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謂我何求(1 / 2)

周國富是衝著青坪的鎢礦來的.

孟謹行去葛家見家長的那,與葛雲狀在書房聊到基層工作問題時,到青坪鎢礦的事。

葛雲狀早年在長豐山區待過一段時間,知道下灣一帶曾於七十年代由集體開采過鎢礦,八十年代初停采,下灣就成了采石場。

孟謹行提到青坪可能有礦脈,他覺得可能性非常高,一次周國富拜訪他的時候,他起了此事,並表示青坪有家選礦廠正好要擴股,周國富不妨考慮一下這個事情。

周國富道明來意,孟謹行卻沒有立刻表態。

在燕京與同學聚餐的那晚上,孟謹行雖然心緒不佳,但也並非頭腦一片模糊。

當時在座有位在國土資源部礦產開發司工作的同學,孟謹行就鎢礦一事與他聊了不短的時間,就是這三十多分鍾的時間裏,他得到了兩大信息。

第一,礦產司馬上要對礦采開發權進行改革,文件已經到了最後討論階段,年內就會公布,並在全國六個省份進行試點。

第二,鎢礦開采的環境保護問題不容忽視,其涉及的問題不僅僅是冶煉造就的廢渣廢水,還有大量的亂采濫挖現象所造成的山體滑坡等問題。

這兩條信息,正是第二條引發了第一條的出台。

童凱等專家在青坪期間,他專門為此事向他們求教,得出的結論令他目瞪口呆。

專家們認為,要想汙染不發生,在目前國內普遍低下的稀土開發技術水平下,唯一的辦法就是徹底關閉礦廠封礦。

從某種程度上來,鎢礦開采所造成的環境問題如果不提前重視,那將是一種與子孫搶資源的行為。

這個結論一下令他陷進左右為難的境地。

明知有礦脈不進行開發,遠的來,來自市縣各級的壓力可想而知,一體兩翼的構想也會折去一翼,近的來,礦廠欠下的巨額賠償問題成了一紙空文。

如果堅持開采,那麼,技術問題不解決就意味著用後代子孫的健康換取今的金錢,絕對是殺雞取卵的行為,他等於是做了一件換湯不換藥的事情。

短短三四,他還沒來得及想出對策,並向夏明翰彙報的時候,周國富突然到訪提出投資毛氏礦廠,讓他頗感猶豫。

周國富從孟謹行的遲疑上看出了問題,頗為寬厚地笑道:“如果這事讓你為難,我們可以按長豐縣製訂的要求,坐下來慢慢談。”

孟謹行知道周國富理解錯誤,以為他是想坐地起價。

於是,笑笑:“周叔誤會了。我前些去了趟燕京,了解到一些過去不了解的情況,由此知道鎢礦開采背後涉及的環境保護問題非常突出。不瞞您,毛氏礦廠之所以要轉型擴股,也是因為汙染導致的逼不得已之舉。”

“嗬嗬,謹行,你是不是有點杞人憂了?”周國富大聲笑道,“全國那麼多的大山,大鎢不計其數礦,也沒聽哪個城市因為鎢礦而出現大問題吧?”

孟謹行的瞳孔一下收緊,正色道:“周叔,我不是跟你開玩笑,也不是以此跟你抬高投資目標。如果你覺得我的話危言聳聽,不妨在我們正式談之前,您去國內的鎢礦產地走一圈,看看是不是如我所,存在大量森林被濫砍、水土流失、河水汙染等等問題。”

周國富沒想到他如此嚴肅地看待這個問題,立即覺得有幾分尷尬,幹笑道:“國家允許開采,就證明這些都不是大問題。就算有你的這種情況,那應該也是極個別的存在,不能一概而論對吧?”

孟謹行卻道:“據我所知,國家已經就此在醞釀新的礦產開發管理政策,就是針對鎢礦開發的亂象而來。所以,這不是問題大不大,而是在區域利益麵前,基層有多少人肯把現狀反映上去的問題。”

周國富表情有點僵。

他本以為,既然是葛雲狀跟他主動提到這件事,應該已經和孟謹行達成了一致,他隻要來亮個相,把事情定下來,後麵就可以讓手下人來處理投資事宜了。

沒想到,孟謹行突然拋出這個環保問題來,究竟用意何在?

周國富以他自己的思維揣測孟謹行的動機,孟謹行則從自己的書櫥裏找出兩本雜誌遞給周國富,“周叔,如果你真有意投資毛氏礦廠,建議你先看看這兩本學術雜誌。”

周國富接過雜誌,發現都是國外的學術刊物,立刻笑道:“你欺負我大老粗啊,這些蝌蚪文,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

孟謹行指指周國富的助理,“交給你助理解決翻譯問題嘛,你是做大生意的,公司裏這樣的人才肯定不少。”