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用鮮血換回的勝利——斯大林格勒戰役(1 / 3)

美麗寬闊的伏爾加河,是俄羅斯民族的母親河。在伏爾加河的西岸,坐落著一座美麗的城市,它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母親河溫柔的臂彎裏。它,就是世界名城——斯大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

1942年7月—1943年2月,蘇聯紅軍和德軍在這裏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生死大搏鬥。這場偉大的戰役規模空前,廝殺慘烈,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殘酷的較量之一,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賊心不死,希特勒再挑戰端

1941年11月,一場百年未遇的寒流襲擊了烽火硝煙中的莫斯科。50多萬人的巨大傷亡不僅使德軍官兵的士氣降到了最低點,也迫使他們不得不在冰天雪地裏轉入了艱苦的防禦。

隨著1942年春天的來臨,希特勒那顆被失敗和嚴寒折磨了一個冬季的心,又病態般地不安分起來。他知道,用不了多久,冬雪就融化了,東方的道路也變幹了,因此必須重新調整部署,整軍再戰,力求在下一個冬天來臨之前把俄國人打翻在地。

3月27日,希特勒在他的元首大本營——“狼穴”的作戰室裏,又一次向他的元帥和將軍們發布他精心構思的戰略思想:“先生們,去年冬天的麻煩已經離我們遠去,戰爭的主動權還在我們手裏。我們成功地戰勝了一個無情而又可怕的冬天,它在130年前曾經毀滅過一個偉大的人物,但很顯然,我們比他(指拿破侖)幸運。春天是我們的,而夏天和秋天更是我們的。我們要在今年給斯大林以致命的打擊。這次作戰,我們要將主要力量集中於南方,奪取高加索油田、頓涅茨工業區和庫班產麥區,最終奪取斯大林格勒。”

說到這裏,激動不已的希特勒握緊了拳頭,提高嗓門說:“先生們,隻要我們占領了高加索和伏爾加河流域,把斯大林格勒從地球上抹掉,戰爭也就結束了。”隨後,德國陸軍參謀長哈爾德上將就整個夏秋戰役的兵力部署、戰役進程及基本要求作了詳細的說明:

“諸位,今年的夏秋攻勢即將展開,我們的基本目的是消滅蘇聯人的殘餘部隊,切斷他們的戰爭資源。整個戰役將分為兩個階段:首先實施克裏米亞戰役和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上將指揮第18軍團在6月份以前攻占刻赤半島和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保盧斯上將指揮第6集團軍攻擊哈爾科夫,為進攻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打開前進道路;第二步,從7月份開始,中央集群和北方集群對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發動牽製性進攻,迷惑敵人,南方集群則傾其全力,奪占斯大林格勒,圍殲頓河以西的蘇軍重兵集團。”

哈爾德話音剛落,亢奮不已的希特勒又站了起來,他走到每一位即將奔赴沙場的將帥麵前,親切地和他們握手,並祝他們好運。他激動得喃喃自語,仿佛勝利女神在向他招手。現在的他就像一條凍僵的蛇剛剛蘇醒過來,在他的一生中還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焦灼地等待著夏天的來臨。

判斷失誤,蘇軍陷入災難

就在希特勒潛心謀劃夏秋攻勢的同時,蘇軍統帥部也在積極策劃下一階段的戰略計劃。自3月份以來,蘇德戰場出現了難得的平靜。雙方就像兩個筋疲力盡的拳手,虎視眈眈卻又無力一下子擊倒對方。這種激戰後的突然沉寂是極為可怕的,它預示著雙方都在積蓄力量,顯然,一場更大規模的血腥廝殺,正在悄悄地醞釀著。

經過莫斯科之戰的失敗後,德軍已無力發動全線進攻,因此他們可能會集中兵力於主要方向,向蘇軍展開突擊。因此,準確識破德軍的戰略企圖和進攻方向,成為蘇軍下一步奪取戰爭主動權的關鍵。

令人遺憾的是德國人一係列戰略欺騙計劃的成功實施,使得斯大林和他的總參謀部對德軍夏季的戰略企圖和突擊方向作出了錯誤的分析。他們固執地認為德軍的主要突擊方向是在莫斯科,因而把大量預備隊置於莫斯科外圍,而在南線則沒有部署強有力的兵力。

緊接著,蘇軍統帥部又犯了第二個致命的錯誤。由於斯大林樂觀地認為蘇德兩軍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因此他主張以積極的進攻來打亂德軍的部署。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固執的斯大林輕率地作出先發製人的進攻決定,使得剛剛恢複元氣的蘇軍又陷入了接踵而至的災難當中。

