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業為主要對象,以提高效率為目標的現代管理學,決策、組織、環境為其三大基本概念。環境是決策的重要條件,決策規定著組織結構,因此環境變化必然影響到組織以及管理本身。從這個意義上講,管理就是關於組織如何認識和適應所處環境的科學。
生態整合,是將企業所在的生態環境中相互關聯的方麵進行組合,使企業能夠左右逢源,生機盎然。生態整合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和進化企業的生態係統,為企業的健康發展、良好運營創造有利的條件。這是管理科學中創新的重要內容。
企業是在一定的生態環境中生存的,而這一生態環境比起其他生物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又有其特殊性。企業生態整合就是要將企業所在的生態環境中相互關聯的方麵進行調整、組合,使之左右逢源,生機盎然。
1.企業生態環境觀
詹姆斯·穆爾是馬薩諸塞州劍橋的戰略谘詢公司——全球夥伴研究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該公司專門研究市場的建立與聯盟關係。它的客戶包括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高技術公司。穆爾還是1996年出版的暢銷書《競爭的消亡》的作者。他在美國《華盛頓季刊》1998年冬季號撰文稱,公司無論想擴大自己的能力,還是開發新市場,都需同其他公司攜手創造消費者可以實際使用的新價值,為此必須培育以發展為導向的協作性經濟群體,即建立“商業生態係統”。商業生態係統是客戶、供應商、主要生產廠家以及其他有關人員組成的群體。一個成功的商業生態係統應以下述經濟模式為核心:一家公司擁有一種或幾種可能成為給最終用戶帶來巨大價值的基礎的核心能力;一種體現新能力的核心產品或服務的推出能帶來大量的銷售,建立起強有力的規模經濟;顧客最終將從中得到滿意的商品和服務。環境是企業存立和發展的基礎條件之一。企業為謀求生存和發展,必須適應環境的變化,製定相應的經營戰略,以重構企業經營、管理革新等為課題,采取必要的措施。然而,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對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往往是被動的。正因如此,確立正確的環境觀,係統地認識、認真地適應環境,實行“共創環境經營”是極其重要的。
所謂企業環境,是與設定和完成組織目的密切相關的環境。具體地指顧客、資本和人員以及物質資源的提供者、政府和有關團體等管理監督者,以及它們的相互製約關係。企業環境以能動的人、財、物等經營資源,以及使這些資源組織化的組織目標和戰略、組織規模、技術,作為組織結構的諸要素,形成所謂組織脈絡:把組織的功能過程,作為與決策、信息傳遞、協調、控製等相關的個人、集體性要素理解為組織風氣;把與組織結構和組織過程直接關聯的環境即組織脈絡和組織風氣理解為組織內部環境,作為組織的具體的、物質性保證;把資本、人員、物資等各種資源市場,組織體製造出來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市場,以及政府和其他對組織體進行製約的組織,理解為外部環境。由此可見,現行的管理學把自然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環境、地球環境置於研究對象之外。當然,建立在這種管理學基礎上的企業管理也忽略了這一關係到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