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考題

作文新考區

閱讀下麵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海倫·凱勒曾經說過:“在成長與成功之間,人們往往隻重視成功,卻忽視成長,其實沒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就不會有成功。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成長的曆程,可是他最後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會有非同尋常的成長曆程。”

請以“成長與成功”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於800字。

思路引擎:本文題的立意是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因為“沒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就不會有成功”,即成長是成功的先決條件;“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成長的曆程,可是他最後不一定能成功”,即你可能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長。其實,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一個人真正成長了,可以說他已經成功了——即便這不是世俗意義上的那種轟轟烈烈的成功,因為我們不能要求世界上每個人都功成名就;相反,如果一個人一生永遠停留在他的嬰兒階段而拒絕成長(不管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這個人恐怕連真正的“人”都算不上。所以,“成長與成功”的邏輯關係並不是如同它的語法關係那樣是並列的,而是成長遠重於成功。

從文體上看,選擇議論文或議論性散文較合適。要從我們身邊找到針砭的話題和批評的對象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古人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都說明了循序漸進、注重過程的重要性,可以作為我們作文時的有力論據。

現場作文一

成長與成功

冷雨婷

成長,是抽絲結繭;成功,是破蛹成蝶。

成長中,我們麵對一次次突如其來的暗戰和猝不及防的挫折,在黑暗中咀嚼著屬於我們自己的酸甜苦辣,然後不斷地成長,進而雕琢一個全新的自我,從而一步步邁向成功之巔。而成功,正是成長的頂點,是我們一生仰望的高地。

紀德在《窄門》中說過:“沒有進步的狀態,不管多幸福,我也不稀罕;沒有進展的快樂,我嗤之以鼻。”我想,成長的獨特意義便在於此。第一次的蹣跚學步和牙牙學語,每一次的歡笑與痛哭,都是成長烙在我們人生軌跡上的印記。

成長是林徽因的轉身,選擇雲淡風輕的幸福,而與驚世駭俗的告別;成長是張幼儀的蛻變,麵對喧囂紅塵表現出寵辱不驚的淡然;成長是三毛的流浪,在無垠沙漠上找尋到一片愛的綠洲……這一個個風華絕代的女子在感情的岔路口作出抉擇,便是一種美麗的成長。

事實上,成長除了情感的成熟,更包括精神上的豐富。如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追問,如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激昂,如秋瑾“芸芸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的豁達……

這種精神上的成長如同細小的水滴,經過點點滴滴的會聚,便會形成浩瀚的大海。於是便有了時代的更替,天地的翻覆。曆史見證著每一個人乃至這個世界的成長!

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隻要我們在成長的路上永不懈怠,總會有一天,當我們驀然回首,忽然發現我們已經登上了成功之巔。

似乎很難給成功下一個精準的定義。因為成功對每一個個體而言,其意義都不盡相同。而每一個個體就好比夜幕上的繁星,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璀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於世人而言,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典範。但是誰又能說魯迅、聞一多、梁實秋、季羨林就不成功呢?盡管他們身上少了諾貝爾獎的五色光環。人們總認為成功當如喬布斯,開創了信息時代的先河,改變了世界;成功當如喬丹,在競技場上爭金奪銀,英姿颯爽。在這些人看來,成功似乎意味著高高在上,至尊榮耀。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讀,成功藏匿在一些更為細小的方麵——成功是史鐵生經過思想抗爭後活下來的那份執著與勇氣,是記者海倫質問美國總統的那份坦然無畏,是郭明義省吃儉用卻慷慨助人的那份淳樸善良……其實,成功近在咫尺,就在你我身邊,簡言之,就是超越自我、超越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