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二十七年春。
二月。
遙遠的南方已經冰雪初融,但是帝國大部分地方,依舊是嚴寒一片。鹹陽宮裏,料峭的春寒,遲遲沒有散去。
宮闈深處,大量鬆木燒製成的木炭燃燒洋溢出來的鬆脂香味,聞著讓人精神爽朗。鬆木香味之中還夾雜著一些檀香的味道。檀木木炭貴重無比,隻有皇帝和身份貴重的妃子皇子們才能夠用得上。不過其中的香味,卻是能夠彌漫整個皇宮了。
早朝退去之後,皇帝按照慣例,留下了丞相李斯和中車令趙高等諸位位高權重的大臣,召集眾人到了書房之中進行小朝議。小朝議是皇帝就當天大朝議之後,將大臣們的提出的奏章進行小範圍的議論決議,在這裏決定出來的政策,就會通過丞相李斯發布天下。
書房不小,但是卻堆滿了各類書簡,能夠容人的地方就不寬敞了。幾個極大的書架上麵,一卷卷竹簡堆壘著,如小山一般浩瀚,書房各處,也處處堆滿了各地送來的奏章。皇帝仍舊像以往那麼勤勉,每天讓趙高用大稱,稱足一百斤的竹簡,不批閱完這些書簡,皇帝就不去歇息。誠然如此,皇帝也不可能及時處理完所有的政務,全國有數十個郡,上千個縣,這些郡縣有什麼動向,都會第一時間朝著皇帝彙報,奏章雖然有經過丞相府的府吏篩選過輕重排序再呈現上來,但是以皇帝一人的精力,處理這些事情還是有些心有餘力不足。
書房裏,皇帝神態很是隨和,隨意地臥在了一處軟榻之上,皇帝兩側都設有坐榻,不過坐榻之上的諸位臣工卻不敢像皇帝如此隨意,個個正襟危坐,等待皇帝開口說話。
沉吟了一下,皇帝開口詢問道:“丞相,遷徙富豪到鹹陽這事情,辦得怎麼樣了?”皇帝一般都是做出決策,具體如何實行,都是丞相府和其他朝廷部署之間的事情了。
皇帝左側,一個正襟危坐的黑瘦老者,身上穿著黑色官服,佩戴著紫綬金印,他神態平和,對著皇帝拱手說道:“稟陛下,此事已經安頓完畢,丞相府正在整理這各地遷徙到鹹陽的人口戶籍,不久之後便可呈到府庫之中。”
皇帝點了點頭,表示對丞相處理此事的雷厲風行表示滿意。換了別人,或許還得折騰好幾年才能夠完成這麼一件事。
“陛下,北邊蒙恬來奏章,說草原胡人和匈奴人有異動,似乎有南下的意圖,此事該如何處置?”太尉王賁扯著有些嘶啞的嗓子說道。王賁是戰神王翦的兒子,在滅國大戰之中,其戰功不亞於其父,領軍滅燕滅魏滅齊,戰功顯赫,因而位列三公。不過多年的戎馬生涯,王賁身上負有不少傷病,身體頗為孱弱,他年齡與皇帝相若,今年也是四十歲而已,但是看上去卻像五十多歲的人了。
皇帝淡然一笑,說道:“恐怕是蒙恬那小子心癢難耐,想揮師北上,與胡人大戰一場了吧?”皇帝與蒙恬有兄弟之誼,雖然蒙恬沒有參與帝國任何一場滅國大戰,可是皇帝對他的寵信卻也不弱於王翦王賁父子。在皇帝舉國之力攻打六國的時候,是蒙恬一人為他守護著北邊的邊疆,以極少的兵力,硬生生地攔住了草原之中那來去自如,飄忽不定的草原豺狼。蒙恬的功高勞苦,眾人也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