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耿青峰他們剛坐下,便有人跑了進來。不是別人,正是高平王府的薜管家,看他那滿頭大汗,上氣不接下氣的樣子,耿青峰迎了上去。“薜管家,你用過午膳沒有?沒用就一起來將就吃點。”
“侯爺,王府來了聖旨,讓您入宮晉見。”薜管家嘴角抽了一下,有些無奈的看著這個“少根筋”的人。還好剛才他離開王府的時候,是自己準備的馬車。要不然,還真不知道要去哪裏找他才好。
“聖旨?”這世上咋有這麼巧合的事情?自己在王府關了幾天都不找,偏偏自己難得出來放下風,居然就有聖旨到。
“是的。高公公剛到家中傳旨,說是皇上有事宣您與王府入宮商議。”這誰接到聖旨不是跑得飛快的,這侯爺還不慌不忙的坐著問有什麼事。“侯爺,你快點,這高公公和王府還在家裏等著接您進宮了。”
得,這皇帝就是他大爺的,自己隻有聽話的份兒。“好吧!”耿青峰轉頭對一旁盯著自己直瞅的雷逸和李昱琪說道:“琪兒,我先進宮去了,你先在這裏吃點東西,別餓著了。大哥,一會兒麻煩你幫我送琪兒回王府。”
這進宮可是要事,他們也不敢耽誤耿青峰峰的時間,連忙答應下來。隻不過,雷逸就想得要比李昱琪深一點。這皇帝找耿青峰進宮肯定不是為了閑聊什麼的,不知道是為了什麼事。難道,是因為前些日子那飲宴上送的禮?這皇帝窺視那東西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要不然也不會給耿青峰弄個什麼皇商的身份來作為交換。可是除了那每年要進貢的,耿青峰在那飲宴上送的可是單獨的。這樣的話,就等於先給皇帝吃了一顆定心丸,讓他先把心放下。
皇宮中,李隆基正觀賞著耿青峰飲宴時送的那琉璃劍。旁邊,坐著一幫文武大臣。
看著禦桌上的琉璃劍,眾人眼中皆發來驚豔的目光。想之前在飲宴上,也隻不過是那麼恍惚一眼,便被其的精美所吸引。要不是親眼所見,他們還真想不到,這世上還有如此罕見的東西,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眾位愛卿,對這次吐蕃遣使者來訪,你們有何高見?”李隆基想著早朝時接到的信函,有些心煩的問了起來。
“皇上,自我大唐開國以來,與吐番總是大小戰爭不斷。開元二年秋,吐蕃大將坌達延、乞力徐等率兵數十餘萬進攻我大唐臨洮、蘭州、渭州等地,皇上派隴右防禦使薛訥、太仆少卿王晙率兵反擊。主力並不固守城池,而是實施機動,尋機殲敵。十月,我軍以夜襲發起進攻,大敗吐蕃於武街附近的山穀中,然後又追擊逃敵,連戰連捷。此後,曆經多年,鞏固了河隴一帶的防務。自開元十七年後開始,朔方節度使李禕率軍遠程奔襲,一舉攻下吐蕃占據的戰略要地石堡城,並分兵據守各重要地點,拓境一千餘裏。自此,吐蕃對對我大唐一直心存挑釁,在邊境地區更是燒殺搶虐,無惡不做。此次遺使仿唐,定有什麼陰謀。”丞相張九齡算是比較忠心的一個人,對於侵占大唐的吐蕃一直沒有什麼好感。此次他們居然派使者來唐,一定有什麼不良的居心。
“嗯。”李隆基看著下麵站著的那些大臣,說道:“眾卿可還有其他意見的?”
“皇上,微臣認為,吐蕃此番前來,是懼怕我大唐威名,想與我們議和也說不定。要知道,我大唐在皇上的統治下,國力日漸強盛,這可是那些蠻子所不能比的。”
“哼!蕭大人,你莫不是覺得那吐蕃此次前來,是本著兄弟之邦的友好之情吧?那些蠻子可是給了你什麼好處,才使你這樣幫他們說話?”
“史大人,你這話是什麼意思?我說的難道有錯嗎?這吐蕃遣使者前來,表示對我大唐的臣服。再說,我大唐乃禮儀之邦,乞能跟那小小的蠻夷一般見識。”
“蕭大人這話就不對了!雖是蠻夷,但其野心可是人盡皆知道。我大唐雖是禮儀之邦,但對這些有著狼子野心的人,可不用講什麼客氣。”
“對呀!雖說這次吐蕃明著說是來朝拜的,但誰知道他們是不是借此來探聽我國虛實的。聽說,前些日子吐蕃還侵擾了小勃律。”
“……”
一時間,大殿內如菜市場般喧嘩起來。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好不熱鬧。李隆基也沒有製止他們,而是如看戲一般的端坐在龍椅上。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神不時的閃著精光,好像在算計著什麼。
“啟稟皇上,恩義侯與高平王到了。”
“快宣。”聽到小呂子的稟報,李隆基心裏輕笑起來。
而這一通報,也讓大殿上的眾人安靜了下來。大家你看我,我望你的,都不解的向門口看去。你說這高平王來嘛,還說得通。人家必竟是金吾大將軍,對抗外敵多年,這吐蕃之事,想必也有所了解。但是這恩義侯一介儒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他來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