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遠遊(1 / 2)

翌日,陳勝到陽城,到了張府找周文辭行,讓其幫忙轉告張良,自己有事遠行,之前答允張良的事情隻能推辭雲雲。周文為陳勝這個決定感到非常惋惜,這麼好的一個攀附張良公子的機會,陳勝就這麼白白給放棄了。周文苦婆心長地勸說了陳勝一番,見陳勝意誌不為動搖,也隻好作罷。

離開張府的時候,陳勝發現張府上下一片忙碌,下人們正在將府中的財貨打包捆綁,裝到大車之上,好像舉家遷徙遠行一般,心中大奇。詢問之下,才知道,皇帝詔令天下,遷徙天下各地十二萬戶富人豪客往鹹陽,擴充鹹陽城的規模和繁華,張府是陽城大戶人家,自然也接到了官府的通知,被迫舉家遷徙了。

聞言,陳勝苦笑了一下,知道這是皇帝監控六國遺民的一個措施。不過對於這個措施,陳勝卻不置可否地搖了搖頭。告辭了周文,離開了張府,到外麵尋找老師。

尉繚一大早跟隨陳勝一同來到陽城,說有些事情要處理。讓陳勝去張府處理完事宜之後,就到縣衙門口等他。

陽城在在戰火紛飛的時代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摧毀,加上幾年來帝國的政策舉措得當,雖然不算繁華,但是人民安居樂業,一片生機。帝國法律森嚴,縣城雖小,卻也市坊分明。“市”是指集市,這個地方是買賣日常生活米糧油菜的地方,而坊則是一些手工業者販賣自製的器械的地方。除此之外,還有酒肆商鋪等等,都是這在一帶林立著。總的來說,“坊區”遠比“市區”繁華多了。

縣衙便接鄰著坊區。陳勝揣測,這或許是為了縣衙方便收取稅賦的緣故。在這個時代,從事商業的人地位不高,而且課稅不輕。出門不得衣錦,也不得騎馬。這種待遇跟後世陳勝所在的重商主義時代完全背道而馳。

到達縣衙門口的時候,陳勝已經看到老師從縣衙側門裏出來。身後還跟著一個身著官服的中年人和一幫衙役,跟在後麵的衙役還拉著一架馬車,馬上由兩匹高頭大馬拉著,看上去甚是神駿。看那官員的官服式樣,陳勝便這身穿官服之人便是陽城縣的縣令。

此刻縣令大人臉上堆滿了笑容,身子微躬,不敢與尉繚並行,而是在一旁謙卑地對著尉繚說著什麼。

尉繚也是滿臉春風的模樣,應付著縣令的言語。

陳勝看到老師這個樣子,便知老師是到這縣衙裏打秋風來了。陳勝家裏一窮二白,著實無力支撐得起三人的遠遊計劃。陳勝一路上已經為這事情犯愁,心裏正在謀劃著是不是要把老獸醫遺留下來的小屋給賣掉,換來一些錢財來當路費。想不到老師心細如發,連這個都已經謀劃妥當了。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光是以國士的身份,便可以暢行天下而無人阻擾,也可以在天下任何郡縣裏支取俸祿,俸祿也不低,每月有百金之多,比起一個郡守都要高出許多,要知道,帝國的郡守,一年也不過一百五十金的俸祿而已。國士,在這個帝國裏,身份是超然的存在。

見到老師走出了縣衙,陳勝當即迎了過去。然而衙役們見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接近,連忙出聲叱喝。幾個手腳勤快的衙役更是想在縣令大人和皇帝尊為國士的老人麵前表現一把,挽起衣袖,就想過來製服陳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