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餐飲企業對其餐飲產品的價格製定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這一定價過程出現決策錯誤,不僅會把自己的潛在和現有客源推向競爭者,而且會極大程度破壞企業形象和利益,使得企業的經營功虧一簣。應該說,各餐飲企業經營在不同生命周期,麵對變化的客源需求以及競爭挑戰,其應對的價格策略也應相應調整,以便有的放矢,贏得經營的先機和上風。
在這裏,我們主要從五個方麵去介紹餐飲企業的定價策略,即以擴大市場份額為導向的定價策略;以企業盈利為導向的定價策略;以競爭為導向的定價策略;以顧客心理為導向的定價策略;以節事消費為導向的定價策略。
(一)以擴大市場份額為導向的定價策略
餐飲企業在新開業或推出其新近開發的新菜品新服務模式時,往往力求快速建立市場知名度和口碑,提升其企業聲望和擴大其市場占有率,其定價策略也往往以擴大市場占有率為主,而在短期內摒除其企業盈利的考量。這個時候,餐飲企業的定價一般較低、有足夠針對目標客源的誘餌吸引就餐者前來嚐試其餐飲產品,從而獲得市場途徑以便其產品被市場快速認可和追捧。比如杭州的著名餐飲企業陽光集團公司在開設第一家陽光分店“老陽光”時,就針對性地向附近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重要客戶免費贈與數千張就餐券,以該分店數月經營幾無顆粒收入之舉,迅速在市場獲得了消費者的了解、認可和追捧,為其今後連續開出多家餐飲分店、成為杭州知名的餐飲品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也有一些新開業的餐飲企業會利用定價以外的策略如製定其服務以及收費上的新舉措作為誘餌來吸引目標客源的光顧來擴大其市場占有率。比如歐洲就出現過一種新的餐飲收費方式,就是餐廳對自己的餐飲產品不定價,而由消費者在結賬時根據自己的心理滿足感自我定價付費,消費者付多付少或甚至不付費都可以。這一新穎的付費模式就足以成為該企業吸引顧客的誘餌,幫助其迅速擴大市場聲譽和市場份額。
當然,也有一些新近開張的餐飲企業因其建築裝飾、設施設備等等的高額資金投入和豪華奢侈程度,以及其新近研發的菜品的獨特性和無法模仿更替性特點,在其開張入市之初,在定價上反其道而行之,反而將其餐飲產品的價格製定得高高的,以吸引市場尤其是高端客戶的關注和光顧,以牟取暴利並盡快縮短其投資回報的周期。
(二)以企業盈利為導向的定價策略
當餐飲企業進入成熟發展期時,毫無疑問,其定價策略就要轉向以提高企業的經營收入和利潤為導向的經營方針。企業決策者往往會根據其已定的盈利目標,預測其經營周期內可能會涉及的經營成本和稅費,然後計算出要完成該盈利目標所必須完成的銷售額指標,再根據目前的就餐人數了解到每客平均消費額指標,最後通過各類菜品銷售額百分比來確定其定價範圍。
餐飲企業要求完成的銷售額指標=餐飲企業的盈利目標+食品飲料的原料成本+經營費用+營業稅
而餐飲企業銷售額指標取決於企業的餐位周轉率和每客平均消費額,因此,通過總結和預測企業的餐位周轉率,我們就可以預測出其每客平均消費額,其計算公式如下:
餐飲企業的每客平均消費額=其經營周期內銷售額指標/(餐位數×餐位周轉率×每日供餐數×經營周期總天數)
案例:
某社會餐館決策者製定第二年的目標利潤要達到50萬元,其餐飲產品的原料成本支出為其銷售總額的45%,所涉及的經營費用占其銷售總額的30%,營業稅費占其銷售總額的10%,問:(1)該餐館第二年要完成多少銷售額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利潤?(2)若該餐館每天供應午餐和晚餐,擁有250個餐位,其餐位周轉率為1.2,其每客平均銷售額需達到多少才能完成餐館的年銷售額指標?
案例解答如下:
(1)根據公式:餐飲企業要求完成的銷售額指標=餐飲企業的盈利目標+食品飲料的原料成本+經營費用+營業稅
假定該餐館要完成的銷售額指標為X,可以得出:
X=500000+X×45%+X×30%+X×10%
0.15X=500000
X=3333333.3(元)=333.3(萬元)
答:該餐館第二年要完成333.3萬元的銷售額才可以實現這一目標利潤。
(2)根據公式:餐飲企業的每客平均消費額=其經營周期內銷售額指標/(餐位數×餐位周轉率×每日供餐數×經營周期總天數),可以得出:
該餐館的每客平均消費額=3333333.3÷(250×1.2×2×365)=15.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