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個見識法?”武重規的這話,讓李隆基起了興趣。說是見識,實際上是給人家一個下馬威。最好是能讓他們從此嚇破膽,不敢侵唐,不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能給他們點顏色也是挺好的。
“回皇上,這用兵之道,有時也要講一個‘詭’字。那些吐蕃蠻子驍勇善戰,他們來訪時,咱們不防來一次演兵練習。當然,咱們也可以用一些新奇的點子,來嚇嚇他們。”
武重規在軍中算是得高望重的,一手帶兵的本領更是無人能及,他即出了點子,那就說明他已經有了好的對策。對於武重規的忠心,李隆基還是信得過。因此,他稍稍想了一下他所說的方法,便輕輕點了點頭。“此事就交由你去辦,但要記住一點,一定要拿出我大唐的威信 來。”
“是,微臣遵命。”
“皇上,青峰有話要說。”在旁邊聽他們高談曠論,一直默不作聲的耿青峰見他們由此打住,便不由得開口叫了起來。
“哦?恩義侯有何事要說?”李隆基聽到他的聲音,淡淡的問了一句。實際上,他根本不相信耿青峰有什麼好的建議。
“皇上,青峰雖沒什麼見識,但對於吐蕃也知道一些。”當然,他不可能說是在後世的那些課本裏學到的。“如果青峰沒有猜錯的話,吐蕃此次來唐,其實最主要的目地有兩點。”
“兩點?那你說說是哪兩點。”
“第一點,剛才那位大人說了,吐蕃此次前來,是為探聽我大唐虛實,這點我們不能不防。但有時候防也總有那防不勝防的時候,倒不如讓他們有那麼點小機會。那麼,咱們就可以來個以虛代實。”
“以虛代實?”這點,讓李隆基與下麵一群武將們的眼光瞬間亮了起來。他們齊刷刷的盯著耿青峰,想聽聽他的見解到底是什麼。
“對,以虛代實。這第二點嘛,吐蕃與我大唐之間的戰役,可謂都以敗北結束。咱們就不得不防止他們的另一招——求親。和親的動機有兩種:一、以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強弱為出發點來決定是否和親。這一點又包含了兩種情況:一是當朝庭實力薄弱時期,為了求得邊境安寧,不得不與外蕃和親,;二是當朝庭勢強力大時,外蕃為了尋求朝庭的認可和支持,或由於向往朝庭先進生產及生活方式,主動向朝庭請婚。二、通過和親政策,達到‘以夷製夷’的目的,從而達到對外蕃的統治。
太宗在位時,曾把文成公主下嫁於當時的吐蕃讚普。但是,又換得了多少的安逸日子呢?三十年。那吐蕃過了幾十年還不是照樣對我大唐燒殺搶掠,對我邊境地區滋擾不斷。難道,咱們大唐這泱泱大國,每過三十年就要送個公主去給他們糟蹋嗎?再說,以一個女人換取和平日子,這讓咱們大老爺們的羞不羞呀?”
雖說耿青峰也準備了些啥長篇大論的,但是看著群臣們一個個感到吃驚的樣子,他有些不好意思再說下去了。必竟他隻是個沒權沒勢的閑散侯而已,這國家大事什麼的,說兩句就行了,真要參與進來,那可就不好玩了。
以往和親什麼的,主要是為了兩個國家為了避戰言和,保持長久的良好關係而選擇的一種政治手段。現在到耿青峰的嘴裏,反而成了一種懦弱的表現。不過,他這話說得也確實有理,從古至今,哪次和親後,能真正保證兩國友好長久的?這讓所有人,包括龍椅上的李隆基都不由得深思了一下。
耿青峰向四周瞧了瞧,發現有好些個大臣都意味不明的盯著自己直瞅。這其中,除了首位那個丞相,有過一麵之緣的李林甫,還有那個從自己進來就狠狠盯著自己的慶王李琮。而壽王李瑁,看著自己則一臉笑得曖昧。
看著自己造成的安靜場麵,讓耿青峰心裏暗叫著壞事了。剛才不由自主的說了些自己的觀點,卻反而忘了這樣有點喧嘩取寵的意味。如今,自己隻怕在這些大臣們的眼中,是顆釘子一樣的存在了。
“散朝。”在群臣沉默靜思中,李隆基一句散朝,打斷了所有人的思緒。“眾卿回去都好好想想,明日早朝時給朕一個定論。”
跟著眾臣緩緩的走出大殿後,耿青峰向武重規問道:“老爺子,你說這皇上叫我是幹嘛?好像沒啥事兒需要我的地方?除了之前問上一句,根本就沒我啥事兒。”
緊緊了身上的裘衣,武重規才看了他一眼。“走,咱們到你幹娘那兒去坐會兒,你也好些天沒去給她請安了。”
這怎麼答非所問呀?耿青峰心裏暗暗腹誹著,不過看武重規那個樣子,他不想說的話,自己是怎麼也問不出來的。於是,也不再問了。
“恩義侯。”耿青峰與武重規正準備往慧安宮的方向走,便被人叫住了。
看著那走過來的人,正是大殿上看著自己的李林甫。“原來是中丞大人,之前說好要請中丞大人喝酒的,可這段時間青峰瑣事纏身。待過些日子青峰忙完,一定擺上酒席向中丞大人賠罪。”
這李林甫在後期的權勢,可是如日中天。與他交好雖不說保自己升官發財,但多個朋友比多個敵人好。因此,他一過來,耿青峰馬上笑臉賠罪的說了起來。
“恩義侯這是哪裏話,侯爺年少有為,想法獨道,在下還要多向你請教才是。”李林甫笑道一臉燦爛,那討好的樣子不言而諭。不過,讓耿青峰想不通的是,以他的勢頭,為何會這般低聲下氣的與自己交好呢?要知道,自己一不擋他勢,二不擋他財的,他這樣做就有些讓想摸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