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回來後,肯定會有很多不適應,很多看不慣的東西,這很正常。從一種製度到另一種製度,都看得慣怎麼可能呢?我們到外國去,很多東西也看不慣。但是大家回來了,就是自己人了,就要以主人的態度、以自家人的感情,深刻了解我們的國家,深刻了解我們的社會,既要看到存在的弊病,也要看到我們的優勢,看到我們的困難。我們希望大家不僅帶回先進的技術和知識,還帶回先進的理念和經驗。不僅創造科技成果和產品,還要創造更先進、更適合中國的體製機製。不能指望一回來就有現成的先進的成熟的創新創業體製機製,好像蓋好了大廈等著大家來住。更不能回來了還是指望國內的人改革體製機製,你們在邊上等著。我希望回國人才和國內人才一起來創造先進的創新創業體製機製,做中國特色創新創業體製機製的建設者。
第三,祖國寄希望於你們。
聽了大家的發言,我感到“千人計劃”參與者都有很強的使命感。海外回國高層次人才是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的一支重要力量,祖國和人民對你們寄予厚望。
第一,希望你們保持報國為民的理想。在祖國發展的需要中,選準自己的發展方向,實現自己的報國之夢。
第二,希望你們保持世界眼光,繼續站在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國家希望你們回來工作,但還希望你們能經常出去,了解世界科技發展最前沿的東西。所以“千人計劃”文件規定,一年中隻要能在國內工作半年,就有資格參與。
第三,希望你們保持艱苦奮鬥精神,創造世界一流成果。創新創業必須要艱苦奮鬥。比如施正榮,他和我一起到美國訪問,我在演講時講到施正榮的公司在華爾街上市,當時市值達44億美元,聽眾給他的掌聲遠比給我這個演講人的掌聲高。但這44億美元背後的辛苦,又有多少人知道。十年磨一劍!去年我到青海湖邊的海北州看我國“兩彈”試驗基地,現在已經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年我國那些最有名的科學家,許多是剛從海外回來的,在非常簡陋的小平房裏,在非常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創造了令世界震驚的輝煌成果。今天的人可能很難理解,他們就靠手搖計算機,計算出了原子核鏈式反應的臨界條件。我國老一輩科學家就是這樣艱苦創業的。現在新一代科學家,許多也是十年磨一劍。你們回來得到的尊敬、獲得的掌聲肯定多,但需要吃苦的時候會更多,希望大家保持艱苦奮鬥精神。
第四,希望你們保持改革創新的銳氣。前麵我們說了,大家長期在國外,看問題比較敏銳,回來後看不慣的東西會比較多。看不慣有兩個好處,一是對現狀不滿意,會產生改革創新的衝動,二是不容易遷就那些陋習,不會隨波逐流。“曾經滄海難為水”,實踐經驗往往是創新的基礎。經曆過不同環境,就有許多經驗可以借鑒和參照,搞創新就更有條件。所以希望大家保持創新的銳氣,共同推動我們國家的科技、教育、人才體製機製改革,共同創造更新更優的體製機製。國內對科研管理體製機製的批評,經常比你們剛才講得還激烈,但光批評不管用,關鍵是必須找到一條可行的改革之路。簡單把國外的做法搬回來是不行的,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很多辦法是從國外搬來的。搬來後很快就出現許多矛盾與問題,必須解決這些新矛盾新問題,使之符合中國的實際,改革才能前進。就像剛才講的科研經費分配要搞項目評審,有些人靠打招呼、送禮請客拉關係,讓人覺得不公正,不幹淨評審。但問題在不搞項目評審,你能找到更好的辦法嗎?靠領導個人“亂點鴛鴦譜”可能更糟糕。所以你要是有更好的辦法,我們就來試,試了管用就大麵積推廣。好辦法往往是在實踐中試出來的,這就叫“摸著石頭過河”,是中國推進改革的一個基本方法。希望大家在各單位做改革的實踐者,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創造好的辦法和機製,包括“分錢”的機製和“花錢”的機製。
第五,希望你們保持團結和諧的心態,和國內廣大人才攜手共進。現代科技創新創業都要靠團隊。在一個團隊中,保持團結和諧的心態至關重要。剛才有位同誌講到創新文化,創新文化很重要的一個內容是和諧共事。我很坦率地希望,“千人計劃”入選者對國內人才要有一種平等的心態,千方不能有高人一等的心態。你們現在回國創業,像剛才有的人所講,是“插隊”,或者叫“入伍”,而不是“墾荒”。這同當年錢學森、李四光回來“墾荒”的情況是不一樣的。現在中國的科技、教育、人才隊伍都已經有一個很大的家業,大家要融入這個隊伍,融入進去才能更好發揮作用。我們希望大家走在最前頭成為領軍人物,但領軍人物不是哪個人封的,封了也不管用。請大家回來,應該給予特殊優待,但回來後就得靠平等競爭,要不然國內人才不會答應,人民群眾也不會答應。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與國內人才和諧共事、平等競爭的心態。
我今天想講的就是這三句話,祖國需要你們,祖國歡迎你們,祖國寄希望於你們,我,和我的同事們,包括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中科院的領導同誌都在這裏,我們願意幫助你們、為你們服務,希望你們中間能出一批國家科技創新的領軍人物,出一批科技創業的名企業家,出一批創說立論的科研帶頭人,出一批識才育才的教育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