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效養豬做到十不要(2 / 2)

6 不要忽視飼喂方法。飼喂方法不當,營養不平衡,將豬喂得過肥或過瘦,種公豬過肥會降低配種能力;母豬過肥會降低受胎率和產活仔數,還會降低泌乳力;肥豬過肥會浪費飼料,降低胴體瘦肉率,也賣不上好價錢。豬應分階段飼養,每階段飼喂相應標準的配合飼料,懷孕後期九成膘;育肥後期適當限飼可提高飼料報酬和瘦肉率;種公豬還應適度運動,令其保持健壯種用體況。

7 不要突然更換飼料。農民喂豬飼料不夠穩定,有什麼喂什麼,因而產生應激,常發生拒食、厭食或暴食,有的還會引起腹瀉,影響生長發育。特別對斷奶仔豬,常會因突然換食不限飼誘發斷奶應激綜合症——水腫和腹瀉等。更換飼料應在5天左右逐漸減少原飼料,逐漸增加新飼料喂量,慢慢更換,即可避免因突然更換飼料所產生的應激。

8 不要混群飼養。不分公母、大小、強弱混群飼養的做法很不科學。豬的性別不同,閹割與否,其生長發育強度不一樣,所需飼料營養也不相同。特別是對飼養本地豬或與其雜交的二元雜交豬,因這些豬性成熟較早,如混群飼養,閹割太晚,還會發生早配、偷配。所以應按性別、大小、強弱分群飼養管理,可避免同群中大欺小,強欺弱,爭鬥咬架等,影響采食和生長發育,以提高其同群中體重均勻度。

9 不要出欄過晚。在最短時間內,用最少的飼料和勞力投入,育成適宜體重的肥豬出售,獲得優質的豬肉和效益是養豬的根本目的。但在農村片麵追求養大肥豬的現象仍然存在,這在經濟上是很不合算的。因為豬的年齡愈小,瘦肉多,含水量大,需要維持生命的飼料少,用於增重的飼料利用率高;隨著年齡和體重的增大,脂肪增多,瘦肉減少,含水量少,維持需要增多,飼料利用率降低,當日增重達到一定程度,並維持一定時間後開始下降。根據這一特點,豬在體重20-25千克後的育肥階段,一般分育肥前期(體重60千克)和育肥後期(體重60-90千克),並給予不同的飼養標準。根據試驗證明,肉豬180天左右,體重達到90千克,最多不超過100千克時出售最為經濟。

10 不要忽視消毒防疫。環境衛生和消毒是養好豬的重要措施,特別是當今豬的傳染性疾病較多,也很複雜,呈現出病源分布廣,病毒變異快,外來疫病威脅大的特點。但有不少農戶不重視這些,隻注重豬得了什麼病,用什麼藥治療,不追究豬病是如何得的。要知道,除一些營養性、代謝性疾病外,幾乎所有病內因是細菌、病毒,外因是陰濕潮冷髒的環境條件。因此,應該經常清掃圈舍,保持衛生,定期消毒,嚴格獸醫衛生防疫製度。特別在肥豬出欄後,母豬產前和斷奶後,其圈舍都應徹底清掃、洗刷和消毒,做到“全進全出”,才能避免某些疾病的不斷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