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上聯為:“六王畢,四海歸心,普天之下,盡大秦天下,”下聯為“九州同,七國獨雄,率土之濱,皆皇帝臣民。”橫批為“秦國萬歲”。
這楹聯並不甚押韻,或者換鹹陽學宮裏的博士們撰寫,或許文采會豐腴一些,但陳勝卻不屑於這種做法,隻是向皇帝表示一下心意便可。
皇帝也不是文采飛揚之士,簡單直白的對聯,似乎更合他胃口。所以看到這楹聯的時候,臉上笑容倒是不少。
仔細詢問了章邯幾句,皇帝才知道,陳勝把這東西稱之為“楹聯”或者“對聯”。這跟民間在過年時候,在門前掛桃符的習俗倒是很像。皇帝大覺新鮮,笑完之後,便讓章邯讓侍衛把這對聯用米糊貼在宮門麵前。
章邯自然不敢怠慢。不過他卻清楚,若是掛起對聯,那一副對聯可是遠遠不夠的,陳勝送過來的那一百卷紅紙便派上了用處。不過這世上會寫對聯的人卻是不多,章邯從鹹陽學宮裏找來的大儒,卻是大眼瞪小眼地看著紅紙,半天無法下筆。不得已,章邯隻得親自去了國尉府,請陳勝寫了幾個模版,讓大儒們仿寫,這才解決了章邯的麻煩。
一副小小的對聯,竟然引起了皇帝的關注,陳勝頗感意外,但也大感欣慰。遺憾的是,紙張的售價還是極高,想在民間推廣這種習俗,並不容易。不過紙張的定價的話語權,也是陳勝本人牢牢握著,當即抽調一批紅紙出來,讓手下趕製出一批對聯,以低價在鹹陽街頭低價出售。售賣價還不及這些紙張的賣價。
但讓陳勝料想不到的是,他原以為是利民的好事,必然會多人蜂湧搶購,但卻沒有想到,願意購買對聯的人寥寥無幾。對於普通民眾來說,過年的風俗是世代傳承下來的,任何的變動,都不會是一時半會能夠促成,在人們心裏,根本沒有過年貼對聯的習慣,所以即使對聯的價格再低,也不可能有很大的消費群。這樣著實打擊了陳勝的熱情。
不過陳勝卻是不知道,皇帝無形之中,卻幫他推廣了一番。內府書寫的楹聯,也被皇帝當成了禮品,讓人送到了朝臣的府邸之中。不少收到了皇帝賞賜文書的官員一開始誠惶誠恐,興奮不已,還以為是皇帝的手書,而且滿是吉祥言語。準備把它高高給供應起來,早晚膜拜,卻被送禮物的宦官們打碎了心中美好的幻想,告知這是楹聯、過年普天同慶,讓臣子們也在門前貼上一副這樣的東西。
這是恩賜,但也可以視之為聖旨,所以大多朝臣們,都親自恭恭敬敬地把對聯貼在了自家門前,不過由於不懂楹聯的規則,把上下聯的位置顛倒,倒是鬧出不少笑話來。幸運的是,好在同僚們對楹聯學沒過研究,倒是沒有機會嘲笑同僚的錯誤。不過到了晚上,不少在煙花柳巷裏風花雪月的朝中大員們碰到,開口一句問候語便不同以往,而是神秘兮兮的一句:“今天,你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