噩夢首先是從克裏米亞半島開始的。由於堅持防禦的蘇軍放棄了完備的防禦工事而擺開進攻的陣勢,使得一向擅長機動作戰的曼施坦因覓得了千載難逢的良機。他先在克裏米亞半島的北部虛晃一槍,迫使蘇軍預備隊滯留在北方,隨後突然揮兵南下,直取刻赤半島。經過激戰,蘇軍克裏米亞方麵軍的3個集團軍幾乎全軍覆沒,僅被俘人員就達17萬人,物資裝備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隨後,蘇軍在哈爾科夫的進攻也遭到了重大挫折。長於迂回合圍戰的德軍利用自己的裝備優勢,對脫離防禦陣地的蘇軍西南方麵軍實施大範圍的穿插分割,迫使蘇軍各集團軍各自為戰,首尾難顧。一場混戰,蘇軍第6、第9和第57集團軍的數十萬將士遭到合圍,24萬紅軍將士被俘,包括3位集團軍司令在內的數萬人壯烈殉國。

克裏米亞戰役和哈爾科夫戰役的失利,使得蘇軍在莫斯科之戰中所奪得的戰場主動權又一次宣告易手,整個南線蘇軍陷入了一片可怕的混亂之中。6月28日,德軍最精銳的第6集團軍在保盧斯將軍的指揮下,乘勝前進,揮兵直取斯大林格勒。一場震驚世界的血腥搏殺,拉開了序幕。

揮兵猛進,斯大林格勒危在旦夕

1942年7月,熊熊戰火燃燒到了美麗的伏爾加河畔。

在平坦、廣袤的頓河平原上,成千上萬的德軍坦克像一群群發狂的野牛,轟鳴著向前奔馳。一時間,德軍經過的村鎮和田野似末日來臨,熊熊烈焰吞沒了房屋和人群,屍橫遍野,滿目瘡痍。

凶神惡煞般的德軍第6集團軍輕而易舉地就衝垮了蘇軍西南戰區匆匆建立起來的層層防線。這裏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無疑給極擅長機動作戰的德軍提供了一個理想的作戰環境。短短十幾天,第6集團軍便在頓河的大河灣一帶俘虜了蘇軍5萬多人,摧毀或繳獲坦克400多輛,火炮800多門,而血灑疆場的蘇軍將士更是數以萬計。

隨著德軍突擊集群兵臨頓河河邊,戰役形勢一下子變得嚴峻起來。斯大林也由原來的樂觀、自信變得失望和沮喪起來。他清楚地知道,斯大林格勒危在旦夕,到了和德國人拚死一戰的時候了。於是,一道道緊急命令急如星火地從克裏姆林宮發往了蘇聯各地。

7月4日,第5預備集團軍接到命令:集團軍主力火速進抵頓河東岸並扼守之,無論如何不許讓德軍渡過頓河。

7月9日,一支正在圖拉集訓的後備軍被緊急改編為第64集團軍,司令員瓦西裏·崔可夫中將奉命率領該部馳援斯大林格勒。

7月11日,駐守斯大林格勒市區的第62集團軍接到命令後,火速在該城市外圍設置防線。

斯大林緊鑼密鼓地調兵遣將,準備在頓河沿岸殊死一搏,沒料想狡猾的保盧斯看出了蘇軍的企圖和防禦布置上的弱點。他趁蘇軍第62、64兩個集團軍在頓河大河灣一帶立足未穩之際,兵分兩路實施雙向迂回,一下子就把蘇軍這兩個初上戰陣的集團軍合圍了起來,並發出了“在行進間攻占斯大林格勒”的命令。

麵對岌岌可危的戰場形勢,意誌堅強的斯大林憂心如焚。他一邊嚴令斯大林格勒外圍的守軍嚴防死守,不許後退一步,一邊火速從遠東調10個坦克師加入斯大林格勒戰場,並調派足智多謀的華西列夫斯基將軍到前線坐鎮指揮,力圖以猛烈的反突擊扼製住德軍的進攻,為蘇軍大批後備部隊的集結爭取時間。

隨著蘇軍幾個精銳師團的投入,幾天來一直推進順利的德軍遭到了猛烈而堅決的反突擊。經過血戰,蘇軍一舉擊破了德軍對第62、64集團軍的合圍,救出了在包圍圈中苦苦支撐的近萬名紅軍將士。

8月19日,保盧斯命霍特的第4坦克集團軍火速北上,會同第6集團軍強渡頓河,鉗擊斯大林格勒。經過4天血戰,德軍終於渡過了頓河,前進到了斯大林格勒市郊的加夫裏洛夫卡地區,對市區構成了直接的威脅。

斯大林格勒近在眼前,躊躇滿誌的保盧斯簽署了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命令。命令中第一句就狂妄地宣稱:“由於近幾周遭受致命突擊,俄國人已經沒有力量進行堅決的抵抗,大獲全勝指日可待!”

急於建功立業的保盧斯萬萬沒有想到,在簽署這份命令的同時,他正在率領他的第6集團軍走向一條全軍覆沒的不歸路。

保盧斯簽署了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命令之後,素有“黑色閃電”之稱的納粹德國空軍也凶焰倍增,每天出動上千架次飛機對這座在戰火中戰栗的城市進行輪番轟炸。德軍地麵部隊的猛烈攻擊和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使得頑強抵抗的蘇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