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標題新穎別致,讓人眼睛一亮,讓讀者產生欲讀全文而探其究竟的願望。本文側重於心理描寫,增強了文章的真切感;景物描寫較好地烘托了人物情感,且前後呼應,使得文章結構完整。

現場作文三

李老漢進城

畢超凡

平安城周圍零星地散落著好些個小村莊。這些小村莊,有的貧窮,有的富裕,但總體來說,富裕的少,貧窮的多。李家莊是這些村莊中“窮帽子”戴得最高的一個村。

60多歲的李老漢一直生活在李家莊,大半輩子沒有挪過窩。李家莊有60來戶人家,近200號的人。村裏的人們習慣了沿著季節走向生活,農忙時弄弄莊稼,農閑時紮堆兒山南海北地胡侃神聊,倒也有一番熱鬧的景象。熱鬧歸熱鬧,在村子裏走走看看,大多數人家的房屋院舍都可以歸入低矮破敗一族,隻有手裏有幾個錢兒的人家,蓋起了嶄新的青磚紅瓦房,但這樣的人家實在少得可憐,連十個手指頭都用不了。

李老漢有個兒子,叫二牛。他人長得機靈,一雙手也很勤快,過不慣這種窮樂嗬的日子。前些年經人介紹,他在平安城裏找了個工作。據說能掙錢,他本人也幹得有滋有味,生活的光景一天比一天好。這不,前兩天二牛回到村裏,要接他老爹到城裏去,二牛穿的衣服、鞋子都很好看,村裏人像盯著即將收獲的莊稼一樣盯著他看,言語間既有羨慕和嫉妒,又有興奮和鬱悶。

那天,李老漢進城了,這是他第一次進城,別提有多高興了。城裏的人可多了,來來往往,絡繹不絕。李老漢瞅著寬寬的馬路,心裏估摸著能並排過幾輛馬車,又瞅瞅路兩旁的鐵欄杆,心裏不由得有些疑問:這麼低的柵欄能攔得住人嗎?能頂個啥用呢?抬頭望望高高的樓房,李老漢心裏嘀咕:這麼高的樓誰敢住呢?就不怕摔下來?還有,那一閃一閃刺人眼的小燈兒咋這麼多啊?還會變顏色呢,應該和村子裏過年時舞的龍燈有得一比吧?李老漢心裏這樣想著,兩條腿不由自主地向前邁著。

李老漢被二牛領著,來到二牛自己辛苦打拚買下來的房子裏,簡直像做夢一般:這裏就是兒子的住處?大大的玻璃窗,明晃晃的能照人影兒的地板,那麼大的一台彩電,還有一些他既沒見過也叫不出名字的玩意兒……李老漢又扭過頭看了看兒子,那一身打扮和地地道道的城裏人沒有什麼區別,跟以前總穿著老土布衣衫、卷著褲腿兒、趿拉著一雙棉布鞋的二牛簡直判若兩人!李老漢眯縫著雙眼,心裏想:嘿!俺二牛出息啦!忽然,李老漢問:“這些年吃了不少苦吧?”二牛憨厚地點點頭,隨即又說:“其實也沒啥,生活不就是先苦後甜嗎?要不是如今的政策好,咱就是再有力氣,也沒處使啊!”二牛的臉上掛著幸福的微笑。

想想幾天來在平安城的所見所聞,李老漢越發感到了生活變化之快。他想,衣食無憂,吃穿不愁,這日子不就是掉進了蜜罐兒裏?

教師點評

本文寫得很有特色。作者通過虛構的故事,搭建了一個反映生活變遷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李老漢和二牛都是直接上場的人物,二牛是生活變遷的體現者,李老漢是這種變遷的見證者。這兩個人物的視角既相互交叉,又相互依存,充分顯示了作者的構思之精巧。再看行文,作者始終按照小小說的筆法來寫,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齊備,體現了鮮明的文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