐試著將許多支槍管平行或環形排列,進行齊射或連射。
1862年,美國人R·J·加特林發明的手搖式機槍,將6支口徑為14.7毫米的槍管安放在槍架上,射手轉動曲柄,6支槍管依次發射,因而解決了射速問題,在緊張操作時每分鍾可發射槍彈300至350發。該槍於1862年取得專利,曾在美國1861年至1865年的南北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馬克沁重機槍和麥德森輕機槍
世界上第一支以火燃燃氣為能源的機槍,是英籍美國人H·S·馬克沁發明的,1883年他試驗成功了槍管短後坐自動原理,1884年應用這種原理的機槍取得了專利。這是槍械發展史上的一項重大技術突破。這種機槍的理論射速約為600發/分鍾,槍身重量為27.2千克,後人稱為馬克沁重機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河會戰中,1916年7月1日,英軍向德軍發起進攻,德軍用馬克沁重機槍向密集隊形的英軍進行猛烈持續地射擊,英軍一天之中傷亡了近6萬人,人們真正認識到了這種自動發射的重型機槍的巨人威力。
馬克沁重機槍發明後,各國紛紛仿製或開發研製各種新型重機槍,並已開始研製能隨步兵機動作戰的輕型機槍。1902年,丹麥人W·麥德森設計了一種有兩腳架帶槍托可抵啟發射的機槍,全槍重9.98千克,最大射程為2000米,稱為輕機槍。從此,以馬克沁重機槍和麥德森輕機槍作為自動機槍的母型,開始出現大量新式的大口徑機槍,並開始裝備飛機、坦克和戰船,成為僅次於火炮的壓製性武器。
諾登飛發明多管排列式機槍
1878年美國的諾登飛發明了多管排列式機槍,其構造為5支槍管一字排列,固定不動。這種機槍後坐和複進都是由扳動側方的機柄來完成的,彈匣垂直安裝在槍上,彈匣內的槍彈借自身的重量而下降。發射時,5支槍管同時發射。在自動武器的發展中,多管排列式機槍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自動武器的主要機構與多管排列式機槍很相似,不同的是,自動武器是利用發射時火藥氣體所產生的能量來轉動機構進行連射。
機槍的改進和發展
機槍一出現,首先裝備艦艇,作為艦艇用壓製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軍用飛機和坦克的問世要求步兵有相應的防空和反裝甲能力,於是出現了大口徑機槍。1918年,德軍首先裝備了13.2毫米蘇羅通機槍。隨後英國裝備了12.7毫米維克斯機槍。軍用飛機和坦克上也相應裝備了航空機槍和坦克機槍。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與大戰中,德國設計了MG34和MG42通用機槍,MG34槍身帶兩腳架,全重12千克,1934年裝備部隊,配備彈鼓和兩腳架可作輕機槍使用,配備彈鏈和三腳架可作重機槍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研製的新型通用機槍相繼出現,如美國的M60機槍,蘇聯的PKM/PKMS機槍,中國的1967-2式機槍等。它們全重一般在20千克左右。槍身輕重兩用,槍架一般可高平兩用,並能改裝在坦克、步兵戰車、直升機或艦艇上使用。這些機槍在美越戰爭、朝鮮戰爭和戰後世界各地的局部戰爭都發揮過巨大作用。
奧德懷爾發明號稱“金屬風暴”的射速最快的機槍
1995年底,澳大利亞人邁克·奧德懷爾發明的稱為“金屬風暴”的機槍,射速比世界上現有的射速最快的機槍高出20倍,這種機槍可能給武器技術帶來革命。這種機槍在測試過程中,每分鍾可以向目標發射13.5萬發子彈,其射速很快,甚至可以用來攔截由激光製導的“智能”炸彈。澳大利亞高級官員說,盡管他們對這種新武器的評估工作尚未結束,但它有可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武器。自從阿根廷人在1982年的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使用“貼近海麵飛行的”飛魚式艦對艦導彈擊中英國的“謝菲爾德”號軍艦以後,軍艦設計人員就在軍艦上布滿了諸如美國製造的每分鍾能發射3000發彈的“密集陣”近防武器係統,對攔截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具有重要的作用。
“金屬風暴”的機槍發明人奧德懷爾在研製過程中,采用的是14世紀火器剛剛誕生時的原理,即讓武器能比“現有技術投擲出更多的子彈”。其原理極為簡單,而且不需要活動的部件。專門為澳大利亞奧林匹克射擊隊製造槍支的MAB工程公司已經製造出這種速射機槍的樣品,其研製費用為723萬美元,與大多數武器研製費用相比,這個研製費用是微不足道的。盡管常規的美製加特林速射機槍是多管機槍,但每個槍管發射一發子彈之後要重新裝填子彈。“金屬風暴”的機槍卻能夠把多發子彈依次排列在槍管內,最新的樣品每個槍管能儲存90發子彈。照這樣計算,一挺大管機槍可以非常快速地發射540發子彈。
輕機槍
輕槍機是帶有兩腳架且重量輕,攜行方便的一種機槍。用於射擊地麵或低空有生目標,伴隨步兵行動。輕機槍通常配有兩名射手,也可以單人操作。1902年,丹麥人麥德森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種帶有兩腳架、重量僅為9.98千克的輕機槍。
英國7.7毫米布倫輕機槍
7.7毫米布倫輕機槍是世界上有名的輕機槍之一,1937年由英國恩菲爾德兵工廠根據捷克ZB26輕機槍研製而成,主要有MK1、MK2、MK3和MK4四種類型。其口徑為7.7毫米,發射7.7毫米MK7槍彈,槍重為10.05千克,槍長1156毫米,可單、連發轉換射擊,使用30發彈匣供彈。布倫輕機槍理論射速為500發/分鍾,有效射程為500米,內部結構和動作原理與ZB26輕機槍基本相同。1953年英國對葉布倫輕機槍加以改進,以適應北約組織確立的7.62毫米北約彈。布倫輕機槍因此變成了L4係列,有L4A1、M4A2、L4A3、L4a4、L4A5、L4A6、L4A7、L4A8、L4A9等型號,在幾十個國家先後裝備過此槍。20世紀40年代,中國將布倫輕機槍口徑改為7.92毫米,稱為勃然式輕機槍,裝備軍隊使用。
美國7.62毫米M1919A6勃朗寧輕機槍
7.62毫米M1919A6勃朗寧輕機槍是在美國M1917勃朗寧重機槍基礎上改進而成的。
其口徑為7.62毫米。發射7.62毫米M1或M2槍彈。槍身重14.7千克。槍身長826毫米。隻能連發射擊。使用可散金屬彈鏈式彈帶供彈。有效射程為800米。由水冷改成的氣冷槍管可以迅速更換,帶兩腳架、提把和搭肩槍托。裝在M2三腳架上可當重機槍用。
直到20世紀50年代,該槍才從美軍裝備中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