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說話辦事喜歡自以為是,其態度太過於高傲,從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其實,凡事不要做得太固執,應該讓人們都覺得你是一個可以談話的人,這樣做才合乎情理。
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在社交上,有些人不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心目中隻有自己。而且還自以為比別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風,好出風頭。對於這類人,即使是你有很大的本事,見識比別人高明,也絕對不能使用這種態度。由於你這樣的做法,根本沒有給別人留下一點餘地,而采用趾高氣揚而又橫蠻的方法,更會使別人感到窘迫,無路可走,便明智地不想同你一般見識。如果你是有這種壞習慣的人,所有的朋友和同事,肯定沒有一個人向你提供意見和看法,更不敢向你進一步提出忠告。這類人,人們往往不想接近他,並且有時會產生看而生厭的情緒。這類人應當有自知之明,逐漸改變其不良習慣。
你應當明白,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談論的話題十有八九不是學術性上的問題,也不是國與國之間的外交上的原則性問題,所以一般都是非標準性的,這樣,你的意見和看法並不一定是正確的、合理的。而別人的意見和看法也不一定是錯誤的、無價值的。有這種毛病的人,即使是你比別人聰明,想從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見解,也不能用這種方法來對待人,何況,平時的交往所說的事情大多是平凡的、不必費心費時作更高的研究和爭辯。我們日常所交談的目的,消遣多於研究,大可不必認真,大家說說笑笑便行。希望你不要自作聰明,對別人不要隨便說教。即使是你的說教有一定的見解,人家也會很不樂意接受。要說教應當婉轉,采用征詢的口語說出你的看法、見解,人家才比較容易接受。所以,你不要隨便擺出架勢來教導人家。
在社交上,你的朋友同事幫助你出點子、獻策略,你若不能立刻讚成,起碼你也要表示可以考慮考慮,這種場麵下,是不可馬上提出反駁。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聊天兒,你更應當注意,不可太執拗,這樣很容易把一切有趣的事情變成乏味的了。要是真的是對方犯了錯,又一時不肯接受指正、批評或勸告,應往後退一步,不要急於提出來,把時間延長一些,隔幾天之後或更長時間再說。否則,若雙方都很固執己見;不僅沒有取得成效,還會造成僵局,傷害雙方的感情。
而作為你,也應學謙虛些,不要太過於高傲,要隨時考慮別人的意見,不要做得太固執,應該讓人們都覺得你是一個可以談話的人,這樣做才合乎情理,是很懂得道理的人。
談話的目的是在於知道別人對某一件事情的意見和對社會世事的看法,以便增加雙方的了解,增進朋友之間的友誼,使大家都對生活感興趣,使大家的感情都得到安慰。如果發現與對方的意見、看法不一致,也能從中得到啟發和學習,對方也會感到刺激和滿足。如果聽見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同你一樣時,你要立刻表示讚同,不要遲疑。不要認為這樣做是為了討好對方,也不要認為這是隨聲附和,因此就不吱聲了。假如不吱聲,反而使人覺得你與對方的意見相反,或者是沒有主見了。
聽人勸,金不換
桃花源似的平靜無波的生活是人人所向往的,然而人世間果真有這種生活存在嗎?這隻不過是大詩人陶淵明的一種理想和追求罷了。沒有人願意自尋煩惱,但是在人生中,總是蘊藏著或多或少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必須正視它,尋求解決之道,如此,才能使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每個人之性格,或在待人處事方麵,總難免有一時疏忽或是不曾發覺的死角。若在此時,有人提醒我們的缺點,我們應衷心感激不已。所謂朋友之道,貴在勸導忠告。“忠告如雪,下得越靜越長留心田,也越深入心田。”勸告是別人送給你最豐富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