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勢利小人不可近(1 / 2)

有那麼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借做出一些損人利己的事。又有那樣一些老實人,在事業上屢遭挫折和坎坷時,卻不知是有人在你背後進你的讒言、搗你的鬼所致。

警惕別人對你的讒言

讒言大多是指在領導和上司麵前所說的毀謗他人的話或挑撥離間的話。

讒言對一個人在仕途上的晉升和在事業上的發展所構成的危害最直接、最有效,而且最隱蔽。所以,讒言比其他幾種人言更具有毀人的力量。有些人一生懷才不遇或在官場和事業上屢遭坎坷和挫折,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在某些關鍵時刻和關鍵環節上受到了讒言的危害,而這個人終其一生卻不知道所進讒言者是何許人也。

讒言一般為何人所進?這個問題既複雜又簡單。說其複雜,是因為進讒言者大都具有兩麵性和雙重人格。他們心口不一,麵上堆著微笑,心裏藏著殺機,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們表現得對上司極度忠誠,隻要有利於或無損於自己的利益,他們總是盡力向上司稟報實情,給上司留下了說話可信、處世圓滑和辦事幹練的良好印象。

唐朝李林甫是一個有名的心機深沉的人。他為了取得皇上的信任,不惜用詭計陷害他人。有一天,他對時任丞相一職的李適之說:“聽說華山有金礦,您可以向皇上彙報此事。”忠誠老實的李適之就把此事彙報給皇上。皇上一聽當然很高興,就此事的真偽詢問當時分管全國物產的李林甫,李林甫倒是沒有否定此事,他對皇上說:“此事是我分內之事,之所以沒有向皇上做彙報的原因是因為華山為吾皇龍脈所在,恐開采有礙萬代基業,故沒有上奏。”皇上一聽為之感動,“遂重之”。李林甫一石二鳥,既達到陷害丞相,又標榜了自己,果然不久,皇上認為李林甫“忠誠幹練,為能士之才”,用之為丞相。

正因為上司會有這種印象,當有的人為維護自己利益或別有用心地損害他人利益時,所說的任何一句話,上司的耳朵也就習慣地像聽真話一樣地“聽進去了”。更何況,進讒者讒傷別人不著痕跡,但力量卻是極大。比如領導因你工作得力產生了要提拔你的想法,而進讒者卻另有所圖,不想讓你升上高位,他們怎樣進讒呢?一般地說,他們進讒的說辭是先誇人之長,後道人之短,“短處”順嘴帶過,看似輕描淡寫,卻是非常致命的。如說:“正像您說的那樣,這個人工作能力確實不錯,學曆也高,人緣也不差,不過,也有人說,他這個人樣樣都好,就是嘴不老實,好四處傳話……”想一想,哪位領導願意提拔一個“好四處傳話”的人呢?這樣的“短處”雖是順嘴帶過,但所起的作用卻是非常大的,當然,進讒者還可能抓住一些其它要害點或把柄挑撥你與領導的關係,達到讓領導討厭你、疏遠你和不重用你的目的。而這一切都是在暗中悄悄進行的,非但被讒害者無從知曉,甚至連領導或上司本人也感覺不到究竟哪一句話是所謂的讒言。

那麼,應該怎樣對待讒言呢?

在上麵的分析中,我們已經知道,讒言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很難發現某人在你的上司麵前進了哪一類的讒言,或者具體內容是什麼。但我們可以憑以下幾種信號,確認已經有人在領導那裏說了你的壞話。

一是明確感覺到領導不喜歡你,卻又說不出具體原因。這很可能是因為某人在領導那裏進了你的讒言,給了他“先入為主”的壞印象。盡管你努力討好他,他也不買你的賬。

二是對你和其他同事不一視同仁。同樣的要求,你提出來就不如其他同事提出來更容易接受,同樣的工作你做得好就不如同事做得好更容易受到肯定和讚賞。

三是領導對你最初印象不錯,後來不知什麼原因,他就變了一副模樣,對你有所疏遠了,戒備也多了,有時還在某方麵來挑你的毛病。

四是該你得到獎賞和晉升時,機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錯過。資曆和能力不如你的同事都先於你提升到了高位和受到了重用。唯獨你被撂在了一邊。

五是領導身邊的人跟你在一起時常常表現出一些異樣的神態、眼光和言論,似乎都不願與你為伍,不願與你交心,或者對你的做法和言論經常持否定的態度。以致迎合你的人越來越少,你的人緣越來越差。

以上這些異常情態都是有人在領導那裏進了你的讒言的信號。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怎麼辦呢?

1.相信自己沒有做錯。不要因為自己被讒言所害便產生自卑心理,像受傷的鳥一樣不能正常地在天空翱翔。進讒者的目的就是要把你整垮。你要盡量保持積極的心態,像往常一樣,用真誠友善的微笑去麵對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