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要注意開玩笑的分寸(1 / 2)

人際交往中,開個玩笑是常有的事,但是,有些人開玩笑過於隨便,由於開玩笑而傷了感情,卻不自知。因此,開玩笑時一定要掌握好分寸。

開玩笑要掌握好分寸

人際交往中,開個得體的玩笑,可以放鬆心情,活躍氣氛,創造出一個適合於溝通的愉快氛圍,因而詼諧的人常能受到人們的歡迎與喜愛,但是,開玩笑開得不好,則適得其反,有傷感情,因此,開玩笑要掌握好分寸。

——內容要高雅。

笑料的內容取決於開玩笑者的思想情趣與文化修養,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笑料,不僅給對方精神上的享受,也是對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

鋼琴家波奇在一場演奏會上,發現全場有一些座位是空著的,他對聽眾說:“朋友們,我發現這個城市的人們都很有錢,你們每個人都買了兩三個座位的票。”於是聽眾放聲大笑,波奇無傷大雅的玩笑話讓他化解了聽眾過少的窘境。

——態度要友善。

與人為善,是開玩笑的一個原則,開玩笑的過程,是感情互相交流傳遞的過程,如果借著開玩笑對別人冷嘲熱諷,發泄內心厭惡、不滿的感情,那麼除非是傻瓜才會辨識不清.也許有些人不如你口齒伶俐,表麵上你占到了上風,但別人會認為你不尊重他人,從而不願與你交往。

——要區別對待。

同樣一個玩笑,能對甲開,不一定能對乙開,每個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對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一般來說,後輩不宜對前輩開玩笑,部屬不宜對上司開玩笑,男性不宜對女性開玩笑,在同輩人之間開玩笑,則要掌握對方的性格特征與情緒。

對方性格外向,能寬容忍耐,玩笑稍微過火也能得到諒解;對方性格內向,喜歡琢磨言外之意,開玩笑就應慎重,對方盡管平時生性開朗,但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傷心事,就不能隨便與之開玩笑;相反的,對方性格內向,但正好喜事臨門,此時與他開個玩笑,效果會出乎意料地好。

——要分清場合。

美國總統裏根一次在國會開會前,為了試試麥克風是否能發出聲音,開口便說:“先生們請注意,5分鍾之後,我們要對蘇聯進行轟炸。”一語既出,眾人嘩然,裏根在錯誤的場合、時間裏,開了一個極為荒唐的玩笑,為此,前蘇聯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總括來說,在莊重嚴肅的場合不宜開玩笑。

開玩笑要適可而止

熟悉的朋友聚在一起時,大家不免開開玩笑,互相取樂。說話不受拘束,原是人生一件快事。不過凡事有利也有弊,樂極生悲,因開玩笑而使朋友不歡而散的事是常有的,有些人就由此生疑。是否在口才藝術中開玩笑之事應列為禁例?

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在相識的朋友麵前連開玩笑的話都不能說,那麼,人生在世,真是乏味至極了。我們必須注意的,隻是怎樣避免因開玩笑而產生的不良影響。

開玩笑之前,先要注意你所選擇的對象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大概一般人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狡黠聰明,第二類為敦厚誠實,第三類為介於上例兩種之間。對第一類人,即狡黠聰明的人開玩笑,他不會讓你占便宜的,結果是旗鼓相當,不分上下。第二類即敦厚誠實者,則無還手之功,亦無抵抗之力。這種人所見於外表的,不是道貌岸然,就是無可無不可的,喜歡和大家一起開玩笑,任你如何取笑他,他脾氣絕好,不會動氣。對於介於兩者之間的那種人,應付時最需小心。這種人大概也愛和人說說笑笑,但一經別人取笑時,既無立刻還擊的聰明才智,又無接納別人玩笑的度量,結果,男則變為惱羞成怒,大家不歡;女則獨自躲在床上痛哭一場,說是受人欺侮。所以,開玩笑前先了解對方,然後再去做最為妥當。

其次,開玩笑要適可而止。普通開開玩笑,一兩句話說過便罷,不能老盯著一個人。這樣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專對一個人不停地大開玩笑,則絕大多數人是不能忍受的。

一般來說,開玩笑本來無所謂顧慮到對方的尊嚴。但如果使對方太難堪了,那就失去了開玩笑的意義。你笑你的同學不及格,你笑你的朋友怕老婆,你笑你的親戚做生意上了別人的當虧了本,你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時跌了一跤……本來這些都是應該抱以同情的,你卻拿來取笑別人,不僅使對方難以下台,而且表現出你的冷酷無情。同樣地,不可拿別人生理上的缺陷來做你開玩笑的題材,如對眼、麻子、跛足、駝背,等等。屬於一個人的不幸,你應該對其憐憫,而不是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