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要建立良好、廣闊的人際關係,必須運用“舍得”的觀念,也就是,有“舍”才有“得”!不“舍”而想“得”,那種人際關係是相當有限的。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為什麼要先“舍”呢?
人基本上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任何事都先想到“我”,因此,有時便會想:某人為什麼不先對“我”打招呼?某人為什麼不請“我”吃飯,而要請別人?某人為什麼不寄生日卡給“我”?某人為什麼和“我”有距離?
你這樣想,別人也是這樣想。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把“得”放在心上,掛在眼前。如果雙方都不願意先“舍”,那麼,這份關係便不可能展開!
既是如此,你為何不主動出擊,先去滿足對方的自我,為雙方關係的建立踏出第一步?
“主動出擊”就是“舍”的第一個動作,也就是先“舍”掉你的矜持、身段,“舍”掉你的武裝,向對方展露和平的姿態。
普通的寒暄和打招呼看來沒什麼,但如果能在普通談話中加入對對方的關心,那麼,這樣的人際關係便會慢慢發酵。當然,你的關心不可帶有刺探的意味,否則,會引起對方的警戒;借題發揮最好,例如從工作談起,再擴展到家庭、休閑,慢慢地把對方的心窗打開!
光是這樣還不夠,因為這隻能讓你建立一份普通的人際關係,你必須再加入某些成分,才能把這人際關係強固起來。
怎麼做呢?
很簡單:為對方做些什麼!
也就是:
——觀察、了解對方的需要。不等對方開口,你就先替他做,他不隻感謝,還會感到驚喜;例如:有一位朋友就曾主動為我從國外帶回來一瓶“生發水”,雖然沒多大效用,但我不得不為之感動。
——分享你的資源,包括物質的、精神的以及人際的。例如:你可介紹你的朋友給他認識,借給他你的CD,送給他你種的花或你收藏的書,反正隻要對方沒有,而你有的,便可和他分享。
——在必要的時候幫他,這也包括精神及物質上的幫助。讓他了解,你是和他站在一起的。
也許你會問:這麼“舍”,就真的能“得”嗎?
問得好!因為人世間就有不領情的人。但話說回來,對這種人,不“舍”又怎可能“得”!
不過,“一樣米,飼百樣人”,你不必去期待對方是否有善意的回應,但我相信,“舍”是種子,“得”則是收成,有些種子發芽得早,有些則發芽得晚,但總是會發芽、會有收成的。
總而言之,要建立人際關係,不能坐著等別人“送上門來”——門都沒有!
日本名劍客“決鬥者”宮本武藏所向無敵,外表威武勇猛,態度顯得十分泰然自若,其實,他的內心並不如一般人想象那麼沉穩平靜,尤其決戰之前,他心裏也會有焦急、恐懼、不安的感覺。但是,他懂得借坐禪抑製紊亂、波動的情緒,使自己達到劍禪合一的忘我境界,因此能戰勝對手。
與人相處或遭遇困難時也應如此,要抑製自己的情緒,達到忘我的境地,才能以平常心麵對。
播種辛勤,收獲“人情利”
人在社會上辛“苦”地做事,為的就是“利”,這並不可恥,做事不求利,這個人大概是聖人了。你我都是凡夫俗子,上有高堂,下有妻兒,“聖人”讓別人去當吧!不求利,一家老小要餓肚子!
因此,利是要算、要求、也要爭的,像會計把你的薪水少算了,人事室把你的休假天數多計了,這些都要爭,而且一毫一分也不讓的,你若不爭,主辦人員不但不會感謝你,反而會笑你是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