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乃外來之物,此時自西域傳入沒多久,隻在酒泉一帶有種植,中原罕見,袁紹這是獻寶,力求提高招待的檔次。
薛觀自然不會稀罕蘋果,不過對古代蘋果的味道還是有些興趣,拿起一個嚐了嚐。
嚐完有些失望,味道倒是蘋果味,但酸大過甜,口感也極粗糙,遠不能和後世不斷改良後的品種相比。
薛觀隨口道:“這丹萘倒也甘甜可口。”
袁紹道:“明德若是喜歡,多食幾枚。”
薛觀搖搖頭:“行事要節製,不可因喜好而放縱。”
袁紹歎道:“君子自律,可見一斑,紹受教。”
薛觀笑道:“些許小事,你就恭維,時常這樣,我可難以招架。”
袁紹道:“吾非恭維,實是明德優秀之處不勝枚舉,勝我許多,真心受教爾。”
薛觀不欲糾纏,道:“好了,這事就此打住,本初,推廣一事進行的如何?”
袁紹道:“很順利,已送出二十九本製書術,得者都大為讚賞。他們俱是大族嫡係子弟,想來不用多久,線裝書即可於各地湧現,明德之名也將天下流傳。”
薛觀心中暗喜,沒花力氣就成了事,看來選擇袁紹果然是捷徑。
薛觀道:“隻剩一本未送出,已與大局無礙,本初辛苦了。”
袁紹道:“可不敢當,製書術一經推出,立即轟動,尋紹求書者眾眾,吾隻需擇人相授,無甚辛苦。”
薛觀有些奇怪,道:“既如此,為何還有一本書沒送出?”
袁紹道:“也不算沒送出,人選已定,隻是其人不在洛陽,遠在千裏之外,吾正尋人送付。”
“選的何人,需要本初如此大費周章?”薛觀問道。
“前議郎蔡邕。此人雖非大族子弟,但文名卓著,若能得他宣揚,將事半功倍。”袁紹答道。
薛觀恍然,道:“本初考慮周詳,蔡邕乃當世大儒,影響廣大,確該送他一本,不知他現在何處?”
袁紹道:“蔡邕如今居於會稽郡山陰縣郊。”
漢代的山陰縣,就是如今的紹興,不過此時的山陰人丁稀少,屬於偏遠所在,蔡邕居山陰,生活定然艱苦。
薛觀道:“蔡議郎才華昭昭,忠心耿直,卻淪落如此,令人感歎。”
袁紹道:“蔡邕確實文采出眾,令人仰慕,卻不知明德文辭如何?”
薛觀道:“還可以。”
袁紹喜道:“如今明德聲名漸起,士子已多有知曉,就連陛下也有耳聞,很可能會傳召明德。若到時能獻上幾篇好文,或能得天子青眯。”
薛觀早知靈帝性情,推出線裝書也有此考量,此時隻當不知,道:“天子會召見我?”
袁紹點頭,道:“很有可能。陛下喜文事,對這等革新文教的大事豈會忽視?據說陛下索得一本製書術,見之龍顏大悅,明德可要有所準備。”
其實,靈帝手上的製書術,哪是什麼索得,正是袁紹通過袁隗獻上的。
薛觀道:“知道了,我會準備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