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是一個暴君,是萬民之賊,但對於李儒來說,他是明主,因為他對李儒言聽計從,對呂布來說,董卓也算是明主了,因為呂布被封溫侯,也是董卓所賜,還有東漢大文學家蔡邕,因受董卓的知遇之恩,董卓死後大哭,但自知董卓罪孽深重,願意效仿司馬遷受宮刑,然後編寫《漢史》,隻可惜司徒王允心胸狹窄,容不下他為董卓立傳,就把他殺了。李儒、呂布、蔡邕,三人都是難得的人才,隻可惜他們都沒成就大業,這是因為他們所做之事,不符合天命人心,你想董卓是什麼人,夜宿龍床、奸yin宮女、濫殺大臣、殺良冒功,能有好結果麼,李儒再有才,隻可惜所做之事都是壞事,呂布再勇猛,所保之人可是民賊,蔡邕再有才,當時天下人都恨透了董卓,你哭董卓也就罷了,還要寫《漢史》為他立傳,這在當時人們都在氣頭上,王允之人怎能允許呢?呂布後來反水了,他殺了董卓,算是將功補過,可是他殺丁原、殺董卓的舉動也令天下人不齒,認為他沒有什麼忠孝仁義可言,張飛還送了他一個不雅的外號叫三姓家奴,可見,一個人本領再大,如果所做之事,違背民心,那麼勢必會失敗甚至滅亡。近代的袁世凱稱帝就是個例子,本來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逼著清帝遜位,自己當上大總統也算是改天換地有很大功績了,可偏偏貪戀皇帝的美夢,結果一稱帝,僅僅當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就在全國人民的討伐聲中死去,悲哉、哀哉、氣哉。
想想張飛和關羽,自身能力很強,都是萬人敵,他們扶保了明主,所做之事符合天下民心,那麼為什麼跟著劉備幾十年沒有建樹呢,那是因為,要成就大事,還需要另外兩個條件,為什麼後來劉關張三兄弟問鼎三國了,那是因為這兩個條件孔明給他們創造出來了,要知詳情,請看下文:跬步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