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得到他人的稱讚誇獎,並任由自己的喜好行事,很少去反省自己。其實,每天反省自己,確實是一句頗有價值的事,你如果能認真照著去做,一定會受益匪淺。
反省能修正你為人處事的方法
所謂反省就是反過身來省察自己,檢討自己的言行,看有沒有要改進的地方。
為什麼要反省?因為人不是完美的,總有個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輕人更缺乏社會磨練,因此常會說錯話、做錯事、得罪人;你所做的一切,有時候旁人會提醒你,但絕大部分人是看到你做錯事、說錯話、得罪人也故意不說,因此,人必須透過反省的方法去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
反省些什麼呢?
——人際關係。反省今天你有沒有做了不利於人際關係的事?與某人的爭論我是否也有不對的地方?對某人說的那一句話是否不得體?某人對我不友善是否有什麼意義?
——做事的方法。反省今天所做的事,處置是否恰當,是否有不適當之處,怎樣做才會更好……
——生命的進程。反省到目前為止我做了些什麼事,有無進步?時間有無浪費?目標完成了多少?反省的好處則在於:
——可以修正自己的作為和方向。
——借修正作為來使自己進步。
那麼,不反省的人又如何?
不反省的人也不一定會失敗,因為一個人的成敗和個人先天條件、後天訓練以及機遇有關係,天底下就有從不反省自己,但卻飛黃騰達的人。但話說回來,你怎麼知道他不自我反省?據我所知,很多偉人級的政治家、軍事家都有反省的習慣,因為也隻有反省,才不會迷失,才不會做錯事!我們都是凡夫,智慧本就不如偉人,因此反省也就格外重要,如果可以,更應該把反省當成每日的功課。
那麼,一個人應該怎樣反省呢?
事實上,反省無時無地均可為之,也不必拘泥於任何形式,不過,人在事務繁雜時很難反省,因為情緒會影響反省的效果。你可在深夜獨處的時候反省,也可在林中、海濱,甚至咖啡屋,在你自己獨處的時候反省,也就是在心境平靜的時候反省——湖麵平靜才能映現你的倒影,心境平靜才能映現你今天所做的一切。
至於反省的方法,則因人而異。有人寫日記,有人則靜坐冥想,隻在腦海裏把過去的事放映出來檢視一遍。不管你采用什麼樣的方式,隻要真正有效就行,自省也不能流於一種形式,每日看似反省,但找不出自己的問題,甚至對錯不分,那就很值得注意了。
你有反省的習慣嗎?它能修正你做人處事的方法,給你指引明確的方向。而且,它不是讓你在眾人麵前自我檢討,也不會讓你花一分錢,希望你能夠盡快養成習慣,反省你每日的行動和思想,避免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偏離了方向。
凡事不必苛求完美
一個越國人為了捕鼠,特地弄回一隻擅長捕老鼠的貓,這隻貓擅長捕鼠,也喜歡吃雞。結果越國人家中的老鼠被捕光了,但雞也所剩無幾,他的兒子想把吃雞的貓弄走,做父親的卻說:“禍害我們家中的是老鼠不是貓,老鼠偷我們的食物,咬壞我們的衣物,挖穿我們的牆壁,損害我們的家具,不除掉它們我們必將挨餓受凍,所以必須除掉它們!沒有雞大不了不吃罷了,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哩!”
日本人倉岡天心所寫的《茶之書》中,有這麼一則故事:茶師千利休看著兒子少庵打掃庭園。當兒子完成工作的時侯,茶師卻說:“不夠幹淨。”要求他重做一次。少庵於是再花一個小時掃園,然後他說:“父親,已經沒事可做了。石階洗了三次,石燈籠也擦拭多遍。樹木衝灑過了水,苔蘚上也閃耀著翠綠。沒有一枝一葉留在地麵。”茶師卻斥道:“傻瓜,這不是打掃庭園的方法。這是潔癖。”說著,他步入園中,用力搖動一棵樹,抖落一地金色、紅色的樹葉。茶師說,打掃庭園不隻是要求清潔,也要求美和自然。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生活中不可能有絕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沒有錯,隻有精益求精才能不斷向前,但如果苛求完美,人不僅會活得很累,而且還可能適得其反。
2005年4月,陳逸飛因病逝世的消息震動了各大媒體。他是一位博學多才的藝術大師,不僅在美術上有許多傳世名作,還是一位導演,他的影片也在國際上享有一定聲譽,同時他在服裝設計上也頗具造詣,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化公司和專賣店。可以說,59歲的他正值事業的輝煌時期。陳逸飛之死令人惋惜,也給人警示,引以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