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火車靜止不動時,往它的八個驅動輪前麵各放一塊小小的木頭,就能使它永遠停在鐵軌上;而當火車以每小時100公裏的速度前進時,卻能洞穿1.5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牆壁。不要自怨自艾,現在開始采取行動,像前進中的火車一樣,衝破介於你和目標之間的所有阻礙與難關,朝著目標不斷前進。
革命理想高於天:要有一個遠大的誌向
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這是革命先烈夏明翰同誌在漢口犧牲前寫下的就義詩。這一正氣凜然的詩句,被人稱作用熱血譜寫的革命戰歌,激勵著無數後人為了“主義”而奮鬥。
夏明翰所說的“主義”是共產主義,是無數共產黨人的共同信念,也是支持中國工農紅軍保持強大戰鬥力的偉大信念,更是指引無數誌士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
黨和紅軍中,有一大批甘為理想信念而獻身的堅定分子,老一輩革命家就是他們的傑出代表。如朱德、彭德懷、賀龍、劉伯承、葉劍英等人,投身革命前都曾在舊軍隊中有著高官厚祿,但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他們不惜放棄這一切,毅然加入共產黨。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為了跟黨幹革命,告別家人、離開故鄉,踏上了迢迢征途,很多人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這種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使他們心甘情願地舍棄個人的一切,投入偉大的革命鬥爭洪流。
曆史一再證明,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我黨我軍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力量源泉,是民族複興的偉大精神支柱。理想與信念的實現,是恒久的接力,要一代一代人前赴後繼。今天的我們,也同樣經曆著新的長征、新的革命,我們也要像前輩們那樣,為自己樹立一個遠大的誌向。
俗話說,“有誌飄過四海,無誌寸步難行”。身在職場,沒有遠大的理想,就像一部沒有馬達的機床,生命將失去意義,未來將一片渺茫。所以,作為職場中人,一定要有更遠、更深、更全麵的謀劃,一定不要安於現狀,否則人生將流於平庸。
電腦行業龍頭企業聯想的前總裁柳傳誌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聯想要做百年老字號!”將自己的企業辦成“百年老字號”並不是每一個企業家都有勇氣立下的目標,尤其是在我國科學技術還相對落後的國情下,誰還敢說創百年老字號呢?但柳傳誌敢。
針對當時不少人對中國計算機產業“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柳傳誌在各種場合都闡述了同一個觀點:聯想應該是一個長久性的公司。對於聯想來說,立長誌是第一位的,聯想絕不做短跑運動員:今年的利潤很高,明年就垮掉。
1995年11月30日,聯想惠州板卡基地舉行開業典禮。在這個本應歡慶的日子,柳傳誌結合聯想的誌向與當時的形勢發表了一篇語氣頗為沉重的演講:
“對於我們來說,現在正麵臨著大兵壓境。我們曾經麵臨過八國聯軍,現在則變成了十二國聯軍、三十六國聯軍,這種感覺之所以如此沉重,是因為我們還來不及壯大自己就必須承受重壓。我們現在是科技不如人家,獎金不如人家,基礎不如人家,人才、獎金、實力統統不如人家。這個仗怎麼打?民族工業到底怎樣生存?現在我們還沒有體會到收獲的喜悅,但我們堅信今後會有收獲!因為我們心中畢竟有一口氣——中華民族要求進取的誌氣!”
“扛起民族工業這杆旗,將聯想辦成百年老字號,逐步融入國際競爭”,這就是聯想的戰略目標,也是柳傳誌的誌向所在。
提到柳傳誌的誌向,就不能不說起聯想創業階段的第一次“年終分紅”。
1985年底,聯想集團的前身——中科院計算所公司的20多名員工以“賣苦力”的方式賺到了70萬人民幣和7萬美元。按規定,這筆錢中的一部分可以作為“紅利”分配給每個員工。根據當時中國人的收入,這筆紅利對每個人都是很大的一筆收入,是相當有誘惑力的。
在年終會議上,聯想的創業者專門就這筆錢的分配進行了一次討論。有人主張分掉,有人主張存起來……柳傳誌始終沒有表態,等到大家都發表了意見,柳傳誌站了起來:
“首先,大家都清楚,這筆錢是大家流血流汗掙來的,對於它的處理一定要慎重。
“其次,我們辦公司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改善一下生活條件嗎?
“還有,我們想不想得到長遠發展?我們的‘漢卡’靠什麼去開發、推廣?……”
短短的幾句話,撥雲見日,把大家的意見歸為一致。也正是在這次會議上,柳傳誌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把“事情做大”的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