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劇目罕見
11月,上海大劇院將重裝上陣,同時也將推出一部神秘的威爾第早期歌劇《阿蒂拉》。之所以說它“神秘”,實在是因為相較於《茶花女》和《阿依達》這樣的威爾第名作,《阿蒂拉》幾乎是一部快被人遺忘的作品。近三十年來,此劇在歐美也極少演出,據說隻有巴倫博伊姆曾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演出過一次。而在中國,聽過這部歌劇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就連歌唱家們都少有機會能參與到這部歌劇的演出中。可以說是冷門,也可以說新奇。
可見在這一輪的威爾第歌劇季中,上海大劇院希望出奇製勝,雖然是奇招,但是上海大劇院也做了萬全準備。這一版《阿蒂拉》是劇院與匈牙利布達佩斯藝術宮聯合製作,今年四月已經在布達佩斯推出了音樂會版,而年底來滬的將是一個完整呈現的舞台版本。同時,劇院邀請大牌指揮家丹尼爾·歐倫和意大利著名男低音吉亞科莫·普雷斯提亞,希望在音樂上呈現給觀眾一部完美的匈奴王阿蒂拉之歌。
廣州:音樂至上
2011年,北京和廣州曾經先後演出了普契尼歌劇《托斯卡》,有人說“北京以舞台取勝,而廣州以音樂動人。”這美妙的音樂,就出自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歌劇指揮之一丹尼爾·歐倫棒下,他的演繹讓觀眾們感受到音符中的愛恨情仇。而9月27日即將登台的這部威爾第歌劇《茶花女》,毫無疑問是以音樂至上,歐倫將再一次為中國觀眾呈現作曲家筆下的美妙音符。在版本上,他們也選擇了著名導演理查德·艾爾1994年創作完成的英國皇家歌劇院版。相信隻有這個常演不衰的經典版本,才能配得上歐倫對音樂的精彩演繹。
廣州大劇院還挑選了全外國班底的演員陣容。主角維奧萊塔和阿爾弗萊多分別邀請了女高音瑪麗亞·阿格雷斯塔和男高音塞爾索·阿爾貝羅,這兩位都是當今歌劇舞台上極受矚目和歡迎的明星。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場真正原汁原味的“西洋歌劇”。
威爾第的黃金創作期
19世紀50年代是威爾第創作的高峰時期,他勤奮不懈的創作,先後寫出了《弄臣》《遊吟詩人》《茶花女》《假麵舞會》等七部歌劇,奠定了歌劇大師的地位。後應埃及總督之請,為蘇伊士運河的通航典禮創作了《阿伊達》。在此之後16年裏,他就再沒有寫過任何歌劇,晚年又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創作了最後兩部—悲劇性的《奧塞羅》和喜劇性的《福斯塔夫》。在歐洲歌劇史中,他是19世紀意大利歌劇創作成就最大的一個作曲家,人們讚譽他為“歌劇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