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靈活運用知識(1 / 2)

第二章第5節 靈活運用知識

真正的知識,來自於學生們本身的思考,並非在於老師的教授。如果隻由老師教授,仿佛將

一桶水傾倒到另一個桶裏去,到頭來,隻會越倒越少。

但是,知識為何不會因此而消亡,反而會出現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現象呢?那是因為,老師

傳授

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以此為學生打開知識的寶藏。至於打不打得開,就取決於學生本人的

掌握程度了

。在掌握了開啟知識之門的方法之後,方可開啟知識之門、成功之門。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仰臥在一棵蘋果樹下,思索問題。這時,一隻蘋果砸在了他的頭上。

這個年輕人所學的專業是高等數學,他由此想到了數學方麵的問題。

“蘋果為什麼會落到地上呢?”

他問自己。同時不斷地搜索自己掌握的知識,並加以運用。地球會吸引蘋果嗎?蘋果會吸引

地球嗎?它們會互相吸引嗎?這裏麵包含著什麼樣的普遍原理呢?

這位年輕人就是後來成為英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的牛頓。他用思考的力量,獲得了

一項極其重要的發現:地球和蘋果互相吸引,物質吸引物質的定律可以適用於整個宇宙。這

就是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

由此可見,擁有知識而不善於運用,就猶如灑在地上的水,一下子就沒有了。知識在於運用

。

知識學到手了並不意味著結束,隻有將它們靈活運用,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了,才算完

滿。有

這樣一則笑話:古時,有一位智者,讓一個想進城賣長竹竿卻在城門口進不去的人折斷竹竿

進城。這位“智者”還“謙遜”地說:“吾非智者,無非見者多矣。”

是不是很可笑?智者或許真的是才高八鬥,然而他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死搬教

條,不會活學活用。不會運用知識,則所掌握的知識就成了廢品。

在這裏講一個TCL進軍中原的例子。

中原鄭州的電視銷售是分季節的。在銷售旺季過後,TCL開始進行宣傳銷售,結果在鄭州引

起轟動效應。為什麼呢?請看TCL電子集團鄭州分公司總經理杜健君的“豆腐分割理論”。

杜健君分析說,一個市場的電視需求總量是基本固定的。用一個比較明白的方式打比方,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