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懂得做人的道理(1 / 2)

有很多的人總覺得做人很難,因為他們很難占到別人的便宜,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如果你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人其實很簡單,用四個字概括:願意吃虧。

讓人占一點便宜又何妨

我走上社會的第一件工作是擔任出版社的編輯,和我同時進那家出版社的還有一位北大畢業的男孩子,我們都叫他小楊。

小楊的文筆很好,但更可貴的是他的工作態度。那時出版社正在進行一套大書的編輯,每個人都很忙,但老板並沒有增加人手的打算,於是編輯部的人也被派到發行部、業務部幫忙,但整個編輯部隻有小楊接受老板的指派,其他的都是去一兩次就抗議了。

小楊說:“吃虧就是占便宜嘛!”

事實上也看不出他有什麼便宜好占,因為他要幫忙包書、送書,像個捆工一樣!

他真是個可隨意指揮的員工,後來他又去業務部,參與直銷的工作,此外,連取稿、跑印刷廠、郵寄……,隻要開口要求,他都樂意幫忙!

“反正吃虧就是占便宜嘛!”他這麼說。

兩年過後,我離開了那個出版社,小楊則成了出版社的總編兼副社長,做得還真不錯。

原來他是在“吃虧”的時候,把一家出版社的編輯、發行、直銷等工作都摸熟了。他真的是占了“便宜”啊!

現在他仍然抱著這種態度做事,對作者,他用“吃虧”來換取作者的信任;對員工,他用“吃虧”來換取他們的同心;對印刷廠,他用“吃虧”來換取品質……。

現在的小楊,比我和當年的同事都風光!

“吃虧就是占便宜”,不是沒有道理哦!

所以我建議你,用“吃虧就是占便宜”的態度來做事,保證你受益無窮。”

“吃虧”有兩種,一種是主動的吃虧,一種是被動的吃虧。

“主動的吃虧”指的是主動去爭取“吃虧”的機會,這種機會是指沒有人願意做的事、困難的事、報酬少的事。這種事因為無便宜可占,因此大部分的人不是拒絕就是不情願,你主動爭取,老板當然對你感激有加,一份情絕對會記在心上,日後無論是升遷或是自行創業,他都有可能幫助你,這是對人際關係的幫助。最重要的是,你什麼事都做,正可以磨練你的做事能力和耐力,不但懂得比別人多,也進步得比別人快,這是你的無形資產,絕不是用錢買得到的。

“被動的吃虧”是指在未被告知的情形下,突然被分派了一個你並不十分願意做的工作,或是工作量突然增加。碰到這種情形,除非健康因素或家庭因素,否則就應接下來。如果冷眼旁觀周圍環境,發現也沒有你抗拒的餘地,那更應該“愉快”地接下來。也許你不太情願,但形勢比人強,也隻好用“吃虧就是占便宜”來自我寬慰,要不然怎麼辦呢?至於有沒有“便宜”可占,那是很難說的,因為那些“虧”有可能是對你的試驗,考驗你的心誌和能力,是為了重用你啊!姑且不論是否“重用”你,在“吃虧”的狀態下,磨練出了你的耐性,這對你日後做事絕對是有幫助的。此外,你的“吃虧”也會讓人對你無話可說,不得不尊重你哩!

做事“吃虧就是占便宜”,做人呢?

做人比做事難,但如果也有“吃虧就是占便宜”的心態,那麼做人其實也不難。因為人都喜歡占人便宜,你吃一點虧,讓人占一點便宜,那麼你就不會得罪人,人人當你是好朋友!何況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今天占你一點便宜,心裏多少也會過意不去,隻好在恰當時候回報你啦,這就是你“吃虧”之後所占到的“便宜”!

“吃虧就是占便宜”尤其年輕人要牢記,因為這是累積工作經驗,充實做事能力,擴張人際網絡最好的方法,如果樣樣想占便宜,那就吃虧啦!

信不信由你,不過——你最好相信!

釋迦牟尼某天沿街托缽乞食,有位農夫指責他:“我們辛辛苦苦耕耘播種,才能得到食物,你也應該自己耕田獲取食物才對!”

釋迦牟尼回答:“正是如此,我也是經過耕耘播種才得到食物。”

農夫不解地問道:“我並沒有看過你耕田,你的牛在哪裏?你播種的又是什麼?”這位農夫的想法是:一個人一定要勞動、從事生產,才有吃的權利,靠人家施舍、不勞而獲的人,沒有吃的權利。

關於這點,釋迦牟尼答複:“智慧是我耕種的鋤頭,信念是我播種的種子,身體力行、努力去鏟除惡業,是割除雜草,精進是我的耕牛;如此行而不退,如此行而不悲,用我的智慧將世人引渡到安祥之地,此即我所耕之田,其收獲為甘露之果,人行此耕田,解脫一切之苦。”

釋迦牟尼所耕之田是播種佛學,滅渡世人;社會上從事各行各業的人,也都有各自所耕之田。

不要輕言不求人

有許多朋友常常引以自豪地向人說:“我平素不喜歡求人的。”他的話似乎帶有一些“讓人知道他是個性堅強的人”的意思。但這句話掛在嘴邊,是毫無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