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曹的親族(1 / 2)

這是當然的。

林家仁越表現的才智非凡,曹丕就越擔心他被曹操給要走,彼時分隔兩地,若是自己還去找林家仁商議事項,父親一定會大大不悅,說自己結黨營私的。

“唉,如果可以的話,我真想離開這個囚禁我的牢籠。”

曹丕的自語沒人能夠聽到,也沒有人會覺得這才會是他不經意之間會流露出來的真實想法。他們想的隻是,為什麼自己不是曹丕那樣的人,一出生就擁有榮華富貴。

他們從來也沒有想過他們完全也可以靠自己,讓自己的後代一出身就成為曹丕。

可惜這就是曹丕的命運——自長兄曹昂為護父親戰死沙場之後,幸運(變成了長子)和不幸(弟弟們並不比自己差,父親也不是個因循守舊的人)就在他身邊不斷交織,讓他的內心倍感煎熬。

於是,十多歲的他便也早早學會在人前掩飾,不將真情流出,一直以來都過著謹小慎微的生活,就連他現在喜歡的文學和擊劍也說不清到底是由著自己的性子所選擇的技藝,還是為了討好誰,不讓誰失望而委曲求全之舉。

那些個蠅營狗苟般的、縈繞在周邊的私語,仿佛是童年時的噩夢。像極了蚊蟲纏繞不斷翻飛振翅,又像是百爪撓心、萬蟻蝕身,教人奇癢難忍,恨不得大吼數聲。

是的,當年的自己,真的就快到了無法落腳於曹家的地步,若不是母親,自己恐怕就此一蹶不振了吧?

“想要你父親對你另眼相看,想要當好曹家的長子,你就得把那些訕笑與侮辱統統當成前進的動力。”

彼時,深感於最佳繼承人曹昂的去世,曹操對曹丕這個當初從宛城順利逃脫的兒子,便有著說不清的糾葛且複雜的感情,同樣是兒子,為什麼他可以為我而死,你卻不顧一切地逃走?

心存芥蒂,或許從那時就開始了吧。

可當時年僅十歲的曹丕,除了逃跑又真的能做什麼呢?

後來曹操也覺得是自己太過荒唐,竟然埋怨起一個孩童,更兼曹丕也展露了一些文武方麵的崢嶸,變得越來越像自己了,他才將目光重新對準了自己的兒子,往事已矣,便不要再提了吧。

可就是這麼一次次地關注,曹操的確認為曹丕是個合格的接班人倒是不假,可他還驚訝地發現,站在他身後的曹植,似乎更優秀,也更像自己(尤其是文才上)。

對,站在他身後的曹植。

曹丕一眼望去,頓時瞳孔無限放大開去,他並不笨,他知道此時兩人一同出現意味著什麼,恐怕之前,更早更早之前,父親都是跟他在一起共論文章、又或者是天下大事……的吧?

他的心中不由得產生了一陣失落:三弟啊三弟,你領先我的距離,已經超出我的預計了麼?

“後邊那個小孩,就是令弟曹衝麼?”

若不是林家仁這句無意的話,曹丕幾乎都忘記了另一個弟弟的存在。

“原來還有倉舒?”

曹丕幾乎是驚呼道。

林家仁卻是不以為意,天知道對方又發什麼呆去了,他反而比較關心的是自己的“預言”:“令弟紅光滿麵的,似乎不像是在生病啊?難道是我看錯天象了?不應該啊……”

林家仁是在找一切可能的彌補來“圓謊”,可很明顯曹丕關注的重點跟他不一樣,其實他心裏一直以來有個疑問,到底是曹植更討父親的歡心,還是曹衝更受父親的寵愛?今天看來,應該是如同坊間傳言那般難分伯仲吧?

嗬嗬,還真是可笑呢,自己居然是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這個敏感問題的。

難道我已經不想再爭取了?

一個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霸主大漢丞相曹操,一個是被後世冠以“建安之傑”“才高八鬥”稱號的曹植,還有一個是五六歲就能“稱象”的著名神童曹衝,曹操這一家子屬於“井噴”了。

當然,咱們也不能忘記了目前忐忑不安的曹丕,這位終結了漢室挽歌,接受“禪讓”的魏國開國之君。

坐在一邊的林家仁,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曹操,如同曆史所記載的那樣,撐死一米六二,為什麼林家仁能這麼精確呢,因為十五歲的曹植目前就是這麼高,他倆看起來差不多,因為多少有點距離的關係老曹可能還要矮點。

不像是大多數中年人(曹操現今52歲,按古代的算法其實已步入老年)開始發福,他的身材依舊保持的相當好,雖然身軀短小了一點,但也是相當精壯,一身文官華服卻也托顯了內在的強健和硬朗。他的容貌倒也並非標準的美男子,也不能算是相貌堂堂,但卻有一股強勁的內在姿態與氣度,給人以十足的壓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