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二零九七 陸軍學院(1 / 2)

被張良一番遊說,姬武陷入了沉思。好一會之後,他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好,但是我隻能拿出五十名死士,不然我們組織就無法運作下去,籌集不到資金,即使殺了暴君,我們也無招兵買馬的錢糧。”

對於這個人數,張良並不是特別滿意。但他卻是清楚,姬武能拿出這麼死士,供他使用,已經是天大的讓步了。於是便點頭確認。

“那麼,說一下你的計劃。”姬武聲音沉著。拿出家底來給張良籌劃刺殺行動,倘若他自己卻不知情,他絕不可能如此大方的。

張良微微一笑,湊近了姬武的耳邊,將心中的計劃仔細說了出來……

姬武聽著張良的計劃,眉頭漸漸擰成了麻花,但又不禁得點頭,顯然對於張良的計劃,有著豐富組織刺殺經驗的姬武,對此也無可挑剔。

……

用清水洗一把臉後,陳勝感覺自己精神了許多,然後再次撲到書桌麵前,繼續翻閱著來自各地監禦史的報告。這些報告,大抵都是關於各地在推行他新政的的進展。為了能夠讓他的政策能夠落實到基層,陳勝可是煞費苦心。每一天的工作時間都超過八個時辰。

而隨著陳勝任命禦史中丞以來,鹹陽的氣氛也隨之變得緊張起來。鹹陽裏可是聚居了不少山東六國的舊貴族,這些人裏,不乏和各地的反抗軍和複辟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凡是黑水閣收集到證據確鑿的,陳勝下手毫不留情,從禦史府上達到皇帝手中的名單,每一天都有數十個,多的時候,甚至上百個。而皇帝隻需在這些名單上輕輕打個叉,便會有大量的官兵出現在這些六國落魄王侯的門前。等待他們的,將會是最恐怖的命運。

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內,渭河河畔的刑場便處決了超過一百名首犯,同時被流放、貶謫的人群,更是多達近萬人。

這一切,都經由陳勝一手操辦,所以不到一個月,陳勝暗地裏便被人稱之為“血腥中丞”。不少儒生更是直接上奏章,彈劾陳勝的殘暴不仁。但這些奏章往往落到馮劫的手中,便被駁回,根本不可能被皇帝看到。實際上,如果皇帝看到這些奏章,受懲罰的未必會是陳勝,而是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儒生們。不過在鹹陽學宮裏,每一天聚集起來議論討伐陳勝的儒生學子們,卻是越來越多了。

麵對這個局麵,陳勝也很是苦惱。任何站在這個位置上的人,毫無疑問都會是風口浪尖上的小船,一不小心便可能被風浪撕成碎片。但對此陳勝渾然不懼。他很清楚,山東六國的那些遺老遺少們,和朝廷中的一些重臣必然有著一定的利益關聯,自己懲處這些六國貴族時候,必然會得罪這些朝中重臣,而鹹陽學宮這些儒生博士們就更不用說了,不少人還是當年稷下學宮的學子,兼之又是儒學者偏多,對陳勝這等血腥做法自然的鄙視和譴責。

所以為了樹立自己的正麵形象,陳勝可沒少動腦筋,還讓淩素韻出麵,聘請了一大群能說會道的說書人,進行培訓,有針對性地宣傳禦史中丞大人所行之事的正義性和必要性。

除此之外,陳勝還覺得不夠,上奏皇帝,為了加強意識形態方麵的控製,朝廷應該發布一種名叫“報紙”的東西。

皇帝對陳勝的建議倒是有采納的打算,但丞相府卻出麵極力阻止。原因無他,紙張目前隻有淩家才有生產,造價極高,朝廷根本無法有如此財力來搞這等花哨而不中用的事情。

陳勝翻看著被丞相府駁回的奏書,不免大感頭疼。窗外秋雨綿綿,如春蠶啃著葉子的脈絡一般,發出了沙沙的聲音,聽起來讓人感到甚是舒服。

“李斯這個老匹夫。”陳勝在心裏腹誹了幾句。自陳勝被任命為禦史中丞之後,李斯對陳勝出現了莫名其妙的敵視。與其說敵視,不如說是警惕更好一些。李斯念念不忘皇帝對陳勝的肯定。李斯很有危機意識,他很清楚,皇帝欣賞大才,往往不拘一格委以重任。而當今朝廷,最寶貴的位置,便是他的丞相之位。

想當年,皇帝對他師弟韓非的才能大加讚歎,李斯便設法把自家的師弟給害死。那時候的李斯,不過是皇帝麵前的一個上卿而已,遠不如現在這般位高權重,便已經對能夠威脅到自己的人下此毒手;陳勝和李斯無親無故,李斯找陳勝的茬,更沒有心理負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