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通信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課程整合
作者:石桂名 劉暢 呂曉穎 魏慶濤
摘要分析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現狀,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和當代通信技術發展,提出關於民辦高校通信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從精選課程教材、優化授課內容、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實踐教學等方麵進行改革,取得很好的教學改革效果。
關鍵詞民辦高校;通信原理;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33-0111-02
通過學習通信原理這門課程,學生可以獲得重要的通信學科基礎知識,並且為今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學生能夠掌握通信係統的分析和設計方法;幫助學生了解通信技術的最新技術發展。該課程不僅內容豐富、理論抽象,並且對工程數學及其應用能力要求高,學生學習難度大;另外,通信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普通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通信專業的課程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全方麵提高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1 通信原理課程特點
通信原理課程具有係統性強和內容難度大的特點,並且公式推理很多,學生學習難度很大,需要基礎知識較多。前續基礎課程包括高等數學、概率統計、線性代數、複變函數等數學基礎課,以及電路原理、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等電類基礎課,還有信號與係統、高頻電子技術等專業課程,這些課程都有很大的難度和深度。因此,如果上課時重點介紹數學推導和理論證明,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但如果不介紹理論推導,教學內容達不到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無法培養出具備一定專業理論素養和較強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2 通信原理課程教學現狀
通信原理課程主要采用教師講授和學生聽課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單向的信息傳遞,教學效果欠佳、教學效率較低;通信原理課程中一些知識用傳統教學方式表達不清楚,如各種通信係統中信號波形圖和信號頻譜圖等;目前通信原理課內實驗內容主要是有限的典型驗證性實驗,很難激發學生積極性,實驗效果不明顯,達不到鞏固理論知識的目的。
3 通信原理課程教學改革
教材改革目前,國內有很多通信原理課程的教材,比較經典的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樊昌信教授的《通信原理》(第6版)、張輝教授的《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華中科技大學王福昌教授的《通信原理》和清華大學曹誌剛教授的《現代通信原理》。其中樊昌信教授的教材以豐富的內容、詳盡的知識點、完整的體係結構得到各高校的一致好評。但考慮到民辦高校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就業去向,選擇南利平教授的《通信原理簡明教程》(第2版)作為教材。該教材內容深入淺出、結構合理、例題詳盡、簡單易懂,方便學生學習。
教學內容的改革通信原理課程內容較多,學時安排較少,因此需要優化選擇教學內容。刪減與其他課程重複的內容,如刪減與信號與係統課程中重複的低通信號等;刪減與高頻電子技術課程中重複的幅度調製及角度調製原理部分。另外,增添了通信領域發展的新技術、新產品,如講授數字帶通傳輸係統時增添了3G通信係統中應用的TD-SCDMA技術。通過為學生介紹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情況,達到